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沥滤液的处理系统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3242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并提供了一种工艺流程简单、设备成本低、处理效果稳定、并能彻底实现垃圾沥滤液浓缩液循环处理的处理工艺及其处理装置。其中垃圾沥滤液处理装置包括依次相连接的调节池、混凝池、芬顿池、沉淀池、膜生物反应器(MBR)、砂滤池、反渗透膜(DTRO),其中所述调节池分别与所述砂滤池以及所述反渗透膜(DTRO)相连,所述垃圾沥滤液处理装置还包括鼓风系统、加药系统和带式污泥压滤机,其中所述鼓风系统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MBR)相连,所述加药系统分别所述混凝池、所述芬顿池、所述沉淀池相连,所述带式污泥压滤机分别与所述混凝池、所述芬顿池、所述沉淀池以及所述调节池相连,所述调节池又与垃圾中转站污水储存池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垃圾中转站的垃圾沥滤液处理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沥滤液的处理系统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垃圾沥滤液处理工艺及其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压缩式垃圾中转站以其占地面积小,隐蔽性好,美化环境等优点,引领着垃圾中转站行业的发展。但其沥滤液是一种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废水,COD和氨氮的浓度是一般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此外,垃圾沥滤液中还含有十几种重金属离子,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污染土壤和地表水源,还会造成地下水污染,进而危害到动植物及人类的健康,因此,必须对此种垃圾沥滤液进行处理,使其符合排放标准。但现行的对该种沥滤液的处理方法或是处理工艺流程复杂,占地面积大,需要土建;或是产生的膜浓缩液需要另行处理,这样增加了处理成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垃圾沥滤液难处理的问题。所以,设计一套工艺流程简单、设备成本低、处理成本低、处理效果稳定且彻底解决膜浓缩液难处理难题的垃圾沥滤液的处理工艺及其处理装置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艺流程简单、设备成本低、处理成本低、处理效果稳定且彻底解决膜浓缩液难处理难题的垃圾沥滤液的处理工艺及其处理装置。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垃圾沥滤液处理装置,它包括依次相连接的调节池、混凝池、芬顿池、沉淀池、膜生物反应器(MBR)、砂滤池、反渗透膜(DTRO),其中所述调节池又分别与所述砂滤池与所述反渗透膜(DTRO)相连。所述垃圾沥滤液处理装置还包括带式压滤机、加药系统和鼓风系统。所述带式压滤机分别与所述混凝池、所述芬顿池和所述沉淀池相连,上清液回流至所述调节池,所述膜生物反应器(MBR)由所述鼓风系统输送曝气,所述混凝池、所述芬顿池和所述沉淀池所需要的药剂由所述加药系统依次投加。所述调节池出水口与所述混凝池进水口相连,所述调节池第一进水口与所述垃圾中转站污水储存池相连,所述调节池第二进水口与所述带式污泥压滤机相连,所述调节池第三进水口与所述砂滤池反冲洗管相连,所述调节池第四进水口与所述反渗透膜(DTRO)浓缩液排出管相连。所述混凝池出水口与所述芬顿池进水口相连,所述混凝池排泥口与所述带式污泥压滤机相连,所述混凝池与所述加药系统第一加药口相连。所述芬顿池出水口与所述沉淀池进水口相连,所述芬顿池排泥口与所述带式污泥压滤机相连,所述所述芬顿池与所述加药系统第二加药口相连。所述沉淀池出水口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MBR)进水口相连,所述沉淀池排泥口与所述带式污泥压滤机相连,所述沉淀池与所述加药系统第三加药口相连。所述膜生物反应器(MBR)出水口与所述砂滤池进水口相连,所述鼓风系统出风口与膜生物反应器(MBR)相连。所述砂滤池出水口与所述反渗透膜(DTRO)进水口相连,所述砂滤池的反冲洗出水口与所述调节池第三进水口相连,砂滤池的进水口与自来水管相连。所述反渗透膜(DTRO)出水口与城市污水管网相连,所述反渗透膜(DTRO)的膜浓缩液排放口与所述调节池第四进水口相连。一种通过上述垃圾沥滤液处理装置来实现的垃圾沥滤液处理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将待处理的垃圾沥滤液送至所述调节池中,进行水质和水量的调节;B、将经过调节后的垃圾沥滤液送至所述混凝池,进行混凝沉淀,除去部分COD和大颗粒物质,过程中所述混凝池产生沉淀和污泥;C、将经过混凝后的垃圾沥滤液送至所述芬顿池,进行芬顿反应,进一步除去COD,降解长链污染物,调高滤液的可生化性,过程中所述芬顿池产生沉淀和污泥;D、将经过芬顿氧化后的垃圾沥滤液送至所述沉淀池,通过加入石灰调节pH,将垃圾沥滤液和反渗透浓缩液中的金属离子除去,使反渗透膜浓缩液的真正循环处理成为可能,过程中所述沉淀池产生沉淀和污泥;E、将经过沉淀的垃圾沥滤液送至所述膜生物反应器(MBR),进行生物降解,进一步降低COD、氨氮和SS;F、将经过生物降解的垃圾沥滤液送至所述砂滤池,进一步降低浊度和SS,为后续经过反渗透膜做准备;G、将经过过滤的垃圾沥滤液送至所述反渗透膜(DTRO),使垃圾沥滤液中的COD、氨氮、金属离子等都阻截在膜外,只要水分子能够通过,最终使垃圾沥滤液达标排放;H、将步骤BCD中产生的污泥和沉淀送至所述带式污泥压滤机,产生的上清液被送至所述调节池再度处理,产生的污泥定期外运;I、将步骤BCD中需要的药剂,通过所述加药系统加入;J、将步骤E中所需的空气通过所述鼓风系统输入;K、将步骤F中产生的反冲洗废水送至所述调节池中,调节水质水量,将低调节池冲击负荷,为反渗透膜浓缩液的循环处理提高条件;L、将步骤G中产生的反渗透浓缩液送至所述调节池中,实现反渗透浓液真正循环处理,使其达到零排放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混凝池、芬顿池,能够快速有效去除垃圾沥滤液中的有机物含量;由于采用了砂滤池不仅能够进一步降低垃圾沥滤液的浊度,为下一步的反渗透膜(DTRO)做准备,而且其反冲洗废水通入调节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调节池中垃圾沥滤液的浓度,为反渗透膜的浓缩液循环处理,真正实现零排放提供条件;在整个工艺中又采用了沉淀池,不仅可快速有效降低垃圾沥滤液中金属离子的含量,而且还能除去膜浓缩液中含量较高的金属离子,使膜浓缩液能够循环处理,真正实现零排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垃圾沥滤液处理装置的结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垃圾沥滤液处理装置,它包括依次相连接的调节池1、混凝池2、芬顿池3、沉淀池4、膜生物反应器(MBR)5、砂滤池6、反渗透膜(DTRO)7,其中所述调节池1又分别与所述砂滤池6与所述反渗透膜(DTRO)7相连。所述垃圾沥滤液处理装置还包括鼓风系统8、加药系统9和带式压滤机10。所述膜生物反应器(MBR)5由所述鼓风系统8输送曝气,所述混凝池2、所述芬顿池3和所述沉淀池4所需要的药剂由所述加药系统9依次投加,所述带式压滤10分别与所述混凝池2、所述芬顿池3和所述沉淀池4相连,上清液回流至所述调节池1。所述调节池1的第一进水口与垃圾中转站的储水池出水口通过一个水泵相连接,所述调节池1第二进水口与所述带式污泥压滤机10的出水口通过一个水泵相连接,所述调节池1第三进水口与所述砂滤池6反冲洗管通过一个水泵相连接,所述调节池1第四进水口与所述反渗透膜(DTRO)7浓缩液排出管通过一个水泵相连接。所述混凝池2出水口与所述芬顿池3进水口相连,所述混凝池2排泥口与所述带式污泥压滤机10相连,所述混凝池2与所述加药系统9第一加药口通过一个恒流泵相连接。所述芬顿池3出水口与所述沉淀池4进水口相连,所述芬顿池3排泥口与所述带式污泥压滤机10相连,所述所述芬顿池3与所述加药系统9第二加药口通过一个恒流泵相连接。所述沉淀池4出水口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MBR)5进水口通过一个水泵相连接,所述沉淀池4排泥口与所述带式污泥压滤机10相连,所述沉淀池4与所述加药系统9第三加药口通过一个恒流泵相连接。所述膜生物反应器(MBR)5出水口与所述砂滤池6进水口通过一个水泵相连接,所述鼓风系统8出风口与膜生物反应器(MBR)相连。所述砂滤池6出水口与所述反渗透膜(DTRO)7进水口通过一个高压隔膜泵相连,所述砂滤池6的反冲洗进水口与自来水管相连,所述砂滤池6的反冲洗出水口与所述调节池1第三进水口通过一个水泵相连接。所述反渗透膜(DTRO)7出水口与城市污水管网相连,所述反渗透膜(DT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沥滤液处理系统及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依次相连接的调节池(1)、混凝池(2)、芬顿池(3)、沉淀池(4)、膜生物反应器(MBR)(5)、砂滤池(6)和反渗透膜(DTRO)(7),其中所述调节池(1)分别与所述砂滤池(6)以及所述反渗透膜(DTRO)(7)相连,所述垃圾沥滤液处理装置还包括鼓风系统(8)、加药系统(9)和带式污泥压滤机(10),其中所述鼓风系统(8)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MBR)(5)相连,所述加药系统(9)分别所述混凝池(2)、所述芬顿池(3)以及所述沉淀池(4)相连,所述带式污泥压滤机(10)分别与所述混凝池(2)、所述芬顿池(3)以及所述沉淀池(4)和所述调节池(1)相连,所述调节池(1)又与所述垃圾中转站污水储存池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沥滤液处理系统及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依次相连接的调节池(1)、混凝池(2)、芬顿池(3)、沉淀池(4)、膜生物反应器(MBR)(5)、砂滤池(6)和反渗透膜(DTRO)(7),其中所述调节池(1)分别与所述砂滤池(6)以及所述反渗透膜(DTRO)(7)相连,所述垃圾沥滤液处理装置还包括鼓风系统(8)、加药系统(9)和带式污泥压滤机(10),其中所述鼓风系统(8)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MBR)(5)相连,所述加药系统(9)分别所述混凝池(2)、所述芬顿池(3)以及所述沉淀池(4)相连,所述带式污泥压滤机(10)分别与所述混凝池(2)、所述芬顿池(3)以及所述沉淀池(4)和所述调节池(1)相连,所述调节池(1)又与所述垃圾中转站污水储存池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垃圾沥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1)出水口与所述混凝池(2)进水口相连,所述调节池(1)第一进水口与所述垃圾中转站污水储存池相连,所述调节池(1)第二进水口与所述带式污泥压滤机(10)相连,所述调节池(1)第三进水口与所述砂滤池(6)反冲洗管相连,所述调节池(1)第四进水口与所述反渗透膜(DTRO)(7)浓缩液排出管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垃圾沥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池(2)出水口与所述芬顿池(3)进水口相连,所述混凝池(2)排泥口与所述带式污泥压滤机(10)相连,所述混凝池(2)与所述加药系统(9)第一加药口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垃圾沥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芬顿池(3)出水口与所述沉淀池(4)进水口相连,所述芬顿池(3)排泥口与所述带式污泥压滤机(10)相连,所述所述芬顿池(3)与所述加药系统(9)第二加药口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垃圾沥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4)出水口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MBR)(5)进水口相连,所述沉淀池(4)排泥口与所述带式污泥压滤机(10)相连,所述沉淀池(4)与所述加药系统(9)第三加药口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垃圾沥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MBR)(5)出水口与所述砂滤池(6)进水口相连,所述鼓风系统(8)出风口与膜生物反应器(MBR)曝气管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垃圾沥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滤池(6)出水口与所述反渗透膜(DTRO)(7)进水口相连,所述砂滤池(6)的反冲洗进水口与自来水管相连,所述砂滤池(6)的反冲洗出水口与所述调节池(1)第三进水口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垃圾沥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DTRO)(7)出水口与城市污水管网相连,所述反渗透膜(DTRO)(7)的膜浓缩液排放口与所述调节池(1)第四进水口相连。9.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梦红田贵山李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