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建筑浇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2274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建筑浇铸模具,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塑料浇铸模具在使用时存在变形,不仅会改变水泥砼条形状、影响水泥浇铸模具使用寿命,而且脱模较为困难的问题;其解决技术方案是包括浇铸模具主体;浇铸模具主体四周均匀设置有加强板,浇铸模具主体的左端和右端设置有置于加强板间隙的加强筋;加强板和加强筋均横向贯穿设置有与浇铸模具主体外侧壁紧贴的贯穿孔,贯穿孔内部沿浇铸模具主体外侧壁穿射有钢管,横向穿射和竖向穿射的钢管通过“L”形的连接器固定连接,连接器固定在浇铸模具主体的外侧壁四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用性强,不容易发生变形,大大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节省了施工成本,且本装置在底部设置空洞易于水泥凝固后的脱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建筑浇铸模具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是一种新型建筑浇铸模具。
技术介绍
建筑浇铸模具在大型交通、市政建设项目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水泥砼条,在很多施工项目中使用量很大,生产水泥砼条需要使用水泥浇铸模具,目前常见的水泥浇铸模具有塑料模具、铁制模具和钢制模具等,也有使用木制模具的,在以前使用木制模具和铁制模具的较多,但是木制模具制作麻烦,精度差,使用不方便,且木制模具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树木,对环境的破坏较大,而铁制模具和钢制模具的价格较高且质量较大、运输不便;随着塑料模具的生产,因为塑料模具具有轻便、起模容易、价格便宜、使用次数更多等等优点,所以使得其它材质模具逐渐退出了建筑市场;然而,现有的塑料浇铸模具在使用时存在容易变形的问题,不仅会改变水泥砼条形状、影响水泥浇铸模具使用寿命,而且存在脱模困难的问题,且在水泥砼条凝固后的脱模较为复杂。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建筑浇铸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建筑浇铸模具,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塑料浇铸模具在使用时容易发生变形,不仅会改变水泥砼条形状、影响水泥浇铸模具使用寿命,而且脱模较为困难的问题。本技术包括长方体形状的浇铸模具主体,所述浇铸模具主体内部中空且上端为开口设置;所述浇铸模具主体四周均匀设置有加强板,所述浇铸模具主体的左端和右端设置有置于加强板间隙的加强筋;所述加强板和加强筋均横向贯穿设置有与浇铸模具主体外侧壁紧贴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部沿浇铸模具主体外侧壁穿射有钢管,横向穿射和竖向穿射的所述钢管通过“L”形的连接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器固定在浇铸模具主体的外侧壁四角。优选的,所述加强板沿浇铸模具主体外壁竖向设置,所述加强板的形状设置为长方体形或半圆柱形或网框形。优选的,所述“L”形的连接器开设有可将横向穿射和竖向穿射的所述钢管固定的通孔,横向穿射和竖向穿射的所述钢管的端头可置于所述通孔内部。优选的,所述浇铸模具主体沿横向方向的上端边缘均开设有“T”形的滑道,两个所述滑道经置于浇铸模具主体上端的刮板连接,所述刮板可沿滑道滑动。优选的,所述刮板包括与“T”形的滑道对应设置的两个“T”形的滑块,所述滑块可在滑道内部滑动,两个所述滑块经由置于浇铸模具主体上端的连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板上端固定有推手。优选的,所述连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置于滑道与浇铸模具主体内部空腔之间的水泥挡板。优选的,所述浇铸模具主体底部穿透开设有圆形的孔洞。优选的,所述孔洞处转动配合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侧壁固定有对应设置的两个卡块,所述孔洞底部开设有与孔洞连通的对应设置的两个卡槽,所述卡块可转动卡入卡槽内部。优选的,所述转盘置于浇铸模具主体外侧的端面开设有长方形的凹槽,所述凹槽处可拆卸配合设置有可卡在凹槽内部的转块,所述转块固定连接有转柄。本技术结构巧妙,实用性强,加固效果好,模具在使用时不容易发生变形,大大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节省了施工成本,且本装置在底部设置空洞易于水泥凝固后的脱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设置半圆柱形加强板的浇铸模具主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设置长方体形加强板的浇铸模具主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设置网框形加强板的浇铸模具主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浇铸模具主体正视图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浇铸模具主体侧视图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贯穿孔分布位置示意图1。图7为本技术贯穿孔分布位置示意图2。图8为本技术贯穿孔分布位置示意图3。图9为本技术立体图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刮板立体图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侧视剖面图示意图1。图12为本技术连接器立体图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俯视图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脱模时底部立体图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底部立体图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侧视剖面图示意图2。图17为本技术上箱体梁示意图。图18为本技术转盘和转块配合立体图示意图。图19为本技术转块与转柄立体图示意图。附图标记:1、浇铸模具主体;2、加强板;3、加强筋;4、贯穿孔;5、钢管;6、连接器;7、通孔;8、滑道;9、刮板;10、滑块;11、连板;12、水泥挡板;13、推手;14、孔洞;15、转盘;16、卡块;17、卡槽;18、凹槽;19、转块;20、转柄。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19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实施例一,本技术为一种新型建筑浇铸模具,用于浇铸水泥砼条,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包括长方体形状的浇铸模具主体1,所述浇铸模具主体1内部中空且上端为开口设置,在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浇铸模具主体1内壁均匀涂抹脱模剂,涂抹脱模剂便于水泥凝固后的脱模,然后将搅拌好的水泥倒入浇铸模具主体1内部;请参阅图1、图2和图3,为防止模具在内部置入水泥后受力发生形变,所述浇铸模具主体1四周均匀设置有加强板2,所述浇铸模具主体1的左端和右端设置有置于加强板2间隙的加强筋3,加强板2的形状可以设置为长方体形或半圆柱形或网框形的形状,加强板2和加强筋3起到初步加强浇铸模具主体1的作用,减小浇铸模具主体1的形变;请参阅图6、图7和图8,所述加强板2和加强筋3均横向贯穿设置有与浇铸模具主体1外侧壁紧贴的贯穿孔4,此处仅描述加强板2的形状为长方体形的浇铸模具主体1,但是加强板2形状为半圆柱形或网框形形状的浇铸模具主体1同样适用,请参阅图9,所述贯穿孔4内部沿浇铸模具主体1外侧壁穿射有钢管5,钢管5与浇铸模具主体1的外侧壁紧贴,横向穿射和竖向穿射的所述钢管5通过“L”形的连接器6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器6固定在浇铸模具主体1的外侧壁四角,连接器6起到固定的作用,使得钢管5的稳定性得到加强,此外连接器5的存在保护了钢管5的端部,避免钢管5端部长期置于空气中加速氧化,延长装置使用寿命,加强板2、加强筋3和钢管5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浇铸模具主体1的抗形变能力得到很大的增强,使得浇铸模具主体1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且脱模更为便利,生产的成品形状较好。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增加本技术的多样性,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加强板2沿浇铸模具主体1外壁竖向设置,所述加强板2的形状设置为长方体形或半圆柱形或网框形,虽然此处仅描述加强板2的形状为长方体形的浇铸模具主体1,但是加强板2形状为半圆柱形或网框形形状的浇铸模具主体1同样适用所有的实施例。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使得钢管5的稳定性得到加强,避免钢管5端部长期置于空气中加速氧化,延长装置使用寿命,请参阅图9和图12,所述“L”形的连接器6开设有可将横向穿射和竖向穿射的所述钢管5固定的通孔7,横向穿射和竖向穿射的所述钢管5的端头可置于所述通孔7内部。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便于对水泥砼条的上端表面进行磨平作用,请参阅图9、图10和图11,所述浇铸模具主体1沿横向方向的上端边缘均开设有“T”形的滑道8,两个所述滑道8经置于浇铸模具主体1上端的刮板9连接,所述刮板9可沿滑道8滑动,当搅拌好的水泥倒入浇铸模具主体1内部,使用刮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建筑浇铸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形状的浇铸模具主体(1),所述浇铸模具主体(1)内部中空且上端为开口设置;所述浇铸模具主体(1)四周均匀设置有加强板(2),所述浇铸模具主体(1)的左端和右端设置有置于加强板(2)间隙的加强筋(3);所述加强板(2)和加强筋(3)均横向贯穿设置有与浇铸模具主体(1)外侧壁紧贴的贯穿孔(4),所述贯穿孔(4)内部沿浇铸模具主体(1)外侧壁穿射有钢管(5),横向穿射和竖向穿射的所述钢管(5)通过“L”形的连接器(6)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器(6)固定在浇铸模具主体(1)的外侧壁四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建筑浇铸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形状的浇铸模具主体(1),所述浇铸模具主体(1)内部中空且上端为开口设置;所述浇铸模具主体(1)四周均匀设置有加强板(2),所述浇铸模具主体(1)的左端和右端设置有置于加强板(2)间隙的加强筋(3);所述加强板(2)和加强筋(3)均横向贯穿设置有与浇铸模具主体(1)外侧壁紧贴的贯穿孔(4),所述贯穿孔(4)内部沿浇铸模具主体(1)外侧壁穿射有钢管(5),横向穿射和竖向穿射的所述钢管(5)通过“L”形的连接器(6)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器(6)固定在浇铸模具主体(1)的外侧壁四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浇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2)沿浇铸模具主体(1)外壁竖向设置,所述加强板(2)的形状设置为长方体形或半圆柱形或网框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浇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的连接器(6)开设有可将横向穿射和竖向穿射的所述钢管(5)固定的通孔(7),横向穿射和竖向穿射的所述钢管(5)的端头可置于所述通孔(7)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浇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铸模具主体(1)沿横向方向的上端边缘均开设有“T”形的滑道(8),两个所述滑道(8)经置于浇铸模具主体(1)上端的刮板(9)连接,所述刮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金泉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