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0277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4:19
设置有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不牺牲操纵稳定性和耐磨性的同时具有提高的湿滑路面性能。中间陆部设置有中间刀槽和中间子沟槽。中间刀槽具有弧形的形状,使得相对于轮胎周向方向的角度从其内端朝向其外端逐渐地增加,轮胎在周向方向的长度处于从0.6倍的中间刀槽的布置间距到1.0倍的中间刀槽的布置间距的范围中。中间子沟槽与胎肩主沟槽连通,以不与胎冠主沟槽)连通的方式终止,并且中间子沟槽具有弧形形状,该弧形形状具有从其内端朝向其外端逐渐地增加的角度。中间子沟槽的长度小于中间刀槽的长度,并且相邻的中间刀槽和中间子沟槽在轮胎的轴向方向上彼此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3月11日、国家申请号为201380012005.X(PCT申请号为PCT/JP2013/056637)、名称为“充气轮胎”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保持操纵稳定性和耐磨性的同时具有优异的湿滑路面性能(wetperformance)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在潮湿路面上的行驶性能,已经提出了包括各种形状的排水沟槽的充气轮胎。除了排水沟槽之外,还提出了包括具有狭窄的沟槽宽度的刀槽的充气轮胎。由于刀槽的吸水效果和边缘效果,因此后一个充气轮胎具有更优异的湿滑路面性能。设置有刀槽的胎面部倾向于具有较低的刚性,并且这种轮胎具有较差的操纵性和耐磨性。为了在保持高的湿滑路面性能的同时增强耐磨性和驾驶舒适性,下面提到的专利文献1公开了包括改进的周向沟槽、刀槽、以及块体的充气轮胎。然而,在这种充气轮胎中,存在在操纵稳定性方面的进一步改进的空间。专利文件1:日本未经审查专利申请公布No.2001-206020。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鉴于以上情况,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保持耐磨性和驾驶舒适性的同时具有优异的湿滑路面性能的充气轮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包括:胎面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一对周向连续延伸的胎冠主沟槽,所述一对周向连续延伸的胎冠主沟槽二者各自的两个沟槽边缘以线性方式延伸并且分别布置在轮胎赤道的两侧;一对周向连续延伸的胎肩主沟槽,所述一对周向连续延伸的胎肩主沟槽二者各自的两个沟槽边缘以线性方式延伸并且分别在所述轮胎赤道两侧布置在所述胎冠主沟槽的轴向外侧,其中,所述胎肩主沟槽的沟槽宽度大于所述胎冠主沟槽的沟槽宽度;以及一对中间陆部,所述一对中间陆部分别在所述轮胎赤道的两侧布置在所述胎冠主沟槽与所述胎肩主沟槽之间,所述中间陆部中的每一个设置有多个中间刀槽,每个所述中间刀槽具有与所述胎冠主沟槽连通的轴向内端和与所述胎肩主...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3.15 JP 2012-0590981.一种充气轮胎,包括:胎面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一对周向连续延伸的胎冠主沟槽,所述一对周向连续延伸的胎冠主沟槽二者各自的两个沟槽边缘以线性方式延伸并且分别布置在轮胎赤道的两侧;一对周向连续延伸的胎肩主沟槽,所述一对周向连续延伸的胎肩主沟槽二者各自的两个沟槽边缘以线性方式延伸并且分别在所述轮胎赤道两侧布置在所述胎冠主沟槽的轴向外侧,其中,所述胎肩主沟槽的沟槽宽度大于所述胎冠主沟槽的沟槽宽度;以及一对中间陆部,所述一对中间陆部分别在所述轮胎赤道的两侧布置在所述胎冠主沟槽与所述胎肩主沟槽之间,所述中间陆部中的每一个设置有多个中间刀槽,每个所述中间刀槽具有与所述胎冠主沟槽连通的轴向内端和与所述胎肩主沟槽连通的轴向外端,中间子沟槽以不与所述中间刀槽相交的方式在周向相邻的中间刀槽之间延伸;所述中间刀槽中的每一个以弧形形状延伸,使得相对于所述轮胎的周向方向的角度从其内端朝向其外端逐渐地增加;从所述中间刀槽的所述外端到所述中间刀槽的所述内端的周向长度处于从0.6倍的所述中间刀槽的布置间距到1.0倍的所述中间刀槽的布置间距的范围中;所述中间子沟槽具有与所述胎肩主沟槽连通的轴向外端和以不与所述胎冠主沟槽连通的方式终止的轴向内端;所述中间子沟槽以弧形形状延伸,使得相对于所述轮胎的周向方向的角度从其内端朝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泽吾郎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