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内置光源式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409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化内置光源式养殖装置,包括顶部敞口的支架、设置在该支架内部的养殖袋和盖设在所述支架的顶部敞口处的防尘盖,所述支架为圆柱形,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圆柱形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支架从内至外依次分隔为柱形的补光区和环形的养殖区;所述养殖袋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所述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均呈圆柱形,且所述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的底部通过环形的第三袋体连接,所述养殖袋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养殖区内;所述隔板的内周设置有若干顶部敞口的容纳腔,各个容纳腔内均设置有补光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保证养殖袋内的藻类可以接受充分地光照的同时,扩大了单个养殖袋内的养殖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化内置光源式养殖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合微生物培养
,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内置光源式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光合微生物是一类能够利用光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例如光合细菌和微藻。微藻是一类在水中生长的种类繁多且分布极其广泛的低等植物,它是由阳光驱动的细胞工厂,通过微藻细胞高效的光合作用,吸收CO2,将光能转化为脂肪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的化学能,并放出O2。利用微藻生产生物能源与化学品有望同时达到替代化石能源、减少CO2排放等目的。由于微藻具有极高的生产效率,近年来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微藻的另一个特点是许多微藻种类,例如小球藻、栅藻、单针藻、螺旋藻等不仅可以利用光能自养培养,还可以利用有机碳源、如葡萄糖化能异养培养,还可以同时进行光能自养与化能异养的兼养培养。当微藻进行异养或兼养培养时其效率远高于自养培养。尤其是对于微藻的兼养培养,可以同时利用光能和有机碳的化学能,高效地生产特定的微藻生物质,如油脂、蛋白质、多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养或兼养培养的光源可以是阳光,也可以是人工光源。由于光照的有效距离有限(仅为15-20cm),使得藻类培养器的尺寸难以做大,以柱形的养殖袋为例,其满足有效光照距离的最大直径为40cm,这无疑限制了单个养殖袋内培养的藻类的数量。因此,如何在满足藻类可以接受充分地光照的同时扩大单个养殖装置内用于培养藻类的养殖空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化内置光源式养殖装置,在保证养殖袋内的藻类可以接受充分地光照的同时,扩大了单个养殖袋内的养殖空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模块化内置光源式养殖装置,包括顶部敞口的支架、设置在该支架内部的养殖袋和盖设在所述支架的顶部敞口处的防尘盖,所述支架和养殖袋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所述支架为圆柱形,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圆柱形的隔板,所述侧板和隔板同轴布置,所述隔板将所述支架从内至外依次分隔为柱形的补光区和环形的养殖区;所述养殖袋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所述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均呈圆柱形,且所述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的底部通过环形的第三袋体连接,所述养殖袋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养殖区内,所述第一袋体的顶部向外翻折套设在所述隔板的顶部,所述第二袋体的顶部向外翻折套设在所述侧板的顶部;所述隔板的内周设置有若干顶部敞口的容纳腔,各个容纳腔内均设置有补光装置。本技术中,养殖袋内的养殖空间为第二袋体、第一袋体和第三袋体围成的环形区域,当光照的有效距离为20cm时,传统的100cm高的柱形的养殖袋内的养殖空间最大为40000πcm3,而本技术中,以第一袋体的直径为10cm、第二袋体的直径为50cm为例,高度为100cm的养殖袋内养殖空间为60000πcm3,比传统的柱形养殖袋增加了50%的养殖空间,有效提高了单个养殖袋内培养微藻的数量;在隔板的内周的容纳腔内设置补光装置,可以在夜晚或者白天光线不充足时,使用补光装置为养殖袋内的微藻补光,以保证微藻可以接受充分地光照。优选地,所述所述补光装置包括补光支架和与该补光支架连接的第一LED灯条;所述补光支架包括上板、下板和连接在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的立板,该立板呈外凸的柱面,且在该立板的内表面设置有反光层。本技术将第一LED灯条安装在补光支架上,且补光支架的立板为外凸的柱面,则在第一LED灯条发光时,补光支架的立板会将少数向立板方向发射的光线反射至养殖袋中,以减少光线的损失,有利于节能环保。优选地,所述第一LED灯条与所述补光支架可拆卸连接,使得补光支架或者第一LED灯条二者之一有损坏时,可以予以替换损坏零件,而无需将补光装置整体替换,有利于降低后期维护成本。优选地,所述补光支架的下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补光支架的上板上设置有与该凹槽对应的开口,所述第一LED灯条的底部插接在所述下板的凹槽内,所述第一LED灯条的顶部设置有一圈第一凸沿,该第一凸沿搭接在所述上板的开口处。这种连接结构较为简单,且安装和拆卸均无需使用工具,便于操作,且第一凸沿搭接在上板的开口处,可以防止光线从该开口处射出,降低了光线的损失。优选地,所述养殖袋为透光膜袋。优选地,所述支架的侧板外周可拆卸地包覆有反光膜,在夜晚降临时,将反光膜包覆在支架的侧板外周,则反光膜会将补光装置发出的光线反射回养殖袋内,降低了光线的损失;在白天时,可以将反光膜拆下,便于养殖袋接受自然光线的照射。优选地,所述隔板的内周圆周均布有若干弧形板,该弧形板与隔板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以便于将补光装置穿设在该容纳腔内。优选地,所述防尘盖的底部圆周均布有若干第二LED灯条,所述第二LED灯条插入在所述养殖袋的培养液中。增设第二LED灯条,在白天光线不充足时或者夜晚时,为微藻提供双重的补光作用,保证微藻能够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此外,第二LED灯条插入在培养液中,可以形成半径为20cm的光线辐射区,因此,采用这种补光形式时,可以适当增加养殖袋的环形养殖空间的大小,即扩大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的半径之差,以进一步提高单个养殖袋内的养殖空间。优选地,所述防尘盖上圆周均布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二LED灯条穿设在该第一通孔中,且在所述第二LED灯条的顶部设置有一圈第二凸沿,该第二凸沿搭接在所述第一通孔处。在白天光线不足或者夜晚来临时,可以直接将第二LED灯条从第一通孔处插入到培养液中,而无需取下防尘盖,更加便于操作;此外,在无需使用第二LED灯条时,可以采用其它板形件覆盖在防尘盖上方,以防止微藻产生的氧气从第一通孔处泄漏。优选地,所述养殖袋的底部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环形的曝气管,该曝气管的外径为5-10mm,该曝气管的管壁厚度为0.5-2mm,且在位于所述养殖袋内部的曝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直径为0.5-0.9mm的曝气孔。由于在实际操作中难以保证曝气管的安放处于绝对水平的状态,使得位于高处的曝气孔曝气,而位于低处的曝气孔不曝气,导致曝气不均匀,影响微藻的养殖效果,而本技术将曝气管的外径、管壁厚度和曝气孔设计为上述数值范围,当曝气管内的压力为对应位置的培养液的压力的某一倍数时,曝气孔才开始曝气,达到了均匀曝气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所述模块化内置光源式养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支架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养殖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养殖袋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补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补光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所述补光支架的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所述防尘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所述曝气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支架;2-养殖袋;3-防尘盖;4-容纳腔;5-补光装置;6-反光膜;7-第二LED灯条;8-曝气管;11-底板;12-侧板;13-隔板;14-补光区;15-养殖区;21-第一袋体;22-第二袋体;23-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内置光源式养殖装置,包括顶部敞口的支架(1)、设置在该支架(1)内部的养殖袋(2)和盖设在所述支架(1)的顶部敞口处的防尘盖(3),所述支架(1)和养殖袋(2)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为圆柱形,包括底板(11)和侧板(12),所述底板(11)上还设置有圆柱形的隔板(13),所述侧板(12)和隔板(13)同轴布置,所述隔板(13)将所述支架(1)从内至外依次分隔为柱形的补光区(14)和环形的养殖区(15);所述养殖袋(2)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袋体(21)和第二袋体(22),所述第一袋体(21)和第二袋体(22)均呈圆柱形,且所述第一袋体(21)和第二袋体(22)的底部通过环形的第三袋体(23)连接,所述养殖袋(2)设置在所述支架(1)的养殖区(15)内,所述第一袋体(21)的顶部向外翻折套设在所述隔板(13)的顶部,所述第二袋体(22)的顶部向外翻折套设在所述侧板(12)的顶部;所述隔板(13)的内周设置有若干顶部敞口的容纳腔(4),各个容纳腔(4)内均设置有补光装置(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内置光源式养殖装置,包括顶部敞口的支架(1)、设置在该支架(1)内部的养殖袋(2)和盖设在所述支架(1)的顶部敞口处的防尘盖(3),所述支架(1)和养殖袋(2)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为圆柱形,包括底板(11)和侧板(12),所述底板(11)上还设置有圆柱形的隔板(13),所述侧板(12)和隔板(13)同轴布置,所述隔板(13)将所述支架(1)从内至外依次分隔为柱形的补光区(14)和环形的养殖区(15);所述养殖袋(2)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袋体(21)和第二袋体(22),所述第一袋体(21)和第二袋体(22)均呈圆柱形,且所述第一袋体(21)和第二袋体(22)的底部通过环形的第三袋体(23)连接,所述养殖袋(2)设置在所述支架(1)的养殖区(15)内,所述第一袋体(21)的顶部向外翻折套设在所述隔板(13)的顶部,所述第二袋体(22)的顶部向外翻折套设在所述侧板(12)的顶部;所述隔板(13)的内周设置有若干顶部敞口的容纳腔(4),各个容纳腔(4)内均设置有补光装置(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内置光源式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装置(5)包括补光支架(51)和与该补光支架(51)连接的第一LED灯条(52);所述补光支架(51)包括上板(511)、下板(512)和连接在所述上板(511)和下板(512)之间的立板(513),该立板(513)呈外凸的柱面,且在该立板(513)的内表面设置有反光层(5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内置光源式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ED灯条(52)与所述补光支架(51)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内置光源式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重高丁凌刘守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浓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