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平面换色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2460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1:13
一种新型平面换色阀,包括定子支撑框架(1)、动子支撑框架(2)、对接模块(3),定子支撑框架的对接平面上布设有多个油漆接头(4);动子支撑框架(2)包括呈方形的框架主体(201)、位于框架主体(201)中部的空腔(202),空腔(202)覆盖前述所有的油漆接头(4);对接模块(3)通过支架滑动装设在框架主体(201)上并在空腔(202)的覆盖面积内滑动,与不同的油漆接头(4)进行对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平面作为定位方式,充分利用空间位置,减少换色阀的体积,节约机器人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平面换色阀
本专利技术属于涂装喷涂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平面换色阀。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涂装行业流行的换色阀技术方案有三种:MCC(模块换色阀)、RCC(旋转换色阀)、LCC(直线换色阀),三者均存在一些技术上的不足。请参阅图1,模块换色阀投资成本较低,目前市场上占有率最高。但受结构限制,存在公用换色通道需要清洗,较旋转换色阀、直线换色阀,清洗换色浪费更多的油漆和溶剂,使用成本较高。请参阅图2,旋转换色阀受工作原理限制,换色阀定位只利用一个圆周,空间浪费,安装方式受限;对接面存在油漆残留缺陷;另外,使用电机进行驱动定位,能耗相对较高,存在定位周期误差、定位不准的缺陷。请参阅图3,直线换色阀同样受工作原理限制,换色定位只使用直线定位,空间使用同样浪费,安装方式受限;对接面同样存在油漆残留缺陷;其驱动方式使用气动,由于使用电信号进行定位反馈,存在信号延迟、定位误差偏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三种换色阀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平面换色阀,以平面作为定位方式,充分利用空间位置,减少换色阀的体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平面换色阀,包括定子支撑框架1、动子支撑框架2、对接模块3,定子支撑框架1的对接平面上布设有多个油漆接头4;动子支撑框架2包括呈方形的框架主体201、位于框架主体201中部的空腔202,空腔202覆盖前述所有的油漆接头4;对接模块3通过支架滑动装设在框架主体201上并在空腔202的覆盖面积内滑动,与不同的油漆接头4进行对接。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主体201的两个横边均设有第一横向滑道2011,其中一个横边的内部设有第一气缸;两个纵边均设有第一纵向滑道2013,其中一个纵边的内部设有第二气缸;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两端均设有进气接头2061、出气接头2062;所述对接模块3通过纵向支架501、横向支架502滑动装设在框架主体201上,纵向支架501的两端分别装配在同侧的第一横向滑道2011内且其中一端部与第一气缸的活塞连接,横向支架502的两端分别装配在同侧的第一纵向滑道2013内且其中一端部与第二气缸的活塞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主体201的两个横边还均设有第二横向滑道2012,两个纵边还均设有第二纵向滑道2014;每个第二横向滑道2012内、第二纵向滑道2014内分别设有多组定位孔,每组定位孔包括定位销孔2031、泄压孔2032,定位销孔2031内装设气动阀204,泄压孔2032内装设单向阀;所述泄压孔与前述出气接头2062通过气管连通;纵向支架501的两端部、横向支架502的两端部分别通过弹簧均压设有定位块,每个定位块上装设有定位销、泄压销且二者存在高度差;纵向支架501两端部的定位销、泄压销装配于第二横向滑道2012内并分别与滑道内的定位销孔2031、泄压孔2032配合进行横向定位,横向支架502两端部的定位销、泄压销装配于第二纵向滑道2014内并分别与滑道内的定位销孔2031、泄压孔2032配合进行纵向定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均为无杆气缸。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向滑道2011、第一纵向滑道2013靠外设置,所述第二横向滑道2012、第二纵向滑道2014靠内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对接模块3固装在支撑块6上,支撑块6内开设有纵向通槽、横向通槽且二者存在高度差,纵向通槽内插设有纵向支架501,横向通槽内插设有横向支架502;纵向支架501的两端、横向支架502的两端分别滑动装设在框架主体201上。进一步的,所述对接模块3包括定子301、动子302、密封盖303,定子301固装在支撑块6上,动子302通过密封盖303装设在定子301内且能够从定子的开口3011内伸出与油漆接头4进行对接,或收回与油漆接头4解除对接。进一步的,所述动子302截面呈T型,其小端为对接端面3021;其大端的台阶面与定子开口3011处的台阶面之间夹设有弹簧7,大端的外圆面与定子301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当油漆接头4所处的对接平面为斜面时,在压缩气体的推动及弹簧7的作用下动子的对接端面3021呈倾斜状态,实现自适应平行对接。进一步的,所述动子302沿轴向设为中空,其内部加工有清洗通道3022、排污通道3023、端面清洗通道3024,其内壁加工有多个沿轴向排布的涡流孔3025;端面清洗通道3024、多个涡流孔3025均与清洗通道3022连通;所述端面清洗通道3024呈斜向布置,向动子302的对接端面3021倾斜;所述排污通道的进口位于动子302的对接端面3021处的台阶面上;所述清洗通道的进口、排污通道的出口均位于动子302的另一端面上。借由前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平面换色阀具有以下优点:1、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控制方式采用机械式闭环结构。在节省能耗的同时,又可以有效地避免因电信号延迟带来的定位与控制误差;2、本专利技术以平面作为定位方式,充分利用空间位置,减少换色阀的体积,节约机器人安装空间;3、安装方式灵活多变,有效减少喷涂机器人的负载,相对延长机器人的使用寿命;4、对接模块的对接端面有±5°的自由度,能够自适应平行对接,可以避免因定位误差导致的油气泄露故障的发生;5、借助端面清洗通道,对接模块的对接端面能够自行清洗,避免对接端面清洗残留的缺陷;6、使得企业投资与使用成本降低50%以上;7、方便维护与升级,以PLC或机器人控制柜作为主控端,系统集成通用性强。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模块换色阀装配示意图。图2是现有旋转换色阀装配示意图。图3是现有直线换色阀装配示意图。图4A至4B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平面换色阀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对接模块的安装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对接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对接模块的动子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定子支撑框架2-动子支撑框架201-框架主体202-空腔204-气动阀2011-第一横向滑道2012-第二横向滑道2013-第一纵向滑道2014-第二纵向滑道2031-定位销孔2032-泄压孔2051-第一无杆气缸2052-第二无杆气缸2061-进气接头2062-出气接头3-对接模块301-定子302-动子303-密封盖3011-开口3021-对接端面3022-清洗通道3023-排污通道3024-端面清洗通道3025-涡流孔4-油漆接头501-纵向支架502-横向支架6-支撑块7-弹簧8-顶针4’-油漆接头301’-定子302’-动子9-换色模组10-连接轴11-坦克链12-气动驱动轴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新型平面换色阀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实施例一请参阅图4A、4B,一种新型平面换色阀,包括定子支撑框架1、动子支撑框架2、对接模块3,定子支撑框架1上装设有呈矩形分布的多个油漆接头4,每个油漆接头4的出口端与动子支撑框架2上滑动装设的对接模块3配合对接。动子支撑框架2包括呈方形的框架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平面换色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支撑框架(1)、动子支撑框架(2)、对接模块(3),定子支撑框架的对接平面上布设有多个油漆接头(4);动子支撑框架(2)包括呈方形的框架主体(201)、位于框架主体(201)中部的空腔(202),空腔(202)覆盖前述所有的油漆接头(4);对接模块(3)通过支架滑动装设在框架主体(201)上并在空腔(202)的覆盖面积内滑动,与不同的油漆接头(4)进行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平面换色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支撑框架(1)、动子支撑框架(2)、对接模块(3),定子支撑框架的对接平面上布设有多个油漆接头(4);动子支撑框架(2)包括呈方形的框架主体(201)、位于框架主体(201)中部的空腔(202),空腔(202)覆盖前述所有的油漆接头(4);对接模块(3)通过支架滑动装设在框架主体(201)上并在空腔(202)的覆盖面积内滑动,与不同的油漆接头(4)进行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平面换色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201)的两个横边均设有第一横向滑道(2011),其中一个横边的内部设有第一气缸;两个纵边均设有第一纵向滑道(2013),其中一个纵边的内部设有第二气缸;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两端均设有进气接头(2061)、出气接头(2062);所述对接模块(3)通过纵向支架(501)、横向支架(502)滑动装设在框架主体(201)上,纵向支架(501)的两端分别装配在同侧的第一横向滑道(2011)内且其中一端部与第一气缸的活塞连接,横向支架(502)的两端分别装配在同侧的第一纵向滑道(2013)内且其中一端部与第二气缸的活塞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平面换色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201)的两个横边还均设有第二横向滑道(2012),两个纵边还均设有第二纵向滑道(2014);每个第二横向滑道(2012)内、第二纵向滑道(2014)内分别设有多组定位孔,每组定位孔包括定位销孔(2031)、泄压孔(2032),定位销孔(2031)内装设气动阀(204),泄压孔(2032)内装设单向阀;所述泄压孔与前述出气接头(2062)通过气管连通;纵向支架(501)的两端部、横向支架(502)的两端部分别通过弹簧均压设有定位块,每个定位块上装设有定位销、泄压销且二者存在高度差;纵向支架(501)两端部的定位销、泄压销装配于第二横向滑道(2012)内并分别与滑道内的定位销孔(2031)、泄压孔(2032)配合进行横向定位,横向支架(502)两端部的定位销、泄压销装配于第二纵向滑道(2014)内并分别与滑道内的定位销孔(20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孙桂林操金明程小辉张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千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