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限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1178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路限高架,可应用于智能信息公路,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一、第二立柱上端连接有第一横杆,第三、第四立柱上端连接有第二横杆,第一、第四立柱之间连接第一导向杆,第二、第三立柱之间连接有第二导向杆,限高杆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限高杆可沿第一、第二导向杆滑动;第一立柱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滚轮,第一立柱与第一导向杆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二滚轮;第三立柱的底部安装有第三滚轮,第三立柱与第二导向杆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四滚轮;缆绳的一端连接于限高杆的一端,所述缆绳顺序绕过第二滚轮、第一滚轮、第三滚轮、第四滚轮;限高杆的右端连接有第一拉簧以使限高杆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限高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交通管理设备
,尤其是智能信息公路,具体为一种公路限高架。
技术介绍
限高架的作用顾名思义,限制该路段行车车辆的高度,可应用于智能信息公路。可以注意观察一下,有些高架桥的上下桥匝道曲线半径较小,在未设超高的情况下,车辆拐弯很容易侧翻;另一方面,部分高架桥,尤其是匝道,在设计时就不允许重车通过,重载车辆较高,用这种办法限制这种车辆上桥。目前现有技术中,限高架通常为固定式限高架,其高度不能调节,当大型车辆超过限高架高度,与限高架发生碰撞事故后,与限高架发生碰撞的该车辆会受到强烈的撞击力,将会严重地威胁到车上人员及车辆的安全,限高架被撞坏后维护和修复困难。在现有技术中也存在可以升降的限高架,其可以通过限高杆的升降来避免撞击,但是该种限高架通常为主动式限高架,需要动力装置为限高杆的升降提供动力,并且,限高杆在升降过程中,也存在两端需要同步升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限高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限高架维护和修复困难,限高架发生碰撞事故后,车辆会受到强烈的撞击力,不便于维护和修复的技术问题,同时也解决升降过程中两端同步升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限高架,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端连接有第一横杆,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上端连接有第二横杆,第一立柱和第四立柱之间连接第一导向杆,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之间连接有第二导向杆,限高杆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限高杆可沿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滑动;第一立柱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滚轮,第一立柱与第一导向杆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二滚轮;第三立柱的底部安装有第三滚轮,第三立柱与第二导向杆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四滚轮;缆绳的一端连接于限高杆的一端,所述缆绳顺序绕过第二滚轮、第一滚轮、第三滚轮、第四滚轮,所述缆绳的另一端连接于限高杆的另一端;限高杆的右端连接有第一拉簧以使限高杆复位,限高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拉簧;其中,第一滚轮和第三滚轮之间通过埋设于地下的管道联通,缆绳穿过所述管道。当车辆的高度超过限高杆时,随着车辆向前移动,推动限高杆沿着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滑动,在限高杆滑动的过程中,限高杆不断被抬高,直到高度允许车辆通过。当限高杆的左端沿着第一导向杆斜向上运动时,拉动缆绳运动,从而使限高杆的另一端被缆绳拉动沿着第二导向杆运动,实现限高杆两端同步运动,避免了限高杆两端由于受力不均匀导致的卡滞。车辆通过后,限高杆在第一拉簧的作用下复位至初始状态。优选的,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设置为直线形或者弧形。优选的,限高杆的外周安装有滚筒,滚筒可沿限高杆转动,从而使车辆在撞击到限高杆时,更好地推动限高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公路限高架使用时,既避免自身被撞坏,从而实现免维护,又可以避免车辆受到猛烈撞击,使车辆和人员受到损伤,另外,在使用过程中,两端可以实现同步升降,避免卡滞,提高了可靠性,可应用于智能信息公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左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右侧视图。图中:1、第一立柱;1-1、第一滚轮;1-2、第二滚轮;2、第二立柱;3、第三立柱;3-1、第三滚轮;3-2、第四滚轮;4、第四立柱;5、第一导向杆;6、第二导向杆;7、限高杆;7-1、滚筒;8、第一横杆;9、第一拉簧;10、缆绳;11、第二拉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公路限高架,包括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第四立柱4,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上端连接有第一横杆8,第三立柱3和第四立柱4上端连接有第二横杆(图中未示出),第一立柱1和第四立柱4之间连接第一导向杆5,第二立柱2和第三立柱3之间连接有第二导向杆6,限高杆7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第一导向杆5和第二导向杆6,限高杆7可沿第一导向杆5和第二导向杆6滑动;第一立柱1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滚轮1-1,第一立柱1与第一导向杆5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二滚轮1-2;第三立柱的底部安装有第三滚轮3-1,第三立柱3与第二导向杆6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四滚轮3-2;缆绳10的一端连接于限高杆7的一端,所述缆绳10顺序绕过第二滚轮1-2、第一滚轮1-1、第三滚轮3-1、第四滚轮3-2,所述缆绳10的另一端连接于限高杆7的另一端;限高杆7的右端连接有第一拉簧9以使限高杆复位,限高杆7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拉簧11;其中,第一滚轮1-1和第三滚轮3-1之间通过埋设于地下的管道联通,缆绳10穿过所述管道。当车辆的高度超过限高杆7时,随着车辆向前移动(图2中车辆由右侧向左侧行驶,图3中车辆由左侧向右侧行驶),推动限高杆7沿着第一导向杆5和第二导向杆6滑动,在限高杆7滑动的过程中,限高杆7不断被抬高,直到高度允许车辆通过。如图1中所示,当限高杆7的左端沿着第一导向杆5斜向上运动时,拉动缆绳10运动,从而使限高杆7的另一端被缆绳10拉动沿着第二导向杆6运动,实现限高杆7两端同步运动,避免了限高杆7两端由于受力不均匀导致的卡滞;同理,当限高杆7的右端受车辆的力较大时,限高杆7的左端被第二拉簧11向上拉动以避免卡滞。车辆通过后,限高杆7在第一拉簧9和第二拉簧11的作用下复位至初始状态。优选的,第一导向杆5和第二导向杆6设置为弧形。优选的,限高杆7的外周安装有滚筒7-1,滚筒7-1可沿限高杆7转动,从而使车辆在撞击到限高杆7时,更好地推动限高杆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限高架,包括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第四立柱(4),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上端连接有第一横杆(8),第三立柱(3)和第四立柱(4)上端连接有第二横杆,第一立柱(1)和第四立柱(4)之间连接第一导向杆(5),第二立柱(2)和第三立柱(3)之间连接有第二导向杆(6),限高杆(7)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第一导向杆(5)和第二导向杆(6),限高杆(7)可沿第一导向杆(5)和第二导向杆(6)滑动;第一立柱(1)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滚轮(1‑1),第一立柱(1)与第一导向杆(5)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二滚轮(1‑2);第三立柱的底部安装有第三滚轮(3‑1),第三立柱(3)与第二导向杆(6)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四滚轮(3‑2);缆绳(10)的一端连接于限高杆(7)的一端,所述缆绳(10)顺序绕过第二滚轮(1‑2)、第一滚轮(1‑1)、第三滚轮(3‑1)、第四滚轮(3‑2),所述缆绳(10)的另一端连接于限高杆(7)的另一端;限高杆(7)的右端连接有第一拉簧(9)以使限高杆复位,限高杆(7)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拉簧(11);其中,第一滚轮(1‑1)和第三滚轮(3‑1)之间通过埋设于地下的管道联通,缆绳(10)穿过所述管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限高架,包括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第四立柱(4),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上端连接有第一横杆(8),第三立柱(3)和第四立柱(4)上端连接有第二横杆,第一立柱(1)和第四立柱(4)之间连接第一导向杆(5),第二立柱(2)和第三立柱(3)之间连接有第二导向杆(6),限高杆(7)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第一导向杆(5)和第二导向杆(6),限高杆(7)可沿第一导向杆(5)和第二导向杆(6)滑动;第一立柱(1)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滚轮(1-1),第一立柱(1)与第一导向杆(5)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二滚轮(1-2);第三立柱的底部安装有第三滚轮(3-1),第三立柱(3)与第二导向杆(6)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四滚轮(3-2);缆绳(10)的一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保粮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智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