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件转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2169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部件转移装置,包括固定板和移动板,固定板重叠于移动板上,固定板上设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固定板设有至少两个条形孔,两个连接杆分别穿过两个条形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移动板和第二把手,第二把手包括前部和后部,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弹射杆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内,第一把手设有第一限位部,弹射杆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位于前部与后部之间,弹射杆套设有弹簧,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一限位部与弹簧之间,弹簧的一端与第二限位部抵接,另一端与前部或后部抵接,移动板设有多个通孔,固定板设有多个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快速将部件转移,减少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部件转移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械加工
,特别是一种部件转移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工厂内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将玻璃管等小部件装进压缩机玻璃管密封接线柱的孔内,由于压缩机玻璃管密封接线柱的孔较小,并且数量众多,因此会花费太多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并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部件转移装置,实现快速将部件转移,减少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固定板和移动板,所述固定板重叠于移动板上,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和第一把手呈左右布置,所述第一把手固定于固定板,固定板设有至少两个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与两个把手的连线的长度方向一致,两个连接杆分别穿过两个条形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移动板和第二把手,连接杆与条形孔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把手包括前部和后部,所述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弹射杆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内,所述第一把手朝向第二把手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弹射杆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前部与后部之间,所述第一限位部在弹射杆的长度方向上对第二限位部抵接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部件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和移动板,所述固定板重叠于移动板上,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和第一把手呈左右布置,所述第一把手固定于固定板,固定板设有至少两个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与两个把手的连线的长度方向一致,两个连接杆分别穿过两个条形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移动板和第二把手,连接杆与条形孔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把手包括前部和后部,所述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弹射杆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内,所述第一把手朝向第二把手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弹射杆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前部与后部之间,所述第一限位部在弹射杆的长度方向上对第...

【技术特征摘要】
1.部件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和移动板,所述固定板重叠于移动板上,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和第一把手呈左右布置,所述第一把手固定于固定板,固定板设有至少两个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与两个把手的连线的长度方向一致,两个连接杆分别穿过两个条形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移动板和第二把手,连接杆与条形孔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把手包括前部和后部,所述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弹射杆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内,所述第一把手朝向第二把手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弹射杆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前部与后部之间,所述第一限位部在弹射杆的长度方向上对第二限位部抵接限位,所述弹射杆套设有弹簧,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一限位部与弹簧之间,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第二限位部抵接,另一端与前部或后部抵接,所述移动板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世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顺翔力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