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自动化
,尤其涉及一种垫圈内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可以检测钢制垫圈内径是否在公差允许范围内,能较快速地淘汰钢制垫圈内径不在公差范围内的工件,并且能将合格内径垫圈、大于合格内径垫圈、小于合格内径的垫圈分类。普通垫圈内径检测装置仅仅可以区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这种装置需要二次检测不合格品,工序多、效率低、耗时长,难以提升对不合格品的利用率,难以满足高效生产的需求。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垫圈内径检测装置由于检测精度及传输机构的技术限制,极易在检测过程中对工件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大大降低了检测的效率与工件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垫圈内径检测装置,以解决自动化地实现对于垫圈内径的检测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垫圈内径检测装置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垫圈内径检测装置,包括:工件传输机构,用于将工件传输至待检位,包括一适于带动工件传输的带轮结构;工件检测机构,用于对工件的内径进行检测的检测组件和适于驱动所述检测组件至待检位的检测驱动组件;以及驱动机构,适于驱动带轮机构运行以及驱动检测驱动组件运行,包括与所述带轮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垫圈内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件传输机构,用于将工件传输至待检位,包括一适于带动工件传输的带轮结构;工件检测机构,用于对工件的内径进行检测的检测组件和适于驱动所述检测组件至待检位的检测驱动组件;以及驱动机构,适于驱动带轮机构运行以及驱动检测驱动组件运行,包括与所述带轮机构相连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与所述检测驱动组件相连的第二驱动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垫圈内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件传输机构,用于将工件传输至待检位,包括一适于带动工件传输的带轮结构;工件检测机构,用于对工件的内径进行检测的检测组件和适于驱动所述检测组件至待检位的检测驱动组件;以及驱动机构,适于驱动带轮机构运行以及驱动检测驱动组件运行,包括与所述带轮机构相连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与所述检测驱动组件相连的第二驱动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圈内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轮结构包括通过一传送带(103)相连的主动转轮(101)和被动转轮(102);所述工件放置于传送带(103)上由传送带(103)进行传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垫圈内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驱动组件包括间隔设置在一根传动轴(201)上的一对凸轮(203)、分别与一对所述凸轮(203)抵接的一对滚轮(205),以及分别与一对滚轮(205)相连的一对连杆(208);所述传动轴(201)的一端固连有适于带动该传动轴(201)旋转的第一锥形齿轮(207);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在一对所述连杆(208)中的其种一个连杆(208)的下端部设有的压杆(209)、在所述压杆(209)的下端部设有一检测探头(210)、一对所述连杆(208)中的另一个连杆(208)的下端部设有的联动杆(213),以及在所述联动杆(213)的下端部垂直设置有一止动销(2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垫圈内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209)和联动杆(213)均与一限位板(217)滑动相连;以及所述压杆(209)穿过所述限位板(217)以指向所述传送带(103);所述联动杆(213)穿过所述限位板(217)以指向所述传送带(103)。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任一项所述的垫圈内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209)上径向地间隔设有若干个检测凹槽(216);以及所述止动销(215)具有一适于朝向工件的开口部。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垫圈内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207)啮合传动的第二锥形齿轮(301)、与该第二锥形齿轮(301)通过一主连接轴(302)相连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颖,赵红顺,余文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