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世弘专利>正文

建筑用构件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2503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构件板及其制法,其中第一和第二波形支撑杆分别穿入用合成树脂泡沫材料制成的板状绝热心材中以一定间距形成的正的和颠倒的梯形裂口中,第一和第二波形支撑杆的顶端与上、下层金属丝网的纵向金属丝相焊接。(*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三维构件板及其制造方法。通常,包括泡沫合成树脂和多孔塑料,例如氨基甲酸乙酯及聚苯乙烯在内的轻质塑料满足墙板和天花板所要求的重量轻、导热性特别低,耐磨、低水浸入性和隔音等特性,但它们也有缺点,即结构强度不足,因而它们用作建筑构件板时,需要与在结构上具有稳固强度的加强框架相结合。这类构件板的一些例子公开在美国专利第3305991号,第3555131号和第4226067号,以及授于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的美国专利第5102027号。上述美国专利第3305991号公开了一种建筑用的加强泡沫模件板,其中一个三维框架单独地制成,然后将水注入一个模制容器内,并将三维框架浸没在模制容器内所含的液体中,以便在框架的底面和将形成的泡沫体的底面之间形成一个预定的间隙,接着在水的表面上倒入一些能形成薄膜的液体以形成一层薄膜,再在其上倒入一种发泡液体材料,并待其固化。美国专利第3555131号公开了一种组装这类构件板的设备和方法。美国专利第4226067号公开了一种其内加有加强填充材料的组装式构件板,其中一种塑料泡沫材料放在两桁架状左右侧边框架之间,并且多个这样的构件横向相互紧密地接触组合在一起,然后将这些桁架的顶端部和底端部用一些横向金属丝点焊连接使其牢固地连成一个整体。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的美国专利第5102029号公开了一种制造三维建筑用构件板的机器,其中,用间隔角铁将一个下层金属丝网,一块绝热心材和一个上层金属丝网以相互间一定间隙叠垛成构件板的预装件,以预定的间隔距离放置在由一个步进电动机间歇驱动的传送机上,该预装件送向一对固定的供给和插入机构,该机构将多个预先切成一定长度的支撑杆件插入穿过所述构件板预装件,插入的支撑杆与上、下层金属丝网的纵向金属丝的每一个接触部分由与供给和插入装置隔开设置的电焊机构予以点焊连接。美国专利第3305991号中公开的方法需要在设备上投入大额的资金,因为它使用了美国专利第3555131号的制造设备,该设备是一套为制造整体框架的昂贵的专用设备。此外,由于泡沫的形成必须在模制容器中一个一个地进行,因而不可能以机械化方式生产泡沫板。还有,它不但很难在泡沫树脂的表面与整体框架的表面之间维持一个恒定的间隙,而且在泡沫树脂的表面会出现不平整,难以使泡沫树脂的位置保持精确。再有,泡沫体实际上在许多地方与外侧框架相接触,因而当用水泥浆进行抹面时,整体的框架的放置很难达到完善。美国专利第4226067号所提供的构件板是以这样的方式制造的,将弯折成“之”字形的波状杆的上下顶端与多根成对的金属条或杆平行焊接成多个单独的网格结构,该网格结构插在多个长形填充元件之间,填充元件的长度与准备制造的构件板的长度相同并具有正方形的横断面,波状杆被压入长形填充元件的表面内,然后将一对金属条或杆与波状杆的上下顶端相焊接,再根据构件板的长度将以预定的距离设置的一对侧杆在构件板的两侧点焊焊接,从而将各个侧杆予以固定。由于构件板通常制成4英尺宽和8-14英尺长,其尺寸是相当大的,因此从经济观点上看,最好是在靠近使用场所的地方生产,而不要对它们进行长途运输。然而,由于上述美国专利第4226067号所提供的构件板是由大规模的制造设备并通过相当复杂的制造过程制得的,因此其缺点是不适合在靠近最终使用场所的地方来供应。在制造一块其宽度大约为4英尺的构件板的情况下,不仅需要准备24块2英寸厚的填充元件,而且还需要一种设备将波形杆的每个顶端与每对平行的金属条或杆相焊接以制成多个单独的网格结构,这些单独的网格结构安排在这些多个填充元件之内,从而使波形杆的每个顶端均匀地突出于这些多个填充元件的外面,同时将所述波形杆压入填充元件的表面内,而且,组成单独的网格结构的每一对金属条或杆与一对根据构件板的长度以预定的间距设置的侧杆必须予以点焊焊接,因此,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即制造过程相当复杂由此提高制造成本。还有,在利用制成的构件板进行一项建筑工作时,如制做一个窗子时,构成构件板的金属杆和一部分的填充元件必须在此时被切去,此时多个填充元件的对齐状态容易散乱,假如构件板要用一种如混凝土砂浆的流动混合物予以喷涂,又会产生喷涂层的厚度很难保持均匀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其中,多根弯成“之”字形形状的波形支撑杆插入多个板状绝热心材料之中,并且暴露在绝热心材表面外面的多根波形支撑杆的上下顶端与多根成对的上、下层金属丝网相焊接。本专利技术本身的结构及其操作方法连同另外的目的和优点都能在下述对具体的实施例结合附图的描述中得到了解。为了更好地了解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法,下面以实例参照附图予以说明,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造的构件板的局部透视图;图2是沿图1中Ⅰ-Ⅰ线截取的横截面图;图3是沿图1中Ⅱ-Ⅱ线截取的横截面图;图4是沿图1中Ⅲ-Ⅲ线截取的横截面图;图5是图1中所示的板状绝热心材的局部透视图;图6是图1中所示的一对波形支撑杆的局部透视图;图7是图1中所示的一对上、下层金属丝网的局部透视图;图8是说明组成一块构件板的板状绝热心材,波形支撑杆,和上、下层金属网之间的关系的局部分解侧视图;图9是说明插入到板状绝热心材中的波形支撑杆与上、下层金属丝网之间的关系的局部分解侧视图;图10是说明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造的构件板的局部侧视图。为了便于说明和解释,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部件和部分都用相同的标号和符号来代表。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优实施例结合附图作较详细的说明。图1显示一个具有三维结构的本专利技术构件板10。附图中,在一块构件板10内安置有由相隔一定间距的多根纵向多属丝14和多根横向金属丝16组成的一块上层金属丝网18,和由相隔一定间距的多根纵向金属丝20和多根横向金属丝22组成的一块下层金属丝网24,在顶部和底部两层金属网之间插入一块由合成泡沫材料如聚苯乙烯制成的板状绝热心材12。上层金属丝网18和下层金属丝网24与多根弯成连续“之”字形形状并穿过板状绝热心材12的波形支撑杆相连接。波形支撑杆根据其插入至板状绝热心材12的方向被分为第一波形杆26和第二波形杆28。露出在板状绝热心材12表面外的第一波形支撑杆26的顶端和第二波形支撑杆28的顶端32用粘固方法,如点焊分别固定在上层金属丝网18的纵向金属丝14和下层金属丝网24的纵向金属丝20上。图2显示从图1中的Ⅰ-Ⅰ线观察的构件板10的局部纵向截面图。如图2所示,第一波形支撑杆26被插入至板状绝热心材12的多个正梯形裂口34内,第一波形支撑杆26的顶端30露出在绝热心材12的表面外,这些露出的顶端30与上、下层金属丝网18,24的纵向金属丝14,20中之一用点焊焊接。图3显示从图1中的Ⅱ-Ⅱ线观察的构件板10的局部纵向截面图。如图3所示,第二波形支撑杆28被插入至板状绝热心材12的多个颠倒的梯形裂口36内,第二波形支撑杆28的顶端32露出在绝热心材12的表面外,这些露出的顶端32与上、下层金属丝网18,24的另一些纵向金属丝14,20之一用点焊焊接。图4显示从图1中的Ⅲ-Ⅲ线观察的构件板10的局部侧向截面图。如图4所示,第一和第二波形支撑杆26,28以交替的插入方向紧密接触地强行挤入形成在板状绝热心材13中的正梯形裂口34和颠倒的梯形裂口36内,露出在绝热心材12表面外的顶端30,32与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造建筑用构件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将第一和第二波形支撑杆26,28分别穿入以一定间距形成在用合成树脂泡沫材料制成的板状绝热心材12上的正的和颠倒的梯形裂口34,36之中;将第一和第二波形支撑杆26,28露出在绝热心材12表面外面的顶端30,32与上、下层金属丝网18,24的纵向金属丝14,20相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世弘
申请(专利权)人:安世弘安晟皓安晟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