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3252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路面、侧沟、导水渠、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及水池,所述侧沟分布在路面两侧,所述导水渠通过第一导管与侧沟连通,所述水池通过第二导管与水池连通;所述系统还包括吸淤器、导淤管和管网,所述吸淤器设置在导水渠的底部且通过导淤管和管网连接;所述导淤管上安装有负压泵;所述侧沟上方覆盖有多孔板;所述水池上方还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为混凝土板或钢板,所述盖板与路面高度平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雨水经过多孔板过滤最后进入水池,用于收集雨水,为后续市政相关用水储备,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环节了城市内涝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用水量也越来越大,而且对于城市维护的相关用水,如:城市绿化用水,马路洒水,马路附近的消防用水等都需要通过城市自来水管网获取,这些水不仅用量大,而且还需要花费洒水车等投资来进行维护,不仅对交通有一定的阻碍,而且还存在大量浪费水资源的情况。另外,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由于城市规划方面的不足,城市内涝的问题也越来越显著,一旦雨季来临,雨水无法快速外排,导致内涝严重,对人们的生活工作造成严重的不便利,为消除或减少相关问题,对于雨水的收集并储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中国专利CN102251456A公开一种生态型透水地层结构。其包括具有渗透性的表层和位于表层下方能够存储水的蓄水层,表层与蓄水层之间呈密贴夹设有能够引导水流下渗的渗透层。该透水的道路结构使路面上的积水渗透至下侧的蓄水层,实现路面的雨水排放和收集作用;在外界处于高温干燥气候时,收集的雨水可反馈于地表,起到调节湿度、降低温度等作用。但是,这种道路结构只能应对降雨量较低的情况,当遇到强对流天气,降雨量一般在每小时50mm以上,该结构中蓄水层的储水量已经饱和的情况下,则无法实现继续蓄水,导致路面积水;由于现有市政管网普遍存在设计标准低,扩容难,暴雨期间排水能力不够的问题,即使将该蓄水池直接连接至市政管网,也会导致市政管网雨水倒灌。同时,这种道路的铺设结构可以看出,这种铺设结构只能应用于人行道路等轻载路面,而不能应用于机动车道路这种重载路面上,而城市积水主要是因为由混凝土机动车路面的积水造成的,因此,该技术方案还是不能有效地解决机动车路面积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本技术一种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本技术一种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雨水经过多孔板过滤最后进入水池,用于收集雨水,为后续市政相关用水储备,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环节了城市内涝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一种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路面、侧沟、导水渠、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及水池,所述侧沟分布在路面两侧,所述导水渠通过第一导管与侧沟连通,所述水池通过第二导管与水池连通;所述系统还包括吸淤器、导淤管和管网,所述吸淤器设置在导水渠的底部且通过导淤管和管网连接;所述导淤管上安装有负压泵;所述侧沟上方覆盖有多孔板;所述水池上方还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为混凝土板或钢板,所述盖板与路面高度平齐。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水池侧面的上边缘设置有溢出管,所述水池内设置有吸水管,所述吸水管连接设置在水池上方水泵,所述水泵通过第三导管与设置在盖板上的消防栓连接。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所述水泵和负压泵连接储电柜,所述储电柜的电力由太阳能板或风力发电机提供。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第一导管安装在侧沟的上半部分,且第一导管在侧沟内的部分管口朝下,且管口包有过滤网。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机安装在马路两侧。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一种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雨水经过多孔板过滤最后进入水池,用于收集雨水,为后续市政相关用水储备,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环节了城市内涝的问题。(2)本技术在侧沟的底部设置有吸淤器,并采用负压泵抽吸沉积在侧沟内的淤泥等沉淀物排入城市管网,保证了侧沟的通畅,也进一步减少了淤泥等物质通过第一导管进入水池中。(3)本技术在路边增设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机,可以提供负压泵和水泵的电力,节约了电能,也保证了在城市断电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系统能正常运行。(4)本技术在第一导管口包过滤网,减少了泥土等悬浮物质进入水池,而且第一导管口朝下,也保证了第一导管口上的过滤网不会被堵塞,大大保证了雨水进入水池的通畅。(5)本技术在水池的侧面上边缘还设置溢出管,保证在水池满后,水会自动溢出进入城市管网中,保证不会倒灌而引起城市内涝。【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的示意图。附图各部分说明:图中:1-路面;2-侧沟;3-多孔板;4-导水渠;5-第一导管;6-盖板;7-第二导管;8-水池;9-导淤管;10-吸淤器;11-管网;12-吸水管;13-水泵;14-第三导管;15-消防栓;16-溢出管。【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在本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本技术本技术一种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路面1、侧沟2、导水渠4、第一导管5、第二导管7及水池8,所述侧沟2分布在路面1两侧,所述导水渠4通过第一导管5与侧沟2连通,所述水池8通过第二导管7与水池8连通;所述系统还包括吸淤器10、导淤管9和管网11,所述吸淤器10设置在导水渠4的底部且通过导淤管9和管网11连接;所述导淤管9上安装有负压泵;所述侧沟2上方覆盖有多孔板;所述水池8上方还设置有盖板6,所述盖板6为混凝土板或钢板,所述盖板6与路面1高度平齐。在侧沟2的底部设置有吸淤器10,并采用负压泵抽吸沉积在侧沟2内的淤泥等沉淀物排入城市管网11,保证了侧沟的通畅,也进一步减少了淤泥等物质通过第一导管5进入水池8中。方案经过优化,本技术所述水池8侧面的上边缘设置有溢出管16,所述水池8内设置有吸水管12,所述吸水管12连接设置在水池上8方水泵13,所述水泵通过第三导管与设置在盖板上的消防栓连接。经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所述水泵和负压泵连接储电柜,所述储电柜的电力由太阳能板或风力发电机提供。请参阅图1,本技术所述第一导管5安装在侧沟2的上半部分,且第一导管5在侧沟2内的部分管口朝下,且管口包有过滤网。在第一导管5口包过滤网,减少了泥土等悬浮物质进入水池,而且第一导管5口朝下,也保证了第一导管5口上的过滤网不会被堵塞,大大保证了雨水进入水池的通畅。经过优化,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机安装在马路两侧。在路边增设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机,可以提供负压泵和水泵的电力,节约了电能,也保证了在城市断电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系统能正常运行。另外,本技术的方案经过进一步优化,负压泵连接定时控制器,并在定时控制器上设定时间,每隔固定时间段清理一次侧沟,不仅节约了电能,而且减少负压泵处于长期工作状态下的疲劳度,延长了负压泵的使用寿命。本方案中水池中的水通过吸水管12和第三导管14和水泵13输送至消防栓,市政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外界管路连接消防栓,使用水池中储存的水资源来完成市政相关工作,因此,本方案值得大力推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路面(1)、侧沟(2)、导水渠(4)、第一导管(5)、第二导管(7)及水池(8),所述侧沟(2)分布在路面(1)两侧,所述导水渠(4)通过第一导管(5)与侧沟(2)连通,所述水池(8)通过第二导管(7)与水池(8)连通;所述系统还包括吸淤器(10)、导淤管(9)和管网(11),所述吸淤器(10)设置在导水渠(4)的底部且通过导淤管(9)和管网(11)连接;所述导淤管(9)上安装有负压泵;所述侧沟(2)上方覆盖有多孔板(3);所述水池(8)上方还设置有盖板(6),所述盖板(6)为混凝土板或钢板,所述盖板(6)与路面高度平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路面(1)、侧沟(2)、导水渠(4)、第一导管(5)、第二导管(7)及水池(8),所述侧沟(2)分布在路面(1)两侧,所述导水渠(4)通过第一导管(5)与侧沟(2)连通,所述水池(8)通过第二导管(7)与水池(8)连通;所述系统还包括吸淤器(10)、导淤管(9)和管网(11),所述吸淤器(10)设置在导水渠(4)的底部且通过导淤管(9)和管网(11)连接;所述导淤管(9)上安装有负压泵;所述侧沟(2)上方覆盖有多孔板(3);所述水池(8)上方还设置有盖板(6),所述盖板(6)为混凝土板或钢板,所述盖板(6)与路面高度平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明伏延寿陈绍云李炬斌杨娅张雁夫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世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