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资源收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252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资源收集设备,包括外筒、内筒以及密封胶套,所述外筒内壁上环状设置有一嵌槽,所述内筒插接于嵌槽上,所述密封胶套包裹于外筒与内筒的顶部,所述内筒内壁上端固定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顶部固定设置有导流件,所述挡板上环状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内筒内下端设置有活性炭层,所述外筒底部设置有脚轮,所述外筒底部四角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活动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底部固定设置有支脚,所述连杆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插槽,所述外筒外壁上穿设有T型杆,所述T型杆与插槽插接连接,所述T型杆上套接有拉簧,所述外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移动便捷,稳定性高,雨水收集效率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资源收集设备
本技术涉及水资源收集
,具体涉及一种水资源收集设备。
技术介绍
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水资源是被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广泛利用的资源,不仅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和生活,还用于发电、水运、水产、旅游和环境改造等。在各种不同的用途中,有的是消耗用水,有的则是非消耗性或消耗很小的用水,而且对水质的要求各不相同。这是使水资源一水多用、充分发展其综合效益的有利条件。此外,水资源与其他矿产资源相比,另一个最大区别是:水资源具有既可造福于人类,又可危害人类生存的两重性。目前,在很多淡水资源较为贫乏的地区,往往会对雨水进行收集再利用,雨水资源收集器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水资源收集设备,但是,现有的雨水收集设备要么价格昂贵,不利推广,要么结构单一,仅仅由一个收集箱构成,收集效率较为低下,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水资源收集设备,移动便捷,稳定性高,雨水收集效率更佳。(二)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水资源收集设备,包括外筒、内筒以及密封胶套,所述外筒内壁上环状设置有一嵌槽,所述内筒插接于嵌槽上,所述密封胶套包裹于外筒与内筒的顶部,所述内筒内壁上端固定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顶部固定设置有导流件,所述挡板上环状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内筒内下端设置有活性炭层,所述外筒底部设置有脚轮,所述外筒底部四角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活动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底部固定设置有支脚,所述连杆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插槽,所述外筒外壁上穿设有T型杆,所述T型杆与插槽插接连接,所述T型杆上套接有拉簧,所述外底部设置有出水口。进一步而言,所述嵌槽顶部固定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内筒外壁上设置有与限位块相配的卡槽。进一步而言,所述内筒与嵌槽配合。进一步而言,所述导流件为圆锥体状。进一步而言,所述连杆与凹槽滑动连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到的一种水资源收集设备,移动便捷,且支脚活动设置,能够在该设备进行使用时保证设备的稳定性,设备包括外筒与内筒,内筒设置于外筒的嵌槽上,从而便于内筒的拆卸,以对内筒内活性炭层的更换,外筒与内筒顶部套接有密封胶套,密封胶套紧紧包裹于外筒与内筒的表面上,从而对其形成密封效果,避免未经过滤的雨水进入设备内,内筒上端设置导流件,进一步提高了对雨水的收集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1-外筒;2-内筒;3-密封胶套;4-凹槽;11-嵌槽;12-脚轮;13-出水口;14-限位块;21-挡板;22-导流件;23-通孔;24-活性炭层;25-卡槽;41-连杆;42-支脚;43-插槽;44-T型杆;45-拉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的一种水资源收集设备,包括外筒1、内筒2以及密封胶套3,所述外筒1内壁上环状设置有一嵌槽11,所述内筒2插接于嵌槽11上,所述密封胶套3包裹于外筒1与内筒2的顶部,所述内筒2内壁上端固定设置有挡板21,所述挡板21顶部固定设置有导流件22,所述挡板21上环状设置有若干通孔23,所述内筒2内下端设置有活性炭层24,所述外筒1底部设置有脚轮12,所述外筒1底部四角分别设置有凹槽4,所述凹槽4内活动设置有连杆41,所述连杆41底部固定设置有支脚42,所述连杆41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插槽43,所述外筒1外壁上穿设有T型杆44,所述T型杆44与插槽43插接连接,所述T型杆44上套接有拉簧45,所述外筒1底部设置有出水口13。其中,所述嵌槽11顶部固定设置有限位块14,所述内筒2外壁上设置有与限位块14相配的卡槽25,所述内筒2与嵌槽11配合,所述导流件22为圆锥体状,所述连杆41与凹槽4滑动连接。本技术提到的一种水资源收集设备,收集效率高,且具有对雨水进行过滤的功能。当遇到下雨天气时,使用者将该设备通过外筒1底部的脚轮12推动至屋外,为避免雨水对设备的吹打,导致设备的不稳定,使用者可将T型杆44向外拔出,使得T型杆44从插槽43内脱离,然后松开T型杆44,T型杆44在拉簧45的作用下回缩,此时,连杆41从凹槽4内向外滑出,直至连杆41下端的插槽43与T型杆44再次卡合,从而对连杆41进行限位固定,使得支脚42支撑与地面上而同时脚轮12与地面脱离接触,同理,将外筒1底部四角的支脚42均支撑于地面上,形成对外筒1的支撑,提高设备使用时的稳定性,使其不易滑动,收集雨水时,雨水从内筒2的顶部进入,导流件22为圆锥体状,其能够大大增加与引流部与雨水的接触面积,并且避免了雨水直接击打在挡板21上,通过导流件22的引流导向,雨水滑落至挡板21上并从通孔23处流入内筒2内,进入内筒2内的雨水与活性炭层24接触,从而能够通过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吸附其内夹杂的固定颗粒物,达到对其过滤的作用,接着经过滤后的雨水则落入外筒1内底部,并可从出水口13处排出,出水口13处可通过导管与收集箱连接,从而将收集过滤后的雨水进行集中存储起来。另外,该设备在长期使用后,内筒2内的活性炭层24的过滤效果逐渐降低,为方便对其及时进行更换,内筒2与外筒1插接连接,拆卸时,使用者只需将密封胶套3向外拔出,从而即可将内筒2从外筒1内取出,对其内的活性炭层24进行更换,以保证其在收集雨水时的过滤效果,限位块14与卡槽25的设置,使得内筒2内筒稳定的放置于嵌槽11上,密封胶套3则能够包裹于外筒1与内筒2的顶部,从而形成对外筒1与内筒2顶部处的密封,避免未经过滤的雨水进入设备内,影响雨水收集的效果。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资源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内筒(2)以及密封胶套(3),所述外筒(1)内壁上环状设置有一嵌槽(11),所述内筒(2)插接于嵌槽(11)上,所述密封胶套(3)包裹于外筒(1)与内筒(2)的顶部,所述内筒(2)内壁上端固定设置有挡板(21),所述挡板(21)顶部固定设置有导流件(22),所述挡板(21)上环状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23),所述内筒(2)内下端设置有活性炭层(24),所述外筒(1)底部设置有脚轮(12),所述外筒(1)底部四角分别设置有凹槽(4),所述凹槽(4)内活动设置有连杆(41),所述连杆(41)底部固定设置有支脚(42),所述连杆(41)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插槽(43),所述外筒(1)外壁上穿设有T型杆(44),所述T型杆(44)与插槽(43)插接连接,所述T型杆(44)上套接有拉簧(45),所述外筒(1)底部设置有出水口(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资源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内筒(2)以及密封胶套(3),所述外筒(1)内壁上环状设置有一嵌槽(11),所述内筒(2)插接于嵌槽(11)上,所述密封胶套(3)包裹于外筒(1)与内筒(2)的顶部,所述内筒(2)内壁上端固定设置有挡板(21),所述挡板(21)顶部固定设置有导流件(22),所述挡板(21)上环状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23),所述内筒(2)内下端设置有活性炭层(24),所述外筒(1)底部设置有脚轮(12),所述外筒(1)底部四角分别设置有凹槽(4),所述凹槽(4)内活动设置有连杆(41),所述连杆(41)底部固定设置有支脚(42),所述连杆(41)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插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立亚舒乔生侯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