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京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加速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促进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973243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速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促进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针对现有用铁处理剩余污泥中,需要强化预处理,铁溶出速度慢,效率低,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程度低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剩余污泥作为原料,经过一系列步骤,得到高度活化的污泥活性炭,再与铁粉、普通活性炭、粘合剂按特定比例混合,压制成球,烧结,再加入乙二胺四乙酸钠,压制成型,烘干得到了加速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促进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了铁碳微电解的原理,加速了铁的溶出,乙二胺四乙酸和Mn的存在,拓宽了所述促进剂在污泥处理pH范围,无需对污泥进行pH调节,就能直接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促进剂处理污泥,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速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促进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属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加速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促进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污水处理技术得到了告诉的发展,据统计,全国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501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47亿m3/日(一种提高剩余活性污泥厌氧消补充)。随着处理能力和处理量的不断提升,伴随而来的问题就是剩余污泥量的大幅提升。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污泥超过3000万吨(以含水率80%计)。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细菌以及重金属等污染物,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很容易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污水处理厂将成为一大重要污染源。因此需要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但是污泥处理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巨大,一般可占整个污水处理厂投资与运行费用的30%-50%,因此污泥处理几乎成为多数污水处理厂的一种负担,其处置问题已变得越来越突出。近年来对于剩余污泥的研究慢慢成为热点,而厌氧消化技术因为同时有着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优点而受到极大关注。污泥消化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物降解和微生物代谢过程,其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既水解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速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促进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往剩余污泥加入20%质量浓度的聚合氯化铝水溶液和乙二胺四乙酸钠,搅拌,脱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10~11,再用稀盐酸调节pH至7~8,得到中性污泥;(2)将步骤(1)中所得到中性污泥均分为两份,将其中一份中性污泥烘干,粉碎,真空热解,得到污泥活性炭基体原料,另一份中性污泥留着备用;(3)将步骤(2)所得活性炭基体原料在活化剂中浸泡,干燥,氮气保护下,碳化,得到碳化污泥活性炭基体原料;(4)将步骤(3)所得碳化污泥活性炭基体原料在负载液中浸泡并超声,所述负载液`为氯化镁溶液和高锰酸钾溶液混合液,氯化镁溶液的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速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促进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往剩余污泥加入20%质量浓度的聚合氯化铝水溶液和乙二胺四乙酸钠,搅拌,脱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10~11,再用稀盐酸调节pH至7~8,得到中性污泥;(2)将步骤(1)中所得到中性污泥均分为两份,将其中一份中性污泥烘干,粉碎,真空热解,得到污泥活性炭基体原料,另一份中性污泥留着备用;(3)将步骤(2)所得活性炭基体原料在活化剂中浸泡,干燥,氮气保护下,碳化,得到碳化污泥活性炭基体原料;(4)将步骤(3)所得碳化污泥活性炭基体原料在负载液中浸泡并超声,所述负载液`为氯化镁溶液和高锰酸钾溶液混合液,氯化镁溶液的浓度为0.3~0.5mol/L,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为0.1~0.3mol/L,干燥,得到污泥活性炭;(5)将步骤(4)所得污泥活性炭、铁粉、普通活性炭混合,所述污泥活性炭、铁粉、普通活性炭的重量比为(10~15):(10~30):(10~15)制成球,烧结,得到烧结体粗坯;(6)将步骤(5)得到的烧结体粗坯、步骤(1)得到另一份中性污泥和乙二胺四乙酸钠压制成型,所述烧结体粗坯:所述中性污泥:乙二胺四乙酸钠重量比为(5~10):(5~7):1,压制成的球直径为3~5mm,烘干,得到加速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促进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速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促进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剩余污泥和20%质量浓度的聚合氯化铝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0.005~0.01),剩余污泥与乙二胺四乙酸钠的重量比为1:(0.01~0.04),搅拌时间为1~2小时,搅拌速度为200~300r/min,脱水至含水量为75~8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速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促进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烘干温度为80~120℃,烘干时间为2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波杜凌峰程绍举侯玉倩盛世雄周德超葛志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