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沥滤液的高效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324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沥滤液的高效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调节池,调节垃圾沥滤液的水质水量;(2)经过调节池调节后进入预处理系统,预处理由“混凝沉淀+芬顿”组成,去除部分COD,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3)滤液经预处理后进入膜生物反应器(MBR),进一步去除COD,并脱除氨氮;(4)MBR出水进入砂滤池,进一步除去浊度;(5)最后经过反渗透膜,使污水达标排放。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预处理系统可将大分子的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替代了厌氧系统,克服了温度、pH等对厌氧污泥的影响,COD含量可降至一半左右,效果稳定可靠,出水达标排放,且不受周围温度等环境的影响,适用于寒冷气候地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沥滤液的高效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是适用于垃圾中转站的高有机浓度垃圾沥滤液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压缩式垃圾中转站以其占地面积小,隐蔽性好,美化环境等优点,引领者垃圾中转站行业的发展。但其沥滤液是一种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废水,其COD浓度最高可达八万毫克每升,是一般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氨氮含量高达1000~6000mg/L,是一般生活污水的几十倍。如若处理不好,不仅会污染土壤和地表水源,还会造成地下水污染,进而危害到动植物及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垃圾沥滤液主要采取与城市污水合并进行的处理方式,城市污水量较大,可对渗滤液起到稀释作用,但这对污水处理厂造成冲击负荷,造成环境污染和风险隐患。近年来,垃圾沥滤液通常参照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厌氧处理等。但厌氧处理中厌氧菌受温度、pH的影响非常敏感,温度低时厌氧处理几乎没有效果,pH呈酸性或碱性也会对厌氧细菌的活性产生影响。针对垃圾沥滤液高COD、BOD含量的特点采用预处理”混凝+芬顿”联合的方法将大分子的有机物除去,替代了厌氧系统,克服了温度低厌氧污泥不易存活的弊端,COD含量可降至一半,适用于寒冷气候地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沥滤液的处理方法,能有效快速的降低COD的含量,有效脱除氨氮,同时预处理系统能够有效代替厌氧系统,克服了温度低对厌氧污泥活性的影响,COD含量可降至一半,适用于寒冷气候地区。一种垃圾沥滤液的高效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调节池:主要调节进水水量、水质,同时接受回流水的冲击负荷;(2)垃圾滤液经过调节池后进入预处理系统,预处理系统由混凝沉淀池和芬顿池组成;在混凝沉淀池内加入混凝剂和助凝剂,以去除悬浮物和部分COD,芬顿处理在混凝沉淀之后,在芬顿池内调节酸碱度后,加入试剂1和试剂2,使滤液中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成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去除滤液中的COD,并且提高了垃圾沥滤液的可生化性;预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由带式压滤机脱水,污泥外运,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3)预处理系统出水进入膜生物反应器(MBR),对垃圾滤液中的高浓度有机物进行生化降解,进一步降低垃圾沥滤液中的COD,同时有效去除氨氮;(4)对降解后的垃圾滤液进行砂滤池过滤,进一步去除悬浮物质,降低浊度,为下一步的反渗透膜做准备;反冲洗水回流至调节池;(5)过滤后的滤液经过反渗透膜处理,垃圾滤液可达标排放;膜清洗液回流至调节池;膜浓缩液经过MVR系统进一步浓缩,并实现固液分离,蒸发液回流至调节池。进一步的,所述回流水包括预处理系统污泥脱水的上清液、砂滤池反冲洗水、反渗透膜的膜清洗液和MVR系统的蒸发回流液。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剂和助凝剂分别为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投加量分别为1‰~2‰,和0.6~1ppm。进一步的,所述芬顿池调节pH为4-5,试剂1和试剂2分别为硫酸亚铁和双氧水,其投加量为mH2O2﹕mCOD=3.5~3﹕1,nH2O2﹕nFe2+=6~6.5﹕1。进一步的,所述膜生物反应器(MBR)采用内置式,超滤膜组件。进一步的,所述反渗透膜为DTRO。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垃圾沥滤液的处理中,运用包括“混凝+芬顿”在内的预处理方法,可迅速降低滤液中COD的浓度,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生物法处理垃圾沥滤液做准备。经过预处理的垃圾沥滤液通过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可进一步降低滤液中的高浓度有机物(COD),同时去除氨氮等污染物。从MBR处理后的出水经过砂滤池过滤后尽可能降低浊度和SS,避免滤液通过后续的反渗透膜而发生阻塞。经过砂滤池的出水,通过反渗透膜(DTRO)的处理,最终达标排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垃圾沥滤液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垃圾沥滤液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调节池:主要调节进水水量、水质,同时接受回流水的冲击负荷;(2)垃圾滤液经过调节池后进入预处理系统,预处理系统由混凝沉淀池和芬顿池组成;在混凝沉淀池内加入混凝剂和助凝剂,以去除悬浮物和部分COD,芬顿处理在混凝沉淀之后,在芬顿池内调节酸碱度后,加入硫酸亚铁和双氧水,使滤液中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成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去除滤液中的COD,并且提高了垃圾沥滤液的可生化性;预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由带式压滤机脱水,污泥外运,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3)预处理系统出水进入膜生物反应器(MBR),对垃圾滤液中的高浓度有机物进行生化降解,进一步降低垃圾沥滤液中的COD,同时有效去除氨氮;(4)对降解后的垃圾滤液进行砂滤池过滤,进一步去除悬浮物质,降低浊度,为下一步的反渗透膜做准备;反冲洗水回流至调节池;(5)过滤后的滤液经过反渗透膜处理,垃圾滤液可达标排放;膜清洗液回流至调节池;膜浓缩液经过MVR系统进一步浓缩,并实现固液分离,蒸发液回流至调节池。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垃圾沥滤液的处理中,运用包括混凝、芬顿在内的预处理方法,可迅速降低滤液中COD浓度,COD最大程度可降低一半,并调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生物法处理垃圾沥滤液做准备。经过预处理的垃圾沥滤液通过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可进一步降低滤液中的高浓度有机物(COD)、同时去除氨氮等污染物。从MBR处理后的出水经过砂滤池过滤后尽可能降低浊度和SS,避免滤液通过后续的反渗透膜而发生阻塞。经过砂滤池的出水,通过反渗透膜(DTRO)的处理,最终达标排放。本工艺代替厌氧处理,避免了温度、pH等因素对厌氧污泥活性的影响,同时处理效果稳定可靠,适用于寒冷气候地区。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表1垃圾沥滤液处理效果数据表(单位mg/L)CODBODNH3-N总NSS原液5759855147963.7681070.8511058混凝沉淀(出水)40511.3839011.57901.22915.1610015.47Fenton(出水)20968.692469.70894.73911.348601.41MBR(出水)3124.331768.97395.38439.31141砂滤池(出水)2637.14457.49328.89343.2197RO膜(出水)86.7747.338.769.73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垃圾沥滤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采用回流水进行稀释;(2)垃圾滤液经过调节池后进入预处理系统,预处理系统由混凝沉淀池和芬顿池组成;在混凝沉淀池内加入混凝剂和助凝剂,以去除悬浮物和部分COD,芬顿处理在混凝沉淀之后,在芬顿池内调节酸碱度后,加入试剂1和试剂2,使滤液中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成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去除滤液中的COD,并且提高了垃圾沥滤液的可生化性;预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由带式压滤机脱水,污泥外运,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3)预处理系统出水进入膜生物反应器(MBR),对垃圾滤液中的高浓度有机物进行生化降解,进一步降低垃圾沥滤液中的COD,同时有效去除氨氮;(4)对降解后的垃圾滤液进行砂滤池过滤,进一步去除悬浮物质,降低浊度,为下一步的反渗透膜做准备;反冲洗水回流至调节池;(5)过滤后的滤液经过反渗透膜处理,垃圾滤液可达标排放;膜清洗液回流至调节池;膜浓缩液经过MVR系统进一步浓缩,并实现固液分离,蒸发液回流至调节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垃圾沥滤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采用回流水进行稀释;(2)垃圾滤液经过调节池后进入预处理系统,预处理系统由混凝沉淀池和芬顿池组成;在混凝沉淀池内加入混凝剂和助凝剂,以去除悬浮物和部分COD,芬顿处理在混凝沉淀之后,在芬顿池内调节酸碱度后,加入试剂1和试剂2,使滤液中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成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去除滤液中的COD,并且提高了垃圾沥滤液的可生化性;预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由带式压滤机脱水,污泥外运,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3)预处理系统出水进入膜生物反应器(MBR),对垃圾滤液中的高浓度有机物进行生化降解,进一步降低垃圾沥滤液中的COD,同时有效去除氨氮;(4)对降解后的垃圾滤液进行砂滤池过滤,进一步去除悬浮物质,降低浊度,为下一步的反渗透膜做准备;反冲洗水回流至调节池;(5)过滤后的滤液经过反渗透膜处理,垃圾滤液可达标排放;膜清洗液回流至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梦红田贵山李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