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品字型组合连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4082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品字型组合连接法,其步骤包括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步骤五和步骤六,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把第一板式热交换器、第二板式热交换器和第三板式热交换器采用品字形排列。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时,热水源进口进入温度为32℃、流量为100m³/h的热水,冷水源进口进入温度为10℃、流量为80m³/h的冷水,通过热交换器品字型组合连接法进行交换,达到的效果是冷水源温度提升为30℃,热水源回水温度下降为15℃,已经达到了设计温度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品字型组合连接法进行交换具有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操作灵活性大、应用范围广、热损失小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品字型组合连接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器领域,具体指能够达到冷水源温度提升为30℃,热水源回水温度下降为15℃的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品字型组合连接法。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它是由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一些列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可拆卸板式换热器是由许多冲压有波纹薄板按一定间隔,四周通过垫片密封,并用框架和压紧螺旋重叠压紧而成,板片和垫片的四个角孔形成了流体的分配管和汇集管,同时又合理地将冷热流体分开,使其分别在每块板片两侧的流道中流动,通过板片进行热交换。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半片进行热量交换。工作流体在两块板片间形成的窄小而曲折的通道中流过。冷热流体依次通过流道,中间有一隔层板片将流体分开,并通过此板片进行换热。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及换热原理决定了其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传热效率高、操作灵活性大、应用范围广、热损失小、安装和清洗方便等特点。现有的板式换热器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法和串联连接法,直接连接法达到的效果是冷水源温度提升为20℃,热水源回水温度下降为25℃,要想达到设置温度需要增加换热面积或减少冷水源流量;串联连接法达到的效果是冷水源温度提升为25℃,热水源回水温度下降为23℃,还没有达到设计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达到冷水源温度提升为30℃,热水源回水温度下降为15℃的板式热交换器品字型组合连接法。本专利技术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品字型组合连接法,其步骤包括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步骤五和步骤六,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把第一板式热交换器、第二板式热交换器和第三板式热交换器采用品字形排列;步骤二:把第一板式热交换器和第二板式热交换器下方的热水进水管并联,且与热水源进口相连接;步骤三:把第一板式热交换器和第二板式热交换器上方的热水出水管与第三板式热交换器下方的热水进水管并联,把第三板式热交换器上方的热水出水管与热水源出口相连接;步骤四:把第三板式热交换器下方的冷水进水管与冷水源进口相连接;步骤五:把第三板式热交换器上方的冷水出水管与第一板式热交换器和第二板式热交换器下方的冷水进水管并联;步骤六:把第一板式热交换器和第二板式热交换器上方的冷水出水管并联,且与热交换后水源出口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板式热交换器、第二板式热交换器和第三板式热交换器换热面积均为90㎡。优选的,所述热水源进口进入的水温度为32℃。优选的,所述热水源进口输入的热水流量为100m³/h。优选的,所述冷水源进口进入的水温度为10℃。优选的,所述冷水源进口输入的冷水流量为80m³/h。本专利技术使用时,热水源进口进入温度为32℃、流量为100m³/h的热水,冷水源进口进入温度为10℃、流量为80m³/h的冷水,通过热交换器品字型组合连接法进行交换,达到的效果是冷水源温度提升为30℃,热水源回水温度下降为15℃,已经达到了设计温度要求,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品字型组合连接法进行交换具有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操作灵活性大、应用范围广、热损失小的特点。附图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工作解析图。图中,1-第一板式热交换器,2-第二板式热交换器,3-第三板式热交换器,4-热交换后水源出口,5-热水源进口,6-热水源出口,7-冷水源进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品字型组合连接法,其步骤包括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步骤五和步骤六,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把第一板式热交换器1、第二板式热交换器2和第三板式热交换器3采用品字形排列;步骤二:把第一板式热交换器1和第二板式热交换器2下方的热水进水管并联,且与热水源进口5相连接;步骤三:把第一板式热交换器1和第二板式热交换器2上方的热水出水管与第三板式热交换器3下方的热水进水管并联,把第三板式热交换器3上方的热水出水管与热水源出口6相连接;步骤四:把第三板式热交换器3下方的冷水进水管与冷水源进口7相连接;步骤五:把第三板式热交换器3上方的冷水出水管与第一板式热交换器1和第二板式热交换器2下方的冷水进水管并联;步骤六:把第一板式热交换器1和第二板式热交换器2上方的冷水出水管并联,且与热交换后水源出口4相连接,第一板式热交换器1、第二板式热交换器2和第三板式热交换器3换热面积均为90㎡热水源进口5进入的水温度为32℃,热水源进口5输入的热水流量为100m³/h,冷水源进口7进入的水温度为10℃,冷水源进口7输入的冷水流量为80m³/h。本专利技术使用时,把第一板式热交换器1、第二板式热交换器2和第三板式热交换器3采用品字形排列,把第一板式热交换器1和第二板式热交换器2下方的热水进水管并联,且与热水源进口5相连接,把第一板式热交换器1和第二板式热交换器2上方的热水出水管与第三板式热交换器3下方的热水进水管并联,把第三板式热交换器3上方的热水出水管与热水源出口6相连接,把第三板式热交换器3下方的冷水进水管与冷水源进口7相连接,把第三板式热交换器3上方的冷水出水管与第一板式热交换器1和第二板式热交换器2下方的冷水进水管并联,把第一板式热交换器1和第二板式热交换器2上方的冷水出水管并联,且与热交换后水源出口4相连接,热水源进口5进入温度为32℃、流量为100m³/h的热水,冷水源进口7进入温度为10℃、流量为80m³/h的冷水,通过热交换器品字型组合连接法进行交换,达到的效果是冷水源温度提升为30℃,热水源回水温度下降为15℃,已经达到了设计温度要求,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品字型组合连接法进行交换具有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操作灵活性大、应用范围广、热损失小的特点。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品字型组合连接法,其步骤包括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步骤五和步骤六,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把第一板式热交换器(1)、第二板式热交换器(2)和第三板式热交换器(3)采用品字形排列;步骤二:把第一板式热交换器(1)和第二板式热交换器(2)下方的热水进水管并联,且与热水源进口(5)相连接;步骤三:把第一板式热交换器(1)和第二板式热交换器(2)上方的热水出水管与第三板式热交换器(3)下方的热水进水管并联,把第三板式热交换器(3)上方的热水出水管与热水源出口(6)相连接;步骤四:把第三板式热交换器(3)下方的冷水进水管与冷水源进口(7)相连接;步骤五:把第三板式热交换器(3)上方的冷水出水管与第一板式热交换器(1)和第二板式热交换器(2)下方的冷水进水管并联;步骤六:把第一板式热交换器(1)和第二板式热交换器(2)上方的冷水出水管并联,且与热交换后水源出口(4)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品字型组合连接法,其步骤包括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步骤五和步骤六,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把第一板式热交换器(1)、第二板式热交换器(2)和第三板式热交换器(3)采用品字形排列;步骤二:把第一板式热交换器(1)和第二板式热交换器(2)下方的热水进水管并联,且与热水源进口(5)相连接;步骤三:把第一板式热交换器(1)和第二板式热交换器(2)上方的热水出水管与第三板式热交换器(3)下方的热水进水管并联,把第三板式热交换器(3)上方的热水出水管与热水源出口(6)相连接;步骤四:把第三板式热交换器(3)下方的冷水进水管与冷水源进口(7)相连接;步骤五:把第三板式热交换器(3)上方的冷水出水管与第一板式热交换器(1)和第二板式热交换器(2)下方的冷水进水管并联;步骤六:把第一板式热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海军何孝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孝丰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