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起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2763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模具起吊结构,涉及模具领域,包括有成型于模具上的一对吊耳以及水平穿设于两吊耳之间的吊装棒;吊耳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吊装棒脱离吊耳的第一限位件,且吊装棒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其反向脱离吊耳的第二限位件;吊装棒上沿其轴向开设有滑槽,且滑槽与第一限位件滑动配合,滑槽从吊装棒的一端延伸开设至吊装棒的另一端,且滑槽靠近第一限位件的一端为开口端,滑槽远离第一限位件的一端为封闭端。使用者可通过转动吊装棒,以使滑槽与第一限位件相对接并向外拉出吊装棒,使用者即可将吊装带取出并对吊装带的穿设方式以及松紧程度进行调整,且吊装棒不与吊耳相分离,从而达到简化调节作业,提高吊装作业效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具起吊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是涉及模具起吊结构。
技术介绍
模具,指在工业生产中,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形成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冲裁、模锻、冷锻、挤压和注塑等成型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以使坯料获得相应的立体形状,一般包括有动模和定模(或凹模和凸模)两部分,当两者合拢时,坯料注入模具型腔中成型;当两者分开时,取出制件。在对大型加工件进行成型作业时,所用到的模具的动模和定模体积较大,重量较沉,因此在搬运动模和定模时,使用者需要进行吊装作业。动模和定模上均设置有吊装棒,起吊设备再通过吊装带、吊装环与吊装棒相连接,从而实现对模具的吊装作业。在实际吊装作业中,操作人员需要对吊装带的穿设位置和松紧程度等进行反复调整,从而达到提高模具吊装作业平稳性的目的。在调整的过程中需要反复拆卸和安装吊装棒,操作繁琐,降低吊装作业效率,现有技术存在可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发动机盖外板支撑板模具,通过设置与吊耳滑移配合的吊装棒,且在吊装棒向外滑动但不与吊耳分离的情况下,即可进行调整作业,从而实现简化吊装调节操作的目的,进而达到提高吊装作业效率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模具起吊结构,包括有竖直成型于模具上的一对吊耳以及水平穿设于两吊耳之间的吊装棒,两所述吊耳的端面上同轴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设置有保护套环,且所述吊装棒与保护套环转动配合;所述吊耳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吊装棒脱离吊耳的第一限位件,且所述吊装棒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其反向脱离吊耳的第二限位件;所述吊装棒上沿其轴向开设有滑槽,且所述滑槽与第一限位件滑动配合,所述滑槽从吊装棒的一端延伸开设至吊装棒的另一端,且所述滑槽靠近第一限位件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滑槽远离第一限位件的一端为封闭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先将吊装棒插入两贯穿孔内,再安装第一限位件,此时第一限位件与吊装棒设置有第二限位件的端面相抵接,以达到限制吊装棒从一侧脱离贯穿孔的目的;同时,第二限位件与吊耳的端面相抵接,以达到限制吊装棒从另一侧脱离贯穿孔的目的,即完成对吊装棒的锁定作业。当需要对吊装带进行调整时,使用者可通过转动吊装棒,以使滑槽与第一限位件相对接;使用者向外拉出吊装棒,此时使用者即可将吊装带取出并对吊装带的穿设方式以及松紧程度进行调整,且吊装棒不与吊耳相分离,从而达到简化调节作业,提高吊装作业效率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套环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贯穿孔的内壁上延伸设置有限位块,且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卡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套环的限位槽与贯穿孔内壁上的限位块卡接配合,从而达到固定保护套环的目的,且固定方式简单,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安装作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槽同轴开设于保护套环的外壁上,所述限位槽为环型限位槽;所述限位块同轴设置于贯穿孔的内壁上,所述限位块为环型限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限位块设置为环型限位块,且限位槽设置为环型限位槽,有利于提高限位槽与限位块卡接配合的稳定性,进而达到提高保护套环与贯穿孔固定的牢固程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吊装棒远离第二限位件的端面上同轴设置有用于顺畅引导吊装棒滑入贯穿孔的引导部,且所述引导部为凸台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将吊装棒插入相对应的贯穿孔内时,设置为凸台结构的导向部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吊装棒安装作业的顺畅程度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部与吊装棒相连接处设置有倒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部与吊装棒之间的倒角起到进一步提高安装顺畅度的作用,同时,起到保护贯穿孔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为手柄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通过手持第二限位件对吊装棒进行拔插和转动作业,有利于提高操作的便捷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限位件朝向与滑槽的开口相反的方向延伸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限位件朝向与滑槽的开口相反的方向延伸设置,则完成吊装棒的安装作业后,吊装棒在第二限位件的自重作用下发生转动,则滑槽的开口与第一限位件相分离,从而达到自锁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限位件通过螺丝与吊耳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件与吊耳可拆卸连接,便于使用者进行安装和拆卸作业。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使用者将吊装棒插入两贯穿孔内,并通过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分别限制吊装棒从两侧脱离贯穿孔,从而达到锁定吊装棒的目的;其二:当需要对吊装带进行调整时,使用者可通过转动吊装棒,以使滑槽与第一限位件相对接并向外拉出吊装棒,此时使用者即可将吊装带取出并对吊装带的穿设方式以及松紧程度进行调整,且吊装棒不与吊耳相分离,从而达到简化调节作业,提高吊装作业效率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模具吊装结构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主要用于展示吊耳和贯穿孔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吊装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一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保护套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模具;2、吊耳;21、贯穿孔;3、吊装棒;31、滑槽;311、开口端;312、封闭端;32、引导部;33、倒角;4、第一限位件;41、安装部;42、限位部;5、第二限位件;6、保护套环;61、限位槽;7、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模具起吊结构,包括有成型于模具1顶角处的两吊耳2,两吊耳2竖直设置,且两吊耳2之间水平穿设有吊装棒3。使用者将吊装带挂设于吊装棒3上并锁定吊装棒3,即可通过起吊设备对模具1进行起吊作业。如图2所示,上述两吊耳2的端面上均开设有贯穿孔21,且两贯穿孔21同轴开设;结合图1所示,吊装棒3穿设于两贯穿孔21内并与两贯穿孔21转动配合。吊耳2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吊装棒3脱离吊耳2的第一限位件4,第一限位件4通过螺丝与吊耳2相连接,且吊装棒3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其反向脱离吊耳2的第二限位件5。使用者先将吊装棒3插入两贯穿孔21内,再安装第一限位件4,此时第一限位件4与吊装棒3设置有第二限位件5的端面相抵接,以达到限制吊装棒3从一侧脱离贯穿孔21的目的;同时,第二限位件5与吊耳2的端面相抵接,以达到限制吊装棒3从另一侧脱离贯穿孔21的目的,即完成对吊装棒3的锁定作业。为了便于使用者调整吊装带,如图3所示,上述吊装棒3上沿其轴向开设有滑槽31,滑槽31从吊装棒3的一端延伸开设至吊装棒3的另一端,结合图1所示,滑槽31靠近第一限位件4的一端为开口端311,滑槽31远离第一限位件4的一端为封闭端312。结合图4所示,第一限位件4包括有用于与吊耳2可拆卸连接的安装部41以及用于与滑槽31滑动配合的限位部42,当需要对吊装带进行调整时,使用者可通过转动吊装棒3,以使滑槽31与第一限位件4相对接;使用者向外拉出吊装棒3,直至滑槽31的封闭端312与第一限位件4相抵接时为止,此时使用者即可将吊装带取出并对吊装带的穿设方式以及松紧程度进行调整,且吊装棒3不与吊耳2相分离,有利于简化调节作业操作,提高吊装作业效率。为了便于使用者拔插吊装棒3,结合图1和图3所示,上述吊装棒3远离第二限位件5的端面上同轴设置有用于顺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模具起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竖直成型于模具(1)上的一对吊耳(2)以及水平穿设于两吊耳(2)之间的吊装棒(3),两所述吊耳(2)的端面上同轴开设有贯穿孔(21),所述贯穿孔(21)内设置有保护套环(6),且所述吊装棒(3)与保护套环(6)转动配合;所述吊耳(2)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吊装棒(3)脱离吊耳(2)的第一限位件(4),且所述吊装棒(3)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其反向脱离吊耳(2)的第二限位件(5);所述吊装棒(3)上沿其轴向开设有滑槽(31),且所述滑槽(31)与第一限位件(4)滑动配合,所述滑槽(31)从吊装棒(3)的一端延伸开设至吊装棒(3)的另一端,且所述滑槽(31)靠近第一限位件(4)的一端为开口端(311),所述滑槽(31)远离第一限位件(4)的一端为封闭端(312);所述保护套环(6)上开设有限位槽(61),所述贯穿孔(21)的内壁上延伸设置有限位块(7),且所述限位块(7)与限位槽(61)卡接配合,所述限位槽(61)同轴开设于保护套环(6)的外壁上,所述限位槽(61)为环型限位槽(61);所述限位块(7)同轴设置于贯穿孔(21)的内壁上,所述限位块(7)为环型限位块(7)。...

【技术特征摘要】
1.模具起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竖直成型于模具(1)上的一对吊耳(2)以及水平穿设于两吊耳(2)之间的吊装棒(3),两所述吊耳(2)的端面上同轴开设有贯穿孔(21),所述贯穿孔(21)内设置有保护套环(6),且所述吊装棒(3)与保护套环(6)转动配合;所述吊耳(2)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吊装棒(3)脱离吊耳(2)的第一限位件(4),且所述吊装棒(3)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其反向脱离吊耳(2)的第二限位件(5);所述吊装棒(3)上沿其轴向开设有滑槽(31),且所述滑槽(31)与第一限位件(4)滑动配合,所述滑槽(31)从吊装棒(3)的一端延伸开设至吊装棒(3)的另一端,且所述滑槽(31)靠近第一限位件(4)的一端为开口端(311),所述滑槽(31)远离第一限位件(4)的一端为封闭端(312);所述保护套环(6)上开设有限位槽(61),所述贯穿孔(21)的内壁上延伸设置有限位块(7),且所述限位块(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淑宁马云峰卢文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千缘汽车车身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