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全成专利>正文

可稳定砌接的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4287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稳定砌接的砖结构,其特征是:砖的前、后侧四周缘设有挡浆脚,挡浆脚之间设有内凹状砌接面。(*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稳定砌接的砖结构,特别是指一种砖的前、后侧四周缘设有挡浆脚,挡浆脚之间设有内凹状砌接面的砖结构。
技术介绍
按,目前的砖1结构,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长方形砖1,砖1的各砌接面10皆为平面,故,当砌筑砖1墙时,请配合参阅图2所示,砖1与砖1的砌接面10会因水泥浆过多而将水泥浆挤压外露,或因水泥浆过少而形成缝隙,且砖1墙的外观呈现出零乱的格子状,较不美观,而砖1与砖1之间也很容易因施作人员的人为因素,导致水泥浆所形成的缝隙深浅不一、或外露过多造成整面砖1墙结构不牢固,且砖1与砖1的砌接面10为平面,砌接后水泥浆无法集中凝固,亦无法稳定砌接,最后还须于整面砖1墙的外观以水泥浆修饰补平后,再粉刷油漆,或贴上磁砖等各种石材,如此,整面砖1墙的造价成本高施作工期长,人工及各项成本亦相对提高,整面砖1墙的结构又无法稳定砌接;缘此,本申请人有鉴于习知存在有如上述的缺失,特思加以改良、创作,遂得以首创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稳定砌接的砖结构,在砌筑砖墙后,整面砖墙外观无须修饰,砖与砖间的水泥浆亦不会形成缝隙或外露,以达到可稳定砌接的砖结构。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可稳定砌接的砖结构,砖的前、后侧四周缘设有挡浆脚,挡浆脚之间设有内凹状砌接面。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可稳定砌接的砖结构,该砖的上、下方的内凹状砌接面设为城墙状砌接面。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可稳定砌接的砖结构,该砖的上、下方的内凹状砌接面设为波浪状砌接面。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可稳定砌接的砖结构,该砖的上、下方的内凹状砌接面设为梯形状砌接面。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可稳定砌接的砖结构,该砖的上·下方的内凹状砌接面设为锯齿状砌接面。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可稳定砌接的砖结构,该砖的上、下方的内凹状砌接面设为鸠尾状砌接面。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可稳定砌接的砖结构,该砖的上、下方的内凹状砌接面设为W型砌接面。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可稳定砌接的砖结构,该砖的上、下方的内凹状砌接面设为V型砌接面。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可稳定砌接的砖结构,该城墙状砌接面、波浪状砌接面、梯形状砌接面、锯齿状砌接面、鸠尾状砌接面、W型砌接面、V型砌接面的高度皆低于砖的挡浆脚。本技术可避免外露或形成缝隙,而碑与砖之间可更为稳定砌接。附图说明图1为习知的立体图。图2为习知的垂直砌筑施作图。图3为本技术内凹状砌接面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内凹状砌接面的垂直砌筑施作图。图5为本技术内凹状砌接面的水平砌筑施作图。图6为本技术城墙状砌接面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波浪状砌接面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梯形状砌接面的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锯齿状砌接面的立体图。图10为本技术鸠尾状砌接面的立体图。图11为本技术W型砌接面的立体图。图12为本技术V型砌接面的立体图。具休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的使用目的及功效,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兹举一较佳可行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所示,详述如下首先,请参阅图3所示,本技术于砖2的前、后侧四周缘设有挡浆脚20,挡浆脚20之间设有内四状砌接面21。砌筑砖2墙时,请参阅图4、5所示,仅须将水泥浆置于砖2的内凹状砌接面21。再将砖2的挡浆脚20相互对应贴合,使砖2的挡浆脚20集中挡止水泥浆,以避免外露或形成缝隙,而砖2与砖2之间可更为稳定砌接,如此,当砌筑砖2墙后,整面砖2墙外观即无须再以水泥浆修饰补平后粉刷油漆,亦无须再贴上磁砖等各种石材。本技术砖2的上、下方的内凹状砌接面21(如图3所示)可设为城墙状砌接面22(如图6所示)、波浪状砌接面23(如图7所示)、梯形状砌接面24(如图8所示)、锯齿状砌接面25(如图9所示)、鸠尾状砌接面26(如图10所示)、W型砌接面27(如图11所示)、V型砌接面28(如图12所示),而城墙状砌接面22、波浪状砌接面23、梯形状砌接面24、锯齿状砌接面25、鸠尾状砌接面26、W型砌接面27、V型砌接面28的高度皆低于砖2的挡浆脚20,以供垂直砌筑砖2墙时,可使水泥浆集中凝固。经由以上说明可知,本技术具有以下各项优点一、本技术整面砖墙较一般砖砌筑而成的砖墙施作工期短,更可节省许多人工成本及各项费用的支出。二、本技术砌筑砖墙后,整面砖墙外观即无须再以水泥浆修饰补平后粉刷油漆,亦无须再贴上磁砖等各种石材,而砖与砖之间的水泥浆亦不会形成缝隙或外露,可使砖与砖之间更为稳定砌接。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确能达到所预期的目的及使用功效,且本技术特征所展现的空间形态更于习知产品中前所未见,故本技术实施例当能符合技术专利的申请要件,依法提出专利申请。权利要求1.一种可稳定砌接的砖结构,其特征是砖的前、后侧四周缘设有挡浆脚,挡浆脚之间设有内凹状砌接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稳定砌接的砖结构,其特征是该砖的上、下方的内凹状砌接面设为城墙状砌接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稳定砌接的砖结构,其特征是该砖的上、下方的内凹状砌接面设为波浪状砌接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稳定砌接的砖结构,其特征是该砖的上、下方的内凹状砌接面设为梯形状砌接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稳定砌接的砖结构,其特征是该砖的上·下方的内凹状砌接面设为锯齿状砌接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稳定砌接的砖结构,其特征是该砖的上、下方的内凹状砌接面设为鸠尾状砌接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稳定砌接的砖结构,其特征是该砖的上、下方的内凹状砌接面设为W型砌接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稳定砌接的砖结构,其特征是该砖的上、下方的内凹状砌接面设为V型砌接面。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可稳定砌接的砖结构,其特征是该城墙状砌接面、波浪状砌接面、梯形状砌接面、锯齿状砌接面、鸠尾状砌接面、W型砌接面、V型砌接面的高度皆低于砖的挡浆脚。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稳定砌接的砖结构,砖的前、后侧四周缘设有挡浆脚,挡浆脚之间设有内凹状砌接面;该砖的上、下方的内凹状砌接面设为城墙状砌接面。从而,可避免外露或形成缝隙,而碑与砖之间可更为稳定砌接。文档编号E04C1/00GK2649673SQ03266058公开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5日专利技术者邱全成 申请人:邱全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全成
申请(专利权)人:邱全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