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沧明专利>正文

迷你提盒开关元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8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迷你提盒开关元件结构,包含由开关本体、开关扣合板体、弹簧及后护板组成的下扣合体;开关本体系一中空构体,在其两侧设有卡制凸体,开关本体的底部开口两侧边缘延伸设有护板卡制体;开关扣合扳体构成为一L形结构体,其一端渐收缩而成扣合锥体部,其另一端下方设有一弹簧容置凹口且于该端上方延出一圆柱形的扳动体;藉由上述的结构设计,使其具有可简易组装开关元件、节省零件组装时间的特性。(*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箱体开关装置,尤指一种迷你提盒的开关元件结构。一般迷你提盒的结构设计,顾名思义,乃是一种体积小巧迷你,具有便于携带特性的提盒,体积比一般工具箱要小得多,其用途乃在于可存放收藏名片、铜板等小物品;因其体积小巧可将其放置于口袋中,便于携带使用。请参看附图说明图1,其系一般习用手提箱外观立体图,图中显示出该手提箱10具有上扣合体13及下扣合体20的结构,藉其两者可将手提箱10的上盖11及底盒12扣合起来。而该手提箱10的下扣合体20乃是利用小螺丝钉121穿过下扣合体20的螺丝孔221藉以将下扣合体20锁固于手提箱10。请再参看图2,其系将下扣合体20自手提箱10上拆下后,从后面角度所绘之后视视图。在图1所示的下扣合体20其系该下扣合体20前视外观图。再参看图3,其系下扣合体20的分解立体图,由该图中可看出其结构系由扳体活动块21、底板22、接合板23、弹簧24、传动组25、壳体26所构成;扳体活动块21为一方形构体,其内侧突出一活动块接合体211,活动块接合体211上设有两个铆合圆凸体212,可与接合板23上两个铆合孔231配合;底板22上有四个螺丝孔221,并且于底板22上有一方形容置活动孔222及一长方形扣合孔223两开口,且于长方形扣合孔223两侧冲压出上下两个组合键体224;接合板23系由冲压成型,其上有两个铆合孔231,并冲出前卡制凸体232及后卡制凸体233各两个,该前卡制凸体232后卡制凸体233之距恰可卡制住卡制传动板251;在壳体26内部系一凹槽,凹槽内有各凹沟使其恰可容置一传动组25,并使卡制传动板251可带动扣合锥体252而可于其中作前后移动。组装该下扣合体20的步骤如下先将扳体活动块21置放于底板22的一侧,并使扳体活动块21的活动块接合体211穿过底板22的容置活动孔222,再将接合板23的铆合孔231套于扳体活动块21的铆合圆凸体212上,再以铆合方式令铆合孔231及铆合圆凸体212铆合在一起,使扳体活动块21和接合板23能结合成一体,藉以将扳体活动块21及接合板23连结在底板22上且可于容置活动孔222内前后移动;然后将弹簧23组装于传动组25,再将传动组25装入壳体26内部凹槽内;之后,将壳体26组装于底板22上,使接合板23之前卡制凸体232及后卡制凸体233卡制住传动组25的卡制传动板251,同时使底板22上下两组合键体224恰可套于壳体26的组合长孔261上下边,再将两个组合链体224朝两侧边弯曲以固锁住壳体26,如图2所示,即完成本下扣合体20的组合作业。使用时,如要将手提箱10的上盖11及底盒12闭锁,只须将上扣合体13的活动扣合块131朝下扣合体20的扣合孔223方向按入,即可藉由传动组25的扣合锥部252将活动扣合块131扣合住。如要打开工具盒10时,可推动扳体活动块21,使扳体活动块21推动卡制传动板251,卡制活动板251再将扣合锥体242缩回,藉以将活动扣合块131释放,使作业者可打开上盖11而取用内存的物品。然而该手提箱10之下扣合体20零件繁多,组装费时。须费许多人工组装底板22、传动组25、壳体26等配件,并且须用螺丝将下扣合体20锁固于手提箱10上,既耗时又耗办;甚至在组装扳体活动块21和接合板23时,尚须藉助铆接机来完成,在这工资高涨的今天,实有待加以改良。若针对体积较小的迷你提盒,上述结构更是会产生诸多困难。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省时的迷你提盒开关元件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迷你提盒开关元件结构,该迷你提盒具有上、下扣合体,其中,下扣合体系由开关本体、开关扣合扳体、弹簧、后护板四部份所构成,该开关本体前面板部开有上扣合体扣合孔及容置开关扣合体的扳体容置孔,其结构特征在于该开关本体系一中空构体,在其两侧设有卡制凸体,底部开口两边缘延伸设有卡制后护板的护板卡制体;该开关扣合扳体为一L形结构体,其一端渐收缩而成扣合锥体部,另一端下方设有一弹簧容置凹口且于该端上方延伸出一圆柱形的扳动体。本技术为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结构功能特征,兹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图式的简单说明图1是习用手提箱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习用手提箱的下扣合体后视立体图。图3是习用手提箱的下扣合体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迷你提盒外观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迷你提盒的下扣合体拆解图。图6是本技术下扣合体后视立体图。图7-9是本技术下扣合体连续分解图。请参看图4所示,其为本技术迷你提盒30的外观立体图。图5所示的图式乃是将一只下扣合体50拆下所得的拆解图,由该图可看出本技术的下扣合体50两侧有一锥体状结构的卡制凸体511,可用于下扣合体50和迷你提盒30组装时之用,组装时只须将下扣合体50朝向迷你提盒30的装配孔321用力压入,藉由下扣合体50的卡制凸体411锥体状结构,可使其在推入时可轻易嵌入迷你提盒50而卡制固定住,使下扣合体50和迷你提盒30嵌合而不会掉落。图6为本技术下扣合体50以后视角度所得之后视立体图。图7、图8、图9为本技术下扣合体50连续分解图,其分解步骤为先拆下后护板54,再拆下弹簧53,最后再将开关扣合扳体52自开关本体51中抽离。由图9中的分解图中,可以看出开关本体51系一中空构体,在其两侧设有卡制凸体511,其前面板部各开有上扣合体扣合孔513及扳体容置孔512两方形开口,在扳体容置孔512一侧边壁内设有弹簧定位柱514,开关本体51的底部开口两侧边缘延伸设有护板卡制体515;开关扣合扳体52构体为一L形结构体,其一端渐收缩而成扣合锥体部521,其另一端下方设有一弹簧容置凹口522且于该端上方延伸出一圆柱形的扳动体523。组装下扣合体50的步骤如下先将开关扣合扳体52的扣合锥体部521朝向开关本体51的扳体容置孔512穿过并推入,使开关扣合扳体52容置于开关本体51中;再装入弹簧53,使弹簧53一端定位于开关本体51的弹簧定位柱514,另一端容置于开关扣合扳体52的弹簧容置凹口522内;再将后护板54卡制固定于后,使其藉开关本体51背面的护板卡制体515而固定住。使用时,欲将迷你提盒30的上盖31及底盒32闭锁,可将上扣合体33的活动扣合块331朝向下扣合体50的上扣合体扣合孔513方向按入,即可藉开关扣合扳体52的扣合锥体部521而将活动扣合块331扣合住。而如果要打开迷你提盒30时,可以推动开关扣合扳体52的扳动体523而将扣合锥体部521拉回,藉以将活动扣合块331释放,且因上扣合体33内装有弹簧,活动扣合块331被释放时,会自动弹出而脱离上扣合体扣合孔513,上盖31和底盒32就可打开而取用内存的物品。是以藉由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可使其具有如下优点第一、构体精简。只以开关本体51、开关扣合扳体52、弹簧53、后护板54四个元件组成下扣合体30,而能具有确实、方便的开关扣合功能。第二、组装简易迅速,可节省零件组装时间。因本技术的构件精简,组装简单,可节省人工装配时间,不必像习用开关元件一样须用螺丝钉或铝钉锁合,或是必须藉助铆接机来铆接零组件。权利要求1.一种迷你提盒开关元件结构,该迷你提盒具有上、下扣合体,其中,下扣合体系由开关本体(51)、开关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迷你提盒开关元件结构,该迷你提盒具有上、下扣合体,其中,下扣合体系由开关本体(51)、开关扣合扳体(52)、弹簧(53)、后护板(54)四部份所构成,该开关本体(51)前面板部开有上扣合体扣合孔(513)及容置开关扣合体(52)的扳体容置孔(512),其主要特征在于:该开关本体(51)系一中空构体,在其两侧设有卡制凸体(511),底部开口两边缘延伸设有卡制后护板(54)的护板卡制体(515);该开关扣合扳体(52)为一L形结构体,其一端渐收缩而成扣合锥体部(512),另一端下方设有一弹簧容置凹口(522)且于该端上方延伸出一圆柱形的扳动体(52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沧明
申请(专利权)人:陈沧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