【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机智能共生平台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人工智能及智能博弈对抗的
,特别涉及一种人机智能共生平台系统。
技术介绍
人机交互
热点技术的应用潜力已经开始展现,比如智能手机配备的地理空间跟踪技术,应用于可穿戴式计算机、隐身技术、浸入式游戏等的动作识别技术,应用于虚拟现实、遥控机器人及远程医疗等的触觉交互技术,应用于呼叫路由、家庭自动化及语音拨号等场合的语音识别技术,对于有语言障碍的人士的无声语音识别,应用于广告、网站、产品目录、杂志效用测试的眼动跟踪技术,针对有语言和行动障碍人开发的“意念轮椅”采用的基于脑电波的人机界面技术等。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机器学习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能够针对相关情景和领域进行学习并为人类提供辅助决策功能;各种传感器的精度和实用性也不断提升,能够从包括眼动,语音,手势,脑电等方面获取信息。但是现有的一些人工智能和传感器相结合的平台所处理的情景都相对简单,且其系统都对应用的环境有着一定程度的针对性,当前缺少一个能够综合多模态交互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包括了多种环境在内的综合性平台。除此之外,在多种任务执行情境中,人类控制机器人,由机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机智能共生平台系统,包括:多模态交互系统,通过异构的交互硬件设备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交互信号,输出多模态交互信息并发送至数据处理中枢平台;数据处理中枢平台,接收来自多模态交互系统的多模态交互信息并翻译后生成指挥命令;接收人工智能算法平台输出的AI实体控制指令与分配结果;将AI实体控制指令与分配结果分别和指挥命令进行筛选、综合与融合,形成对仿真系统内实体的控制指令,并发送至仿真系统;同时以一定频率接收仿真系统回传的仿真环境数据,并发送至人工智能算法平台;人工智能算法平台,接收数据处理中枢回传的仿真系统环境数据进行AI模型训练;接收数据处理中枢回传的仿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机智能共生平台系统,包括:多模态交互系统,通过异构的交互硬件设备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交互信号,输出多模态交互信息并发送至数据处理中枢平台;数据处理中枢平台,接收来自多模态交互系统的多模态交互信息并翻译后生成指挥命令;接收人工智能算法平台输出的AI实体控制指令与分配结果;将AI实体控制指令与分配结果分别和指挥命令进行筛选、综合与融合,形成对仿真系统内实体的控制指令,并发送至仿真系统;同时以一定频率接收仿真系统回传的仿真环境数据,并发送至人工智能算法平台;人工智能算法平台,接收数据处理中枢回传的仿真系统环境数据进行AI模型训练;接收数据处理中枢回传的仿真系统环境数据,用训练完成后的AI模型输出AI实体控制指令与分配结果并发送至数据处理中枢;仿真系统,接收来自数据处理中枢平台的控制指令,并作出相应的控制,并进行虚拟现实形式的可视化显示人机交互的结果;输出仿真环境数据到并发送至数据处理中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机智能共生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态交互系统包括:KATVR模块,包括KATVR设备和KATVR数据处理软件,采集人物朝向、移动速度并处理,用于输出KATVR交互信号;语音模块,包括语音信号采集设备和语音识别软件,采集语音数据并处理,用于输出语音交互信号;眼动模块,包括眼动追踪设备和眼动识别软件,采集眼动数据并处理,用于输出眼动交互信号;手势模块,包括Myo臂带设备和手势识别软件,采集手臂肌肉电信号数据并处理,用于输出手势交互信号;脑电模块,包括脑电数据采集设备和脑电识别软件,采集脑电数据并处理,用于输出脑电交互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机智能共生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态交互系统输出的多模态交互信息包括KATVR交互信号;还包括语音交互信号、眼动交互信号或手势交互信号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或还包括脑电交互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机智能共生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中枢平台包括:交互对接模块,对接收到的多模态交互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翻译后生成指挥命令,并发送至指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宇轩,张犁,李石坚,潘纲,赵宸,沈伟臣,戚家恒,郑纲,张浩天,肖祥,张煜,王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