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茯苓共发酵方法、所得发酵液及其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1971171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丹参‑茯苓共发酵方法、所得发酵液及其用途,该方法包括:向发酵容器中装入由液体培养基和丹参粉末构成的含药基质;取茯苓菌种子液并接种于发酵容器中,进行丹参‑茯苓共发酵培养;培养预定时间后停止发酵。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制得的发酵液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应用前景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丹参-茯苓共发酵方法、所得发酵液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丹参-茯苓共发酵方法、所得发酵液及其用途,属于生物医药

技术介绍
据专利技术人所知,双向发酵又称共发酵,是指采用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中药材或药渣作为药性基质,再将经过活化的菌种加入其中进行发酵,中药材或药渣与基础的营养基质构成菌种发酵的基质[1]。双向发酵的双向性体现在药性基质不仅满足了真菌的要求,又可被真菌的生长代谢所改变,从而改变自身的成分、产生新的性味功能等[2]。例如,孙卫平[3]研究了红曲霉-白桦茸的双向固体发酵,结果表明双向发酵后,体系中菌质β—葡聚糖含量有所升高,红曲霉-白桦茸发酵菌质有较强的降血脂功效。再如,申请号CN200910218363.1,申请公布号CN102091100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茯苓与蛹虫草固体共发酵提高主要药用成分的方法,其中研究了茯苓与蛹虫草固体共发酵,共发酵后体系中虫草素、多糖、总多糖含量均明显升高。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依附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根上生长,主产于安徽、云南、湖北,也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山西等地。茯苓的药用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茯苓性味甘平,归心、肺、脾经,能渗湿利水安神健脾,被誉为中药四君八珍之一,常与其他中药联用制成多种方剂,例如五苓散、参苓白术散等至今常用。茯苓主要含有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甾醇类化合物、蛋白质等物质,其中研究较多的是茯苓多糖。黄聪亮等[4]研究发现茯苓多糖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糖,且能改善Ⅱ型糖尿病小鼠的糖耐量的异常,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多糖具有抗肿瘤作用[5]、抗氧化作用[6]、防结石作用与其利尿作用[7]、免疫作用[8]等。丹参为唇形科属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是最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之一,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草部上品[9]。丹参可用于活血祛淤、通经止痛、凉血消痈,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丹参中主要含有丹参酮类和丹酚酸类[10],其中丹参酮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管过度增殖、抗血小板凝聚[11]等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心律过速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王兰等[12]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可通过提高SOD活力来有效降低体内高水平的丙二醛及过氧化氢,可明显改善Ⅱ型糖尿病大鼠的慢性炎症反应。不同产地的丹参中有效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丹参主产于安徽、山西、河北、四川、江苏等地;也分布于湖北、甘肃、辽宁、陕西、山东、浙江、河南、江西等地。常作丹参用的主要为同属的甘西鼠尾、毛地黄鼠尾、云南鼠尾、南丹参等9种植物。此外,有研究者通过研究临床数据中药背后隐含的方剂模式来探讨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配伍模式或规律,发现频次在60%以上的有茯苓、甘草、陈皮、丹参、薏苡仁、红花、山药、威灵仙、桃仁等。还有研究者分析了防治阿尔茨海默病药食同源类中药的应用及配伍规律,茯苓与丹参都排序在前20位中药及药食同源类中药中。然而,专利技术人经查阅文献,虽然发现了很多采用共发酵技术手段的文献或专利,例如专利号CN201410136282.8、授权公告号CN104000192B、名称《一种缓解压力及调节肠胃的功能食品及其二步发酵制备方法》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再如申请号CN201710093429.3、申请公布号CN106820134A、名称《一种基于芝芪菌质的免疫增强剂的制备方法和用途》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但是并未发现将茯苓和丹参进行共发酵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丹参-茯苓共发酵方法,该方法制得的发酵液具有降血糖等作用;同时还提供该方法制得的发酵液及其用途。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丹参-茯苓共发酵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向发酵容器中装入由液体培养基和丹参粉末构成的含药基质;所述丹参粉末的重量与液体培养基的体积之比为0.5-2%,其中重量单位为g,体积单位为ml;第二步、取茯苓菌种子液并接种于发酵容器中,进行丹参-茯苓共发酵培养;所述茯苓菌种子液的OD600值大于1.0;第三步、培养预定时间后停止发酵;所述预定时间大于或等于96小时。本专利技术方法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优选地,第二步所用茯苓菌种子液的具体制备过程如下:将斜面培养的茯苓菌接种至盛有液体培养基的培养容器中,然后置摇床上,在摇床转速90-180r/min且摇床温度28℃±5℃下震荡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检测液体的OD600值,当OD600值大于1.0时停止培养,所得液体即为茯苓菌种子液。更优选地,斜面培养时采用的固体培养基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配制成溶液后经湿热灭菌并冷却而得:碳源组分、氮源组分、磷酸氢二钾0.02-0.2%、七水硫酸镁0.01-0.15%、琼脂0.5-3.5%、余量为水;配制所得溶液的初始pH为4.5-6.7;所述碳源组分选自甘油2-5%、葡萄糖2-5%、蔗糖2-5%、乳糖2-5%、2-5%果糖、可溶性淀粉2-5%、微晶纤维素2-5%之一;所述氮源组分选自蛋白胨0.4-0.7%、牛肉膏0.4-0.7%、酵母粉0.4-0.7%、酵母膏0.4-0.7%、硫酸铵0.4-0.7%、蛋白胨0.2-0.5%和硫酸铵0.2-0.5%、酵母粉0.2-0.5%和硫酸铵0.2-0.5%、酵母膏0.2-0.6%和蛋白胨0.4-0.7%之一。优选地,所述液体培养基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配制成溶液后经湿热灭菌并冷却而得:碳源组分、氮源组分、磷酸氢二钾0.02-0.2%、七水硫酸镁0.01-0.15%、余量为水;配制所得溶液的初始pH为4.5-6.7;所述碳源组分选自甘油2-5%、葡萄糖2-5%、蔗糖2-5%、乳糖2-5%、2-5%果糖、可溶性淀粉2-5%、微晶纤维素2-5%之一;所述氮源组分选自蛋白胨0.4-0.7%、牛肉膏0.4-0.7%、酵母粉0.4-0.7%、酵母膏0.4-0.7%、硫酸铵0.4-0.7%、蛋白胨0.2-0.5%和硫酸铵0.2-0.5%、酵母粉0.2-0.5%和硫酸铵0.2-0.5%、酵母膏0.2-0.6%和蛋白胨0.4-0.7%之一。优选地,第一步中,所述丹参粉末是将丹参药材粉碎后过筛而得,筛目大于或等于40目;所述发酵容器的装量控制在15-50%;第二步中,用于接种的茯苓菌种子液的体积占第一步液体培养基体积的3-9%;共发酵培养过程在摇床上进行,摇床转速为90-180r/min,摇床温度为28℃±5℃;第三步中,所述预定时间为96-168小时。优选地,第二步中,在共发酵培养过程中,添加或不添加促进剂或诱导剂;所述促进剂或诱导剂包括脂肪酸、植物油、醇类、有机酸、维生素、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所述脂肪酸选自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所述植物油选自花生油、橄榄油、玉米油、葵花油;所述醇类选自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所述有机酸选自柠檬酸、乙酸、丙酸、苹果酸、草酸;所述维生素选自硫氨素、核黄素、泛酸、烟酸、生物素、叶酸、维生素C;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Tween40、Tween80、Span20、Span40;所述聚乙二醇选自PEG400、PEG1000、PEG2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丹参‑茯苓共发酵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向发酵容器中装入由液体培养基和丹参粉末构成的含药基质;所述丹参粉末的重量与液体培养基的体积之比为0.5‑2%,其中重量单位为g,体积单位为ml;第二步、取茯苓菌种子液并接种于发酵容器中,进行丹参‑茯苓共发酵培养;所述茯苓菌种子液的OD600值大于1.0;第三步、培养预定时间后停止发酵;所述预定时间大于或等于96小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丹参-茯苓共发酵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向发酵容器中装入由液体培养基和丹参粉末构成的含药基质;所述丹参粉末的重量与液体培养基的体积之比为0.5-2%,其中重量单位为g,体积单位为ml;第二步、取茯苓菌种子液并接种于发酵容器中,进行丹参-茯苓共发酵培养;所述茯苓菌种子液的OD600值大于1.0;第三步、培养预定时间后停止发酵;所述预定时间大于或等于96小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茯苓共发酵方法,其特征是,第二步所用茯苓菌种子液的具体制备过程如下:将斜面培养的茯苓菌接种至盛有液体培养基的培养容器中,然后置摇床上,在摇床转速90-180r/min且摇床温度28℃±5℃下震荡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检测液体的OD600值,当OD600值大于1.0时停止培养,所得液体即为茯苓菌种子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丹参-茯苓共发酵方法,其特征是,斜面培养时采用的固体培养基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配制成溶液后经湿热灭菌并冷却而得:碳源组分、氮源组分、磷酸氢二钾0.02-0.2%、七水硫酸镁0.01-0.15%、琼脂0.5-3.5%、余量为水;配制所得溶液的初始pH为4.5-6.7;所述碳源组分选自甘油2-5%、葡萄糖2-5%、蔗糖2-5%、乳糖2-5%、2-5%果糖、可溶性淀粉2-5%、微晶纤维素2-5%之一;所述氮源组分选自蛋白胨0.4-0.7%、牛肉膏0.4-0.7%、酵母粉0.4-0.7%、酵母膏0.4-0.7%、硫酸铵0.4-0.7%、蛋白胨0.2-0.5%和硫酸铵0.2-0.5%、酵母粉0.2-0.5%和硫酸铵0.2-0.5%、酵母膏0.2-0.6%和蛋白胨0.4-0.7%之一。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丹参-茯苓共发酵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液体培养基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配制成溶液后经湿热灭菌并冷却而得:碳源组分、氮源组分、磷酸氢二钾0.02-0.2%、七水硫酸镁0.01-0.15%、余量为水;配制所得溶液的初始pH为4.5-6.7;所述碳源组分选自甘油2-5%、葡萄糖2-5%、蔗糖2-5%、乳糖2-5%、2-5%果糖、可溶性淀粉2-5%、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登科李梦颖杨晔黄凌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