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坐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2427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坐垫,包括底座垫,底座垫包括外层与内层,其中,内层为第一气囊,第一气囊上设置有第一充气阀,外层上设有与第一充气阀相配合、用于供第一充气阀伸出的第一孔洞。本申请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汽车坐垫中所包含的底座垫分为外层与内层,内层为第一气囊,且第一气囊上设置有第一充气阀,相应地,外层上设置有与第一充气阀相配合、用于供第一充气阀伸出的第一孔洞,通过第一充气阀向第一气囊中充气,当用户坐在该底座垫上时,第一气囊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调整其厚度与大小,并且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实时调整坐姿,从而为用户带来较好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坐垫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品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坐垫。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被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中,作为汽车内饰品中的重要一员、且能为用户提供较好的舒适度的汽车坐垫也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汽车坐垫,但是,现有的汽车坐垫无法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对应调节汽车坐垫的大小以及厚度。综上所述,现有的汽车坐垫存在无法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对应调节大小以及厚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坐垫,以解决现有的汽车坐垫所存在的无法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对应调节大小以及厚度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坐垫,包括底座垫,所述底座垫包括外层与内层:其中,所述内层为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上设置有第一充气阀,所述外层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充气阀相配合、用于供所述第一充气阀伸出的第一孔洞。优选的,所述底座垫的外层为负离子远红外复合纤维底座垫。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的一侧的边缘上设置有在所述第一气囊厚度方向上贯穿的U形槽。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上设置有圆弧腰形孔,所述圆弧腰形孔靠近所述U形槽所在侧的相对一侧,且所述圆弧腰型孔的中心线与所述U形槽的中心线相重合。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上设置有第一孔状结构、第二孔状结构,所述第一孔状结构、所述第二孔状结构设置在所述U形槽与所述圆弧腰形孔之间,且所述第一孔状结构、所述第二孔状结构分别位于所述圆弧腰形孔的中心线的两侧。优选的,还包括背靠垫,所述背靠垫包括外层与内层:其中,所述内层为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上设置有第二充气阀,所述外层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充气阀相配合、用于供所述第二充气阀伸出的第二孔洞。优选的,所述第二气囊的中心线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气囊厚度方向上贯穿的槽状结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坐垫,包括底座垫,底座垫包括外层与内层,其中,内层为第一气囊,第一气囊上设置有第一充气阀,外层上设有与第一充气阀相配合、用于供第一充气阀伸出的第一孔洞。本申请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汽车坐垫中所包含的底座垫分为外层与内层,内层为第一气囊,且第一气囊上设置有第一充气阀,相应地,外层上设置有与第一充气阀相配合、用于供第一充气阀伸出的第一孔洞,通过第一充气阀向第一气囊中充气,当用户坐在该底座垫上时,第一气囊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调整其厚度与大小,并且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实时调整坐姿,从而为用户带来较好的舒适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坐垫中包含的底座垫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坐垫中包含的背靠垫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其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坐垫中包含的底座垫的结构示意图,底座垫可以包括外层与内层:其中,内层为第一气囊1,第一气囊1上设置有第一充气阀11,外层上设有与第一充气阀11相配合、用于供第一充气阀11伸出的第一孔洞。底座垫所包含的内层为第一气囊1,且第一气囊1上设置有第一充气阀11,当第一气囊1需要充气时,可以通过第一充气阀11对第一气囊1进行充气,并且为了便于在需要时使用第一充气阀11,则可以在外层上设置与第一充气阀11相配合的第一孔洞,用于供第一充气阀11从内层伸出。当用户坐在该底座垫上时,第一气囊1可以根据用户的体重等调整其大小以及厚度,并且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自身的坐姿等,使得用户具有悬浮的感觉。本申请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汽车坐垫中所包含的底座垫分为外层与内层,内层为第一气囊,且第一气囊上设置有第一充气阀,相应地,外层上设置有与第一充气阀相配合、用于供第一充气阀伸出的第一孔洞,通过第一充气阀向第一气囊中充气,当用户坐在该底座垫上时,第一气囊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调整其厚度与大小,并且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实时调整坐姿,从而为用户带来较好的舒适度。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坐垫,底座垫的外层可以为负离子远红外复合纤维底座垫。底座垫的外层为负离子远红外复合纤维底座垫,其中,负离子远红外复合纤维为小网眼3D网布,由双面网布和中间连接丝组成,具有不变形、强度好、空气流通性好、散热性好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普通纤维吸湿性、柔软度和保暖性差的缺陷,并且利用该材料制成的底座垫还具有良好的弹性、透气性,同时,由该材料制成的底座垫还具有环保、清洁等特点,除此之外,负离子远红外复合纤维还具有保健效果,该材料本身可以发射远红外线和产生负离子,具有按摩经脉、净化空气、抗菌祛味的功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坐垫,第一气囊1的一侧的边缘上设置有在第一气囊1厚度方向上贯穿的U形槽12。第一气囊1的一侧边缘上可以设置U形槽12,并且该U形槽12在第一气囊1的厚度方向上进行贯穿。当用户坐在该底座垫上时,用户的尾椎骨可以对准U形槽12位置处,使得尾椎骨处于悬空状态,从而可以缓解尾椎骨的压迫感,提高人体的舒适度。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U形槽12换成其他的结构,这些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坐垫,第一气囊1上设置有圆弧腰形孔13,圆弧腰形孔13靠近U形槽12所在侧的相对一侧,且圆弧腰形孔13的中心线与U形槽12的中心线相重合。第一气囊1上还设置有圆弧腰形孔13,并且圆弧腰形孔13所设置的位置靠近U形槽12所在侧的相对一侧,并且圆弧腰形孔13的中心线与U形槽12的中心线相重合。当用户坐在该底座垫上时,用户的外生殖器可以处于圆弧腰形孔13的位置处,此时,圆弧腰形孔13处流通的空气可以有效地保护用户的外生殖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坐垫,第一气囊1上设置有第一孔状结构14、第二孔状结构15,第一孔状结构14、第二孔状结构15设置在U形槽12与圆弧腰形孔13之间,且第一孔状结构14、第二孔状结构15分别位于圆弧腰形孔13的中心线的两侧。第一气囊1上还设置有第一孔状结构14、第二孔状结构15,并且第一孔状结构14、第二孔状结构15设置在U形槽12与圆弧腰形孔13之间,且第一孔状结构14、第二孔状结构15分别位于圆弧腰形孔13的中心线的两侧,而且第一孔状结构14的中心线与第二孔状结构15的中心线相重合。当用户坐在该底座垫上时,用户的股骨头分别与第一孔状结构14、第二孔状结构15相对应,从而可以有效地缓解用户久坐的不舒适感,在一定程度上为用户带来良好的舒适感。请参见图2,其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坐垫中包含的背靠垫的结构示意图,背靠垫可以包括外层与内层:其中,内层为第二气囊2,第二气囊2上设置有第二充气阀21,外层上设有与第二充气阀21相配合、用于供第二充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坐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垫,所述底座垫包括外层与内层:其中,所述内层为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上设置有第一充气阀,所述外层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充气阀相配合、用于供所述第一充气阀伸出的第一孔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坐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垫,所述底座垫包括外层与内层:其中,所述内层为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上设置有第一充气阀,所述外层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充气阀相配合、用于供所述第一充气阀伸出的第一孔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垫的外层为负离子远红外复合纤维底座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的一侧的边缘上设置有在所述第一气囊厚度方向上贯穿的U形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上设置有圆弧腰形孔,所述圆弧腰形孔靠近所述U形槽所在侧的相对一侧,且所述圆弧腰形孔的中心线与所述U形槽的中心线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牧宝车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