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组合灯透镜支架的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2335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组合灯透镜支架的成型模具,旨在提供一种冷却速率快、成型效果好的前组合灯透镜支架的成型模具,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上模、下模、置于上模和下模之间的型腔,所述上模上设有第一冷却流道、第二冷却流道和第三冷却流道,第一冷却流道、第二冷却流道和第三冷却流道均呈U型结构,下模上还设有第四冷却流道和第五冷却流道,第四冷却流道和第五冷却流道均呈矩形波结构,上模和下模上还均设有两组贯穿型腔中心的气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模具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组合灯透镜支架的成型模具
本技术属于模具
,特指一种前组合灯透镜支架的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透镜支架是一种环形结构的支架,通过模具注塑成型,模具包含型腔,型腔内置实体模芯,工作过程中,需要冷却模具,现有冷却模具的方法是:开设水路,通过水冷的方式对腔壁、型腔、模芯进行冷却。现有的冷却模具的方法存在如下问题:水路结构设计简单,冷却型腔的效果已经有限,而对处于型腔内的模芯来说,基本不具备冷却效果,更难做到对型腔以及模芯的快速冷却,如果通过长通入冷却水以冷却型腔和模芯,会降低生产效率;若想保证生产效率,便不能对型腔以及模芯合理降温,不仅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还会导致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速率快、成型效果好的前组合灯透镜支架的成型模具。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前组合灯透镜支架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置于上模和下模之间的型腔,型腔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上模上设有与型腔导通的浇注流道,浇注流道置于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之间,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均为环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上设有第一冷却流道、第二冷却流道和第三冷却流道,第一冷却流道、第二冷却流道和第三冷却流道均呈U型结构,第一冷却流道置于第一成型腔的上方,第二冷却流道环绕浇注流道设置,第三冷却流道置于第二成型腔的上方,下模上还设有第四冷却流道和第五冷却流道,第四冷却流道和第五冷却流道均呈矩形波结构,第四冷却流道置于第一成型腔下方,第五冷却流道置于第二成型腔下方,上模和下模上还均设有两组贯穿型腔中心的气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从上模进行浇注,所以上模的温度较下模高,通过第一冷却流道、第二冷却流道和第三冷却流道分别对应第一成型腔、浇注流道和第二成型腔进行冷却,流道长度相对较短,可以加速冷却水的循环,进行快速冷却,并通过第四冷却流道和第五冷却流道对下模进行冷却,且其流道呈矩形波结构,减缓冷却水的循环,使冷却水能够充分吸热,使得上下模冷却效果能够同步,且由于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均为环形结构,即其中心为实体结构,所以可开设气道,由上模穿过上述成型腔的中心,并由下模穿出,气道不与上述成型腔直接连通,但能直接对上述成型腔中心进行冷却,加速冷却速率,提高成型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与下模上还设有置于第一成型腔中间的第一气腔、置于第二成型腔中间的第二气腔,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均与气道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增加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中心的冷却面积,进一步加速对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的冷却,提高成型速率及成型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的周沿上设有若干可与上模抵触的镶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镶块嵌于下模的上表面,使用中下模的上表面与上模之间易碰撞,因此镶块的设置,可对下模与上模的抵触面之间起到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1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图1的C-C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下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上模;2、下模;3、第一成型腔;4、第二成型腔;5、浇注流道;6、第一冷却流道;7、第二冷却流道;8、第三冷却流道;9、第四冷却流道;10、第五冷却流道;11、气道;12、气腔;13、镶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5:一种前组合灯透镜支架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置于上模1和下模2之间的型腔,型腔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成型腔3和第二成型腔4,上模1上设有与型腔导通的浇注流道5,浇注流道5置于第一成型腔3和第二成型腔4之间,第一成型腔3和第二成型腔4均为环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上设有第一冷却流道6、第二冷却流道7和第三冷却流道8,第一冷却流道6、第二冷却流道7和第三冷却流道8均呈U型结构,第一冷却流道6置于第一成型腔3的上方,第二冷却流道7环绕浇注流道5设置,第三冷却流道8置于第二成型腔4的上方,下模2上还设有第四冷却流道9和第五冷却流道10,第四冷却流道9和第五冷却流道10均呈矩形波结构,第四冷却流道9置于第一成型腔3下方,第五冷却流道10置于第二成型腔4下方,上模1和下模2上还均设有两组贯穿型腔中心的气道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从上模1进行浇注,所以上模1的温度较下模2高,通过第一冷却流道6、第二冷却流道7和第三冷却流道8分别对应第一成型腔3、浇注流道5和第二成型腔4进行冷却,流道长度相对较短,可以加速冷却水的循环,进行快速冷却,并通过第四冷却流道9和第五冷却流道10对下模2进行冷却,且其流道呈矩形波结构,减缓冷却水的循环,使冷却水能够充分吸热,使得上下模2冷却效果能够同步,且由于第一成型腔3和第二成型腔4均为环形结构,即其中心为实体结构,所以可开设气道11,由上模1穿过上述成型腔的中心,并由下模2穿出,气道11不与上述成型腔直接连通,但能直接对上述成型腔中心进行冷却,加速冷却速率,提高成型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1与下模2上还设有置于第一成型腔3中间的第一气腔12、置于第二成型腔4中间的第二气腔12,第一气腔12和第二气腔12均与气道11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增加第一成型腔3和第二成型腔4中心的冷却面积,进一步加速对第一成型腔3和第二成型腔4的冷却,提高成型速率及成型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2的周沿上设有若干可与上模1抵触的镶块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镶块13嵌于下模2的上表面,使用中下模2的上表面与上模1之间易碰撞,因此镶块13的设置,可对下模2与上模1的抵触面之间起到保护作用。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组合灯透镜支架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置于上模(1)和下模(2)之间的型腔,型腔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成型腔(3)和第二成型腔(4),上模(1)上设有与型腔导通的浇注流道(5),浇注流道(5)置于第一成型腔(3)和第二成型腔(4)之间,第一成型腔(3)和第二成型腔(4)均为环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上设有第一冷却流道(6)、第二冷却流道(7)和第三冷却流道(8),第一冷却流道(6)、第二冷却流道(7)和第三冷却流道(8)均呈U型结构,第一冷却流道(6)置于第一成型腔(3)的上方,第二冷却流道(7)环绕浇注流道(5)设置,第三冷却流道(8)置于第二成型腔(4)的上方,下模(2)上还设有第四冷却流道(9)和第五冷却流道(10),第四冷却流道(9)和第五冷却流道(10)均呈矩形波结构,第四冷却流道(9)置于第一成型腔(3)下方,第五冷却流道(10)置于第二成型腔(4)下方,上模(1)和下模(2)上还均设有两组贯穿型腔中心的气道(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组合灯透镜支架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置于上模(1)和下模(2)之间的型腔,型腔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成型腔(3)和第二成型腔(4),上模(1)上设有与型腔导通的浇注流道(5),浇注流道(5)置于第一成型腔(3)和第二成型腔(4)之间,第一成型腔(3)和第二成型腔(4)均为环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上设有第一冷却流道(6)、第二冷却流道(7)和第三冷却流道(8),第一冷却流道(6)、第二冷却流道(7)和第三冷却流道(8)均呈U型结构,第一冷却流道(6)置于第一成型腔(3)的上方,第二冷却流道(7)环绕浇注流道(5)设置,第三冷却流道(8)置于第二成型腔(4)的上方,下模(2)上还设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兵辉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黄岩精匠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