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湖相碳酸盐岩高效烃源岩下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8885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湖相碳酸盐岩高效烃源岩下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该确定方法包括:在不同烃源岩岩性的发育区分别进行取样;确定总有机碳TOC、烃源岩可溶烃S1、氯仿沥青“A”;建立氯仿沥青“A”与总有机碳TOC的图版、烃源岩可溶烃S1与总有机碳TOC的图版;根据氯仿沥青“A”与总有机碳TOC的图版、烃源岩可溶烃S1与总有机碳TOC的图版确定D点,D点对应的TOC值为高效烃源岩的下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确定方法可以快速评价出储层是否为高效烃源岩,进而预测致密油“甜点区”的分布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湖相碳酸盐岩高效烃源岩下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烃源岩下限的确定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湖相碳酸盐岩高效烃源岩下限的确定方法,属于油气地质中的资源评价

技术介绍
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以及勘探难度的加大,勘探领域由常规油气藏向非常规油气藏转变。非常规致密油气藏具有烃源岩持续生烃、源储共生、油气源内或近源聚集的特征,可见烃源岩的发育情况对油气藏的规模分布有重大影响。在美国EagleFord地区,总有机碳(TOC)大于3%时,与致密碳酸盐岩的“甜点区”对应;在Bakken地区,TOC大于10%时,与致密砂岩的“甜点区”对应。在此认为,致密碳酸盐岩储层TOC大于3%或致密砂岩储层TOC大于10%,“甜点区较发育”,3%和10%分别作为美国地区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和致密砂岩储层高效烃源岩的下限值。美国地区TOC大于3%(致密碳酸盐岩)或大于10%(致密砂岩)为高效烃源岩,TOC大于此值,致密油“甜点区”较发育。确定此高效烃源岩的下限值对致密油“甜点”勘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在国内,由于陆相盆地质结构复杂,岩石类型多样,岩相变化快,油气运移距离长短不一,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变化范围大,对高效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没有统一的认识。尤其是针对湖相碳酸盐岩,其蕴含着巨大的致密油气潜力,但动力系统复杂多变,随着季节变化,有机质含量变化大,富含有机质的泥岩类烃源岩与碳酸盐岩储层紧密接触,在宏观、微观上均表现为源储一体,这种特殊的结构特征使高效烃源岩下限的界定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湖相碳酸盐岩高效烃源岩下限的确定方法,该确定方法可以快速评价储层是否为高效烃源岩,进而预测致密油“甜点区”的分布范围。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湖相碳酸盐岩高效烃源岩下限的确定方法,该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不同烃源岩岩性的发育区分别进行取样;步骤二:确定总有机碳TOC、烃源岩可溶烃S1、氯仿沥青“A”;步骤三:建立氯仿沥青“A”与总有机碳TOC的图版、烃源岩可溶烃S1与总有机碳TOC的图版;步骤四:根据氯仿沥青“A”与总有机碳TOC的图版、烃源岩可溶烃S1与总有机碳TOC的图版确定D点,D点对应的TOC值为高效烃源岩的下限,完成对湖相碳酸盐岩高效烃源岩下限的确定。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湖相碳酸盐岩高效烃源岩下限的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取样模块,用于在不同烃源岩岩性的发育区分别进行取样;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总有机碳TOC、烃源岩可溶烃S1、氯仿沥青“A”;图版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氯仿沥青“A”与总有机碳TOC的图版、烃源岩可溶烃S1与总有机碳TOC的图版;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氯仿沥青“A”与总有机碳TOC的图版、烃源岩可溶烃S1与总有机碳TOC的图版确定D点,D点对应的TOC值为高效烃源岩的下限,完成对湖相碳酸盐岩高效烃源岩下限的确定。本专利技术的湖相碳酸盐岩高效烃源岩下限的确定方法通过确定TOC下限合理,不局限于一个固定值,可以根据不同地区样品点的分布特征,来确定不同地区高效烃源岩的TOC下限,适用于湖相碳酸盐岩,也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沉积特征多变、样品点较分散的其它类型地区。本专利技术的湖相碳酸盐岩高效烃源岩下限的确定方法可以快速评价出储层是否为高效烃源岩,从而指出高效烃源岩纵横向的展布范围及其分布规律,进而预测致密油“甜点区”的分布范围,为湖相碳酸盐岩致密油下步勘探和开发提供指导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湖相碳酸盐岩高效烃源岩下限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湖相碳酸盐岩高效烃源岩下限的确定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确定D点的原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L地区烃源岩中氯仿沥青“A”与TOC的关系曲线。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L地区烃源岩中烃源岩可溶烃S1与TOC关系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以下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甜点区为油气勘探开发的过程中,会揭示大面积的含油气区及大段的含油气层段,但是其中往往一部分是具有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具有较好开发效益的部分,它的分布在纵、横向上分布可能都不成片,故将其称为甜点,是油气勘探开发企业不懈追求的目标。总有机碳TOC,是指岩石中存在于有机质中的碳的含量,一般指残余有机碳,既包括占岩石有机质大部分的干酪根中的碳,也包括可溶有机质中的碳。其具体测试方法为,用稀盐酸去除样品中的无机碳,然后在高温氧化气流中燃烧,使总有机碳完全转化成二氧化碳,再以红外检测器检测总有机碳含量。需要说明的是,在测试总有机碳TOC时采用的仪器可以为碳硫测定仪。烃源岩可溶烃S1,相当于岩石中已由有机质生成但尚未排出的残留烃。其通过以下步骤测试得到:样品在氦气流中加热,热解排出的游离气态烃,自由液态烃和热解烃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热解排出的二氧化碳和热解后的残余有机质加热氧化生成的二氧化碳由热导检测器检测,再通过设置不同的分析条件,即可得S1等各项热解分析参数。氯仿沥青“A”是指用氯仿从沉积岩(物)中溶解(抽提)出来的有机质。它反映的是沉积岩中可溶有机质的含量,通常用占岩石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其通过以下步骤测试得到:粉碎至100目的层岩样,用滤纸包好,借助氯仿对岩石中沥青物质的溶解性,用脂肪抽提器进行加热抽提,以质量法求出沥青的含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湖相碳酸盐岩高效烃源岩下限的确定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取样模块,用于在不同烃源岩岩性的发育区分别进行取样;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总有机碳TOC、烃源岩可溶烃S1、氯仿沥青“A”;图版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氯仿沥青“A”与总有机碳TOC的图版、烃源岩可溶烃S1与总有机碳TOC的图版;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氯仿沥青“A”与总有机碳TOC的图版、烃源岩可溶烃S1与总有机碳TOC的图版确定D点,D点对应的TOC值为高效烃源岩的下限,完成对湖相碳酸盐岩高效烃源岩下限的确定。具体地,在分析模块中,确定D点时,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确定氯仿沥青“A”与总有机碳TOC的图版中的D1点;确定烃源岩可溶烃S1与总有机碳TOC的图版中的D2点;D1点与D2点的平均值为D点的值。具体地,在取样模块中,取样时纵向上每20m取一个小样,每50m-100m取一个大样;在平面上均匀取样。其中,小样的样品质量为10g-20g;大样的样品质量为200g-250g。更具体地,取样是在岩性为泥岩、云质泥岩、含灰泥岩和油页岩中分别取样。上述实施方式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本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湖相碳酸盐岩高效烃源岩下限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不同烃源岩岩性的发育区分别进行取样;步骤二:确定总有机碳TOC、烃源岩可溶烃S1、氯仿沥青“A”;步骤三:建立氯仿沥青“A”与总有机碳TOC的图版、烃源岩可溶烃S1与总有机碳TOC的图版;步骤四:根据所述氯仿沥青“A”与总有机碳TOC的图版、烃源岩可溶烃S1与总有机碳TOC的图版确定D点,D点对应的TOC值为高效烃源岩的下限,完成对湖相碳酸盐岩高效烃源岩下限的确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湖相碳酸盐岩高效烃源岩下限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不同烃源岩岩性的发育区分别进行取样;步骤二:确定总有机碳TOC、烃源岩可溶烃S1、氯仿沥青“A”;步骤三:建立氯仿沥青“A”与总有机碳TOC的图版、烃源岩可溶烃S1与总有机碳TOC的图版;步骤四:根据所述氯仿沥青“A”与总有机碳TOC的图版、烃源岩可溶烃S1与总有机碳TOC的图版确定D点,D点对应的TOC值为高效烃源岩的下限,完成对湖相碳酸盐岩高效烃源岩下限的确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四中,确定D点时,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确定氯仿沥青“A”与总有机碳TOC的图版中的D1点;确定烃源岩可溶烃S1与总有机碳TOC的图版中的D2点;D1点与D2点的平均值为D点的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取样时纵向上每20m取一个小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样的样品质量为10g-20g。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取样时纵向上每50m-100m取一个大样。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双泉刘海艳程鹏飞蓝阔周艳杨一鸣徐建斌王群一李宗亮马满兴韩霞周铁锁张文伟李德华杨庆宁李晶晶赵桐玥钱丽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