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敞开式有刷直流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8200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敞开式有刷直流电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从内到外依次包括转子、定子和环状的外罩,外罩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前支架和后支架,定子的前端向内凹陷形成两个限位槽一,前支架两端沿径向延伸形成与限位槽一相互配合的连接部一,定子的后端向内凹陷形成两个限位槽二,后支架两端沿径向延伸形成与限位槽二相互配合的连接部二,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均通过螺栓与定子固定连接,定子的外侧面向外延伸形成若干凸起部,外罩的内侧面向内延伸形成与凸起部两侧面相互贴合的隔热块,连接部二与外罩可拆卸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敞开式有刷直流电机,能够有效散热,且稳定性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敞开式有刷直流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敞开式有刷直流电机。
技术介绍
有刷直流电机作为直流电机的一种,一直以来都是低成本应用的可靠选择;其主要结构包括外罩、定子和转子。其中,定子包括壳体和用于产生主磁场的铁氧体,转子包括转轴、钢片和缠绕于钢片上的绕组,转轴的输入端套设有换向器,直流电源的电能依次通过电刷和换向器进入转子内的绕组,产生电枢电流,电枢电流产生的磁场与主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转矩,使电机旋转进而带动负载。现有技术中的有刷直流电机,虽然其成本低廉,但是由于其结构原因,存在以下问题:1、电刷和换向器的接触电阻很大,造成电机整体电阻较大,容易发热,现有的有刷直流电机大多为封闭的圆柱体状,且零部件之间缺少相应的散热机构,机体容易产生高温,使机体性能下降;2、电刷与换向器之间较大的摩擦力容易使机体发生晃动,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敞开式有刷直流电机,能够有效散热,且稳定性更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敞开式有刷直流电机,从内到外依次包括转子、定子和环状的外罩,所述转子中心处设有转轴,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敞开式有刷直流电机,从内到外依次包括转子(1)、定子(2)和环状的外罩(3),所述转子(1)中心处设有转轴(11),其特征是:所述外罩(3)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前支架(4)和后支架(5),所述转轴(11)的一端固定于后支架(5)上,另一端贯穿前支架(4)形成自由端,所述定子(2)的前端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呈中心对称的限位槽一(21),所述前支架(4)两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与限位槽一(21)相互配合的连接部一(41),所述定子(2)的后端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呈中心对称的限位槽二(22),所述后支架(5)两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与限位槽二(22)相互配合的连接部二(51),所述连接部一(41)和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敞开式有刷直流电机,从内到外依次包括转子(1)、定子(2)和环状的外罩(3),所述转子(1)中心处设有转轴(11),其特征是:所述外罩(3)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前支架(4)和后支架(5),所述转轴(11)的一端固定于后支架(5)上,另一端贯穿前支架(4)形成自由端,所述定子(2)的前端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呈中心对称的限位槽一(21),所述前支架(4)两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与限位槽一(21)相互配合的连接部一(41),所述定子(2)的后端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呈中心对称的限位槽二(22),所述后支架(5)两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与限位槽二(22)相互配合的连接部二(51),所述连接部一(41)和连接部二(51)均通过螺栓(6)与定子(2)固定连接,所述定子(2)的外侧面向外延伸形成若干凸起部(23),每个所述凸起部(23)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与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强黄光欣石东阳沈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融兴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