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移载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2620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移载机,包括底座、第一移载机构和第二移载机构,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驱动机构、第一凸轮轴、第二凸轮轴、四个凸轮组、四个轴承座、四个滑杆以及连杆,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所述第一移载机构和第二移载机构产生上升和下降的工作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移载机,其通过设置驱动机构驱动凸轮轴,凸轮轴带动凸轮组转动,利用凸轮组的凸轮面对第一移载机构和第二移载机构进行顶升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第一移载机构和第二移载机构交替上升,这种工作模式对整体结构的冲击力小,能够提升移载机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凸轮轴转动来控制顶升过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控制反应速度有较大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移载机
本技术属于移载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移载机。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现代物流业近年来得到长足的发展,其对物流自动化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物流的流水线上,移载机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移载机在工作过程中一般是通过与流水线交叉布置的能够升级的皮带来将运输的物件转移至其他流水线,现有的移栽机的顶升机构大都采用气缸或者液压缸驱动,一方面,其顶升的作用为线性动作,冲击力大,造成很大的噪音,影响了该机本身的使用寿命,增加了检修次数,另一方面液压和气动设备的反应速度慢,其工作效率受限,存在多方面的不利因素,有待改善。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深入研究,遂得到本案一种新型移载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移载机,其具有反应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新型移载机,包括底座、第一移载机构和第二移载机构,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驱动机构、第一凸轮轴、第二凸轮轴、四个凸轮组、四个轴承座、四个滑杆以及连杆,所述第一凸轮轴和第二凸轮轴分别通过所述四个轴承座中的两个固定在所述底座本体上,所述第一凸轮轴和第二凸轮轴平行设置且由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转动,所述第一凸轮轴和第二凸轮轴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凸轮组,所述凸轮组包括形状相同且平行设置的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所述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均包括具有凸轮面的凸轮本体,所述凸轮面由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光滑连接组成,所述第一曲面的最大半径大于所述第二曲面的最大半径,所述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的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的设置方向相反,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位于所述第一凸轮轴和第二凸轮轴同一端的凸轮组,所述四个滑杆呈矩形分布竖直设于所述底座本体上,所述第一移载机构和第二移载机构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四个滑竿位置对应的通孔,所述四个滑杆分别依次穿过位于所述第二移载机构和第一移栽机构上的通孔,所述第一移栽机构的下部设有抵靠在所述第一凸轮上的第一支撑轴承,所第二移载机构的下部设有抵靠在所述第二凸轮上的第二支撑轴承。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均为半径逐渐变大后又逐渐变小的变半径曲面。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同步带和同步轮,所述底座本体上设有电机安装槽,所述步进电机设于所述电机安装槽中,所述同步轮设于所述第一凸轮轴和第二凸轮轴之一上,所述同步轮和步进电机通过所述同步带连接。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移载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和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第一运动组件,所述第一支撑轴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下部,所述第二移载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架和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的第二运动组件,所述第二支撑轴承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下部,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和第二运动组件相互穿插设置。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包括多个平行排布的第一滚筒,多个所述第一滚筒中的相邻两第一滚筒之间通过第一皮带连接且具有间隙,多个所述第一滚筒中至少有一个为电动滚筒,所述第二运动组件包括多个移载单元,所述多个移载单元一一对应穿插于所述相邻两第一滚筒之间的间隙中。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电动滚筒,所述第一电动滚筒设于所述底座本体上,所述移载单元包括多个皮带轮和第二皮带,所述皮带轮的轴向与所述第一电动滚筒的轴向一致且与所述第一滚筒的轴向垂直,多个皮带轮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且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第二皮带依次绕过所述多个皮带轮和第一电动滚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移载机,其通过设置驱动机构驱动凸轮轴,凸轮轴带动凸轮组转动,利用凸轮组的凸轮面对第一移载机构和第二移载机构进行顶升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第一移载机构和第二移载机构交替上升,这种工作模式对整体结构的冲击力小,能够提升移载机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凸轮轴转动来控制顶升过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控制反应速度有较大的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移载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移载机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移载机的第一移载机构、第二移载机构以及第一电动滚筒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移载机的第一移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移载机的第二移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移载机的移载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移载机的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移载机的凸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移载机构-1;第一支撑架-11;第一支撑轴承-111;第一滚筒-121;第一皮带-122;第二移载机构-2;第二支撑架-21;第二支撑轴承-211;移载单元-22;皮带轮-221;第二皮带-222;底座本体-31;第一凸轮轴-311;第二凸轮轴-312;凸轮组-313;第一凸轮-3131;第二凸轮-3132;第一曲面-31331;第二曲面-31332;凸轮本体-3134;轴承座-314;滑杆-315;连杆-316;电机安装槽-317;步进电机-41;同步带-42;同步轮-43;第一电动滚筒-4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新型移载机,包括底座、第一移载机构1和第二移载机构2,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31、驱动机构、第一凸轮轴311、第二凸轮轴312、四个凸轮组313、四个轴承座314、四个滑杆315以及连杆316,所述第一凸轮轴311和第二凸轮轴312分别通过所述四个轴承座314中的两个固定在所述底座本体31上,即第一凸轮轴311和第二凸轮轴312分别利用两个轴承座314实现安装,所述第一凸轮轴311和第二凸轮轴312平行设置且由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转动,所述第一凸轮轴311和第二凸轮轴312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凸轮组313,所述凸轮组313包括形状相同且平行设置的第一凸轮3131和第二凸轮3132,所述凸轮组313的安装方式具体为:所述第一凸轮3131和第二凸轮3132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凸轮轴311或者第二凸轮轴312穿过所述安装孔实现安装。所述第一凸轮3131和第二凸轮3132均包括具有凸轮面的凸轮本体3134,所述凸轮面由第一曲面31331和第二曲面31332光滑连接组成,所述第一曲面31331的最大半径大于所述第二曲面31332的最大半径,所述第一凸轮3131和第二凸轮3132的第一曲面31331和第二曲面31332的设置方向相反,此处所述的设置方向相反是指在安装所述第一曲面31331和第二曲面31332时,所述第一凸轮3131的第一曲面31331和第二凸轮3132的第一曲面31331的朝向相反,也即所述第一凸轮3131的第二曲面31332和第二凸轮3132的第二曲面31332的朝向相反,例如:当所述第一凸轮3131的第一曲面31331朝向上方时,所述第二凸轮3132的第一曲面31331朝向下方,为了进一步提升这种方向设置的稳定性,可以将所述第一凸轮3131和第二凸轮3132固定连接。所述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移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移载机构和第二移载机构,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驱动机构、第一凸轮轴、第二凸轮轴、四个凸轮组、四个轴承座、四个滑杆以及连杆,所述第一凸轮轴和第二凸轮轴分别通过所述四个轴承座中的两个固定在所述底座本体上,所述第一凸轮轴和第二凸轮轴平行设置且由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转动,所述第一凸轮轴和第二凸轮轴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凸轮组,所述凸轮组包括形状相同且平行设置的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所述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均包括具有凸轮面的凸轮本体,所述凸轮面由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光滑连接组成,所述第一曲面的最大半径大于所述第二曲面的最大半径,所述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的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的设置方向相反,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位于所述第一凸轮轴和第二凸轮轴同一端的凸轮组,所述四个滑杆呈矩形分布竖直设于所述底座本体上,所述第一移载机构和第二移载机构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四个滑杆位置对应的通孔,所述四个滑杆分别依次穿过位于所述第二移载机构和第一移栽机构上的通孔,所述第一移栽机构的下部设有抵靠在所述第一凸轮上的第一支撑轴承,所第二移载机构的下部设有抵靠在所述第二凸轮上的第二支撑轴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移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移载机构和第二移载机构,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驱动机构、第一凸轮轴、第二凸轮轴、四个凸轮组、四个轴承座、四个滑杆以及连杆,所述第一凸轮轴和第二凸轮轴分别通过所述四个轴承座中的两个固定在所述底座本体上,所述第一凸轮轴和第二凸轮轴平行设置且由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转动,所述第一凸轮轴和第二凸轮轴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凸轮组,所述凸轮组包括形状相同且平行设置的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所述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均包括具有凸轮面的凸轮本体,所述凸轮面由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光滑连接组成,所述第一曲面的最大半径大于所述第二曲面的最大半径,所述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的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的设置方向相反,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位于所述第一凸轮轴和第二凸轮轴同一端的凸轮组,所述四个滑杆呈矩形分布竖直设于所述底座本体上,所述第一移载机构和第二移载机构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四个滑杆位置对应的通孔,所述四个滑杆分别依次穿过位于所述第二移载机构和第一移栽机构上的通孔,所述第一移栽机构的下部设有抵靠在所述第一凸轮上的第一支撑轴承,所第二移载机构的下部设有抵靠在所述第二凸轮上的第二支撑轴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移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均为半径逐渐变大后又逐渐变小的变半径曲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移载机,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坚张拓宇张经华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六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