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含氯提钛渣为原料的微晶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0732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以含氯提钛渣为原料的微晶玻璃。所述微晶玻璃可包括玻璃相和微晶相,所述玻璃相的质量分数为5~15%,所述微晶相的质量分数为85~95%,其中,所述微晶相可包括质量比(42~48):(35~45):(12~16)的镁黄长石相、透辉石相和钙钛矿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可包括:能够实现含氯提钛渣的综合利用,含氯提钛渣利用率为85~100%;微晶玻璃的性能优异,性能高于天然石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以含氯提钛渣为原料的微晶玻璃
本专利技术涉及资源化利用及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以含氯提钛渣为原料的微晶玻璃。
技术介绍
微晶玻璃,又名玻璃陶瓷、微晶陶瓷,是以玻璃与陶瓷成型技术为基础,通过控制热处理制度,得到的微晶相与玻璃相并存的一类多晶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高硬度,高耐磨及耐酸碱腐蚀等,可用作高档建筑装饰材料和多种功能材料等。现有的微晶玻璃的原料包括工业废渣、尾矿、粉煤灰等。其中,以工业废渣制备微晶玻璃的工艺都存在能耗高,工艺流程长、工序繁琐等问题,且工业废渣利用率较低。含氯提钛渣是含钛高炉渣经高温碳化-低温氯化后得到的提钛渣,其氯含量较高,已被列为危渣,其中则对土壤、环境等危害很大。因此,含氯提钛渣的处理及综合利用很重要。含氯提钛渣氯含量高,难以直接用于建材制品,必须通过水洗焙烧除氯或添加脱氯剂焙烧除氯后才能使用,并且除氯后产品附加值较低。而目前,尚未有以含氯提钛渣为原料的微晶玻璃。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以含氯提钛渣为原料的微晶玻璃,来实现含氯提钛渣的综合利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以含氯提钛渣为原料的微晶玻璃。所述微晶玻璃包括玻璃相和微晶相,所述玻璃相的质量分数可为5~15%,所述微晶相的质量分数可为85~95%,其中,所述微晶相可包括质量比为(42~48):(35~45):(12~16)的镁黄长石相、透辉石相和钙钛矿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玻璃相和微晶相相互咬合,所述微晶相的形态可包括板状、短柱状和颗粒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板状微晶相的长度可为1.5~3.4μm,宽度可为1~1.7μm,短柱状微晶相的长度可为1.4~2.5μm,宽度为1.2~1.7μm,颗粒状微晶相的粒径可为0.5~1.2μ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玻璃相的质量分数可为5~10%,所述微晶相的质量分数可为90~9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微晶玻璃中还包括气孔,所述气孔包括所述玻璃相与所述微晶相之间的空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微晶玻璃中,所述气孔的体积占比可为5%以下,进一步地,可为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气孔的孔径可为1~3μ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微晶玻璃可包括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成分:27~30%CaO、28~30%SiO2、14~16%Al2O3、8~11%TiO2、3~5%Fe2O3、7~8%MgO。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玻璃相可以无定形液相的形式填充各微晶相之间空隙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微晶玻璃的体密度可为2.60~2.8g/cm2,吸水率可为0.3%以下,抗压强度可为102~140MPa。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微晶玻璃的耐酸性为96%以上,耐碱性为97%以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能够实现含氯提钛渣的综合利用,含氯提钛渣利用率为85~100%;微晶玻璃的性能优异,性能高于天然石材。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图1为示例1中以包括含氯提钛渣的原料制备出的微晶玻璃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图2为示例1中以包括含氯提钛渣的原料制备出的微晶玻璃样品的扫描电镜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微晶玻璃的扫描电镜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以利用含氯提钛渣为主要原料的微晶玻璃。含氯提钛渣是由含钛高炉渣经“高温碳化-低温氯化”提钛工艺处理后得到的一种含氯的低钛型工业危渣。含氯提钛渣的主要成分为CaO、SiO2、Al2O3等,符合制备微晶玻璃的主要组分,同时其含有可直接作为微晶玻璃的晶核剂成分的TiO2、Fe2O3;含氯提钛渣中Cl-的含量为2~5%,Cl-在含氯提钛渣中主要以CaCl2形式存在,这将使含氯提钛渣具有一定常温吸潮性,可起到造粒剂和粘结剂的作用。含氯提钛渣包括按照质量分数计的如下成分:28~33%CaO、20~25%SiO2、10~14%Al2O3、2~7%MgO、2~10%TiO2、2~4%Fe2O3、2~5%Cl元素。以含氯提钛渣或以含氯提钛渣和配料为原料,通过预处理(即破碎、干燥和混合)得到制坯用粉体,对粉体进行干压成型制得微晶玻璃坯体,在隧道窑中对坯体进行低温加热、高温加热和冷却,再经过切边、抛光等步骤,最终制得微晶玻璃制品。其中,在隧道窑中可除去渣中的氯。配料可为石英、钾长石、霞石、硼砂、纯碱、废玻璃、抛光与切边废料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配合物;含氯提钛渣与配料组成的配合料料中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为:含氯提钛渣85~100%、石英0~10%、钾长石0~7%、霞石0~5%、硼砂0~3%、纯碱0~5%、废玻璃0~15%、抛光与切边废料0~2%。该生产工艺所述方法只需通过一次高温处理,并对烧制微晶玻璃过程中所产生的氯化物进行收集,使含氯提钛渣微晶玻璃制备过程中无有害气体排放。该工艺是固废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并在生产中节能降耗和无三废排放的绿色制造工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微晶玻璃可包括玻璃相和微晶相,所述微晶玻璃可包括玻璃相和微晶相,所述玻璃相的质量分数为5~15%,所述微晶相的质量分数为85~95%,其中,所述微晶相可包括质量比(42~48):(35~45):(12~16)的镁黄长石相、透辉石相和钙钛矿相。其中,镁黄长石相为主晶相,透辉石相、钙钛矿相为副晶相。在本实施例中,在微晶玻璃中,镁黄长石相、透辉石相、钙钛矿相和玻璃相之间的比例可为:(36~43):(33~38):(11~14):(5~15)。例如,镁黄长石相所占质量分数可为42%,透辉石相所占质量分数可为37%,钙钛矿相所占质量分数可为11.5%,玻璃相所占质量分数可为9.5%。又如,镁黄长石相可为42%,透辉石相可为34%,钙钛矿相可为13%,玻璃相可为11%。在本实施例中,在微晶相中,镁黄长石相所占质量分数可为42~48%,透辉石相所占质量分数可为35~45%,其余可为钙钛矿相。其中,镁黄长石相和透辉石相含量高,有助于提高微晶玻璃的力学性能。例如,镁黄长石相所占质量分数可为46±1%,透辉石相所占质量分数可为39±0.5%,余量可为钙钛矿相。其中,镁黄长石相与透辉石相对微晶玻璃性能起主导作用,透辉石相含量在38~41%范围内,例如39%,镁黄长石相含量在43~45%范围内,例如44%,此时,微晶玻璃性能最佳。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微晶玻璃中微晶相形态主要为板状、短柱状及颗粒状;其中,镁黄长石相为板状,透辉石为短柱状,钙钛矿相为颗粒状。其中,板状微晶相的长度可为1.5~3.4μm,宽度可为1~1.7μm,例如长1.8μm、宽1.2μm,又如长3.2μm、宽1.6μm;短柱状微晶相的长度可为1.4~2.5μm,宽度可为1.2~1.7μm,例如,长2.0±0.4μm,宽1.5±0.1μm;颗粒状微晶相的粒径可为0.5~1.2μm,例如,0.8±0.2μm。以上微晶相形态即微晶相尺寸较小,均小于5μm,尺寸较小的微晶相互相连接,所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以含氯提钛渣为原料的微晶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晶玻璃包括玻璃相和微晶相,所述玻璃相的质量分数为5~15%,所述微晶相的质量分数为85~95%,其中,所述微晶相包括质量比为(42~48):(35~45):(12~16)的镁黄长石相、透辉石相和钙钛矿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含氯提钛渣为原料的微晶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晶玻璃包括玻璃相和微晶相,所述玻璃相的质量分数为5~15%,所述微晶相的质量分数为85~95%,其中,所述微晶相包括质量比为(42~48):(35~45):(12~16)的镁黄长石相、透辉石相和钙钛矿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含氯提钛渣为原料的微晶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晶相的形态包括板状、短柱状和颗粒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含氯提钛渣为原料的微晶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微晶相的长度为1.5~3.4μm,宽度为1~1.7μm,短柱状微晶相的长度为1.4~2.5μm,宽度为1.2~1.7μm,颗粒状微晶相的粒径为0.5~1.2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含氯提钛渣为原料的微晶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晶玻璃中还包括气孔,所述气孔包括所述玻璃相与所述微晶相之间的空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以含氯提钛渣为原料的微晶玻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红娟尤皓彭同江丁文金曾丽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