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泵体内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891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泵体内衬,包括包围叶轮径向空间的护套和位于叶轮轴向两侧的护板,其中位于叶轮吸入口侧的护板为前护板,另一侧的护板为后护板,所述前护板的内侧壁上设有前护板内衬,所述后护板的内侧壁上设有后护板内衬;所述前护板内衬或后护板内衬的径向尺寸为叶轮直径的0.9‑1.3倍。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耐磨泵体内衬,其结构巧妙,可显著提高耐磨泵的使用扬程,同时可以提高泵体耐磨内衬的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泵体内衬
本专利技术涉及回转动力泵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磨泵体内衬。
技术介绍
在选矿和冶炼等行业,经常要用离心泵输送一些有磨蚀性的固液两相流,这时常选用渣浆泵。为降低使用成本,渣浆泵常做成双壳泵,即泵体由可拆分的外壳和内衬两层材料组成,外壳为金属材料,通常采用灰铁、球墨铸铁等成本较低的材料制造;内衬采用耐磨材料制造,常见的耐磨材料有Cr26,Cr15Mo3等耐磨合金,也有采用橡胶的,其中橡胶应用于制造渣浆泵内衬已有100年左右历史,图8是一种典型橡胶耐磨内衬的剖视图,耐磨内衬由橡胶材质的前内衬100’和后内衬200’组成。由于橡胶价格低廉且有极好的弹性和很好的耐磨性能,因而受到较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有大颗粒(一般是指粒度在1-10mm的颗粒)的球磨机排矿浆料输送等有广泛的应用;但衬胶泵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就是橡胶的抗刮伤能力差和高速性能差,所谓抗刮伤性能差是指当矿石的硬度较高或当颗粒有尖锐的棱角时,易造成橡胶材料被刮伤脱落,使其寿命大大缩短,所谓高速性能差是指即当叶轮的圆周线速度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橡胶一般是30m/s左右),过流件的磨损速度会出现急剧升高。由于叶轮的线速度受到临界流速的限制,导致衬胶泵不能用于高扬程的工况,一般其应用扬程不超过40米。陶瓷材料有很好的高速性能和抗刮伤能力,但成形困难,不易做成形状复杂的泵体。随着陶瓷工艺技术的提高,现已有部分耐磨陶瓷内衬的渣浆泵已得到应用;但应用在有大颗粒的工况效果并不理想,同时由于其成本较高,应用中普遍存在在性价比较低的问题。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耐磨泵体内衬存在寿命短、使用成本较高等问题。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可显著提高耐磨泵的使用扬程,同时可以提高泵体耐磨内衬的寿命,降低使用成本。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磨泵体内衬,包括包围叶轮径向空间的护套和位于叶轮轴向两侧的护板,其中位于叶轮吸入口侧的护板为前护板,另一侧的护板为后护板,所述前护板的内侧壁上设有前护板内衬,所述后护板的内侧壁上设有后护板内衬;所述前护板内衬或后护板内衬的径向尺寸为叶轮直径的0.9-1.3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护套的制作材料为橡胶;所述前护板内衬的制作材料为耐磨陶瓷或复合耐磨材料;所述后护板内衬的制作材料为橡胶、耐磨陶瓷或复合耐磨材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护板的外侧壁上设有前护板骨架,所述后护板的外侧壁上设有后护板骨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护板和前护套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前护板内衬的外侧粘接有金属材质的前护板骨架;所述前护板内衬的制作材料为复合耐磨材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后护板和后护套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后护板内衬的外侧粘接有金属材质的后护板骨架;所述后护板内衬的制作材料为复合耐磨材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护板内衬与前护板骨架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层;或者,所述后护板内衬与后护板骨架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层;或者,所述前护板内衬与前护板骨架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层,所述后护板内衬与后护板骨架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层;所述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的材质为橡胶、聚胺脂或复合耐磨材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护套包括相对连接设置的前护套和后护套,所述前护套和后护套上设置有沿两者的连接面向外延伸的密封唇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护套沿径向延伸至前护板内衬的轴向投影内,所述前护板内衬与前护套粘接在一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后护套沿径向延伸至后护板内衬的轴向投影内,所述后护板内衬与后护套粘接在一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护板内衬或后护板内衬为厚度为10-60mm的一块环形陶瓷块或多块扇形陶瓷块拼合而成的环形,所述陶瓷块为粘接表面作了粗糙处理的陶瓷块。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耐磨泵体内衬的优点为:1、在某些工况下,采用橡胶材质的护套和陶瓷材质的前护板或后护板组成内衬,将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对前护板或后护板以划伤为主的磨损,采用陶瓷材质可以提高泵的扬程,还可以提高内衬的整体寿命,再如通过合理的局部应用廉价的橡胶材料,可以降低耐磨泵体内衬的整体制造成本或提高耐磨泵体内衬的性价比;2、陶瓷材质或复合耐磨材质的前护板内衬或后护板的径向尺寸为叶轮直径的0.9-1.3倍时,前护板内衬或后护板内衬可以为简单的环形,使其易于制造和装配,同时可以降低制造成本;3、分开制造的前护套和后护套有利于制造过程中的模具装配和拆出,密封唇边的设置可以解决前护套和后护套之间的密封问题;4、由于橡胶材质和陶瓷材质之间有较好的粘接性能,将前护套或后护套的橡胶材质延伸至护板的轴向投影以内,前护板内衬或后护板内衬被粘接在前护套或后护套的径向延伸部位这种结构可以较可靠的将前护板内衬或后护板内衬粘接,同时,由于橡胶的缓冲作用,有利于防止前护板内衬或后护板内衬受冲击而发生破裂;另一个效果是,一旦陶瓷材质的前护板内衬或后护板内衬因某种原因发生破裂或脱落,橡胶材料仍可以继续工作一段时间;5、将护套和护板采用分体式结构,这时在前护板或后护板的外侧设置骨架板,就可以将前护板内衬或后护板内衬固定在前护板骨架或后护板骨架上,通过固定前护板骨架或后护板骨架来实现前护板内衬或后护板内衬的定位;6、在前护板内衬和前护板骨架之间,或在后护板内衬和后护板内衬之间设置缓冲层,缓冲层的材质为橡胶、聚胺脂或复合耐磨材料,这种设计有两个目的,其一是利用缓冲层吸收前护板内衬或后护板内衬受到冲击的能量,使陶瓷材质的前护板内衬或后护板内衬不易破碎,其二是一旦陶瓷材质的前护板内衬或后护板内衬因某种原因发生破裂或局部脱落时,有一定耐磨能力的缓冲层可以抵抗流体冲刷,从而延长泵体耐磨内衬的寿命;7、耐磨泵的轴密封较难以解决,因此经常需要设置副叶轮或机械密封,在后护板的外侧,设置有和减压盖、填料箱或机械密封箱配合的密封面,可以解决这些密封部件的安装问题;8、陶瓷材质的前护板内衬或后护板内衬在轴向的厚度太薄易导致陶瓷破裂,太厚又会明显增加制造成本,将前护板内衬或后护板内衬的厚度选择在10-60mm,可以兼顾这两个方面;9、对大型泵体内衬,陶瓷材质的前护板内衬或后护板内衬的外形尺寸较大,不但制造难度大,而且在使用中容易发生破裂,将前护板内衬或后护板内衬由多块扇形陶瓷片组合而成,不但可以降低前护板内衬或后护板内衬的制造难度,而且可以降低其发生破裂的概率。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专利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的剖视图;图6为冲击角的示意图;图7为颗粒在泵内运动速度分解的示意图;图8为典型橡胶耐磨内衬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陶瓷内衬和橡胶内衬作耐磨对比试验的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磨泵体内衬,包括包围叶轮径向空间的护套和位于叶轮轴向两侧的护板,其中位于叶轮吸入口侧的护板为前护板,另一侧的护板为后护板,其特征是:所述前护板的内侧壁上设有前护板内衬(101),所述后护板的内侧壁上设有后护板内衬(201);所述前护板内衬(101)或后护板内衬(201)的径向尺寸为叶轮直径的0.9‑1.3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泵体内衬,包括包围叶轮径向空间的护套和位于叶轮轴向两侧的护板,其中位于叶轮吸入口侧的护板为前护板,另一侧的护板为后护板,其特征是:所述前护板的内侧壁上设有前护板内衬(101),所述后护板的内侧壁上设有后护板内衬(201);所述前护板内衬(101)或后护板内衬(201)的径向尺寸为叶轮直径的0.9-1.3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泵体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的制作材料为橡胶;所述前护板内衬(101)的制作材料为耐磨陶瓷或复合耐磨材料;所述后护板内衬(201)的制作材料为橡胶、耐磨陶瓷或复合耐磨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磨泵体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护板的外侧壁上设有前护板骨架(102),所述后护板的外侧壁上设有后护板骨架(20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磨泵体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护板和前护套(100)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前护板内衬(101)的外侧粘接有金属材质的前护板骨架(102);所述前护板内衬(101)的制作材料为复合耐磨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耐磨泵体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护板和后护套(200)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后护板内衬(201)的外侧粘接有金属材质的后护板骨架(202);所述后护板内衬(201)的制作材料为复合耐磨材料。6.根据权4或权5所述的一种耐磨泵体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护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琼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拓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