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椎间运动保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骨科医疗用品的结构设计和应用
,特别涉及一种椎间运动保留装置。
技术介绍
椎间运动保留装置作为非融合手术产品的代表,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国内目前尚无一款自主研发的人工椎间运动保留装置获得CFDA批准,国内椎间运动保留装置均处在专利保护阶段,已经授权和在申请的专利多是在国外已应用产品基础上对结构外形或者材料进行部分改动,产品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形式以及产品部件之间的连接固定方式并没有进行较大的改动或者显著的结构创新。市场上流通的国外产品髓核和下接骨板之间的连接方式,固定连接多是依靠辅助构件固定或者髓核直接一体式加工成型固定在下接骨板上,可动连接多是依靠下接骨板表面设置额外构件或者设置形状约束槽来实现,只有少数产品采用髓核和下接骨板依靠外形结构设计进行直接连接。鉴于国内目前该技术产品的研发状况,一款拥有自主创新结构的椎间运动保留产品拥有十分迫切的市场需求,对椎间运动装置产品的部件之间的连接固定方式进行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设计也变得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髓核和下接骨板之间的几种有效连接方式,两个零部件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椎间运动保留装置,包括上接骨板、下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骨板、下接骨板之间嵌入由内衬与髓核构成的非金属‑非金属球面摩擦副;所述下接骨板内凹成型有嵌入槽;所述髓核由髓核支撑体、髓核支撑体设置的翼板、沿髓核支撑体上平面缩径凸伸的应力过渡斜锥面、应力过渡斜锥面顶端经圆角/倒角过渡成型的外凸摩擦球面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椎间运动保留装置,包括上接骨板、下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骨板、下接骨板之间嵌入由内衬与髓核构成的非金属-非金属球面摩擦副;所述下接骨板内凹成型有嵌入槽;所述髓核由髓核支撑体、髓核支撑体设置的翼板、沿髓核支撑体上平面缩径凸伸的应力过渡斜锥面、应力过渡斜锥面顶端经圆角/倒角过渡成型的外凸摩擦球面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椎间运动保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髓核与所述下接骨板形成旋转中心可动的间隙配合,髓核支撑体外径尺寸大于应力过渡斜锥面最大外径,下接骨板嵌入槽上沿直径与髓核支撑体直径尺寸相同,下接骨板嵌入槽内腔直径比髓核支撑体直径大0.5~3mm,确保髓核在下接骨板嵌入槽内可以前后、左右移动和自由转动,而不脱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椎间运动保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设置在所述髓核支撑体的底部并在两侧边延伸出所述髓核支撑体的侧边沿;对应地,所述下接骨板嵌入槽的一端设置一开口,所述开口在其两端的嵌入槽两侧壁凹设供所述翼板嵌入滑移的滑道;所述翼板通过下接骨板嵌入槽内的翼板滑道进入嵌入槽内腔,翼板整体下沉嵌入与之形状完全吻合的嵌入槽内腔底部配合腔,髓核支撑体填充满嵌入槽上部;翼板的滑移便于髓核整体植入,翼板的下沉确保髓核相对下接骨板不存在相对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椎间运动保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髓核与所述下接骨板形成旋转中心可前后移动的间隙配合,髓核支撑体下方设有翼板,下接骨板嵌入槽内腔底部配合腔前后方向尺寸大于翼板前后方尺寸0.5~3mm,左右方向尺寸与翼板左右方向尺寸相同,翼板进入嵌入槽内腔底部配合腔后相对于下接骨板实现前后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椎间运动保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髓核支撑体上设有翼板,所述翼板呈坡度状设置在所述髓核支撑体的左右二侧壁;对应地,所述下接骨板嵌入槽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强,祝佳,廖振华,王松,徐林,俞兴,穆晓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