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思念专利>正文

抗震抗冲击加强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8122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抗冲击加强框架,属于建筑构件技术领域。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抗震抗冲击加强框架,主要构件包括相应于室内拐角的拐角连接件,以及分别相应于室内墙体间和墙体与天花板、地板间交界处的竖支撑、横支撑,其中:拐角连接件包括相互垂直的三个连接套筒,上述竖支撑和横支撑端部为相应于连接套筒的插头,上述主要构件通过套筒和插头紧固连接构成主框架;上述竖支撑和横支撑构成的墙面和天花板框架间分别设置有竖向护围和横向护围,其边缘固定于相应竖支撑和横支撑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对建筑物进行有效抗震加强的抗震抗冲击加强框架。(*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抗震抗冲击加强框架,属于建筑构件
该抗震抗冲击加强框架用于安装在房间内部,用于加强目的,在受到破坏 性地震或台风的强烈冲击而造成房屋破损时,可对内部人员进行有效保护 的抗震抗冲击加强框架。(二)
技术介绍
在地震或台风预报发布后,或者主震过后,防余震期间,人们通常要 对建筑物进行结构性加强。目前对建筑物进行结构性加强,也只有木质建 筑才有,对于水泥混凝土建筑,目前还没有好的办法。具体到木质建筑通 常是增加对其进行结构加强的构件,比如采用在柱与柱之间设置斜梁、钉斜支架,安装匸字钉、L型材等各种方法。但对于水泥混凝土建筑,地震预报发布后,或者主震过后,防余震期间,人们不得不搬出固定建筑物, 在空地搭建的帐篷内住宿。但是,上述对建筑物进行结构加强的方法在破坏性地震或台风等引起 的强烈震动的场合,其加强效果并不理想,在连接部,有可能发生构件错 位、破损等,木质建筑物在该连接部位遭到破坏,或者直接造成建筑物的 倒塌。在国外,当飓风来临前几天,人们往往需要大量的木质板材将房门、窗户等紧紧钉住,然而5级飓风的威力足以破坏这些加强装置,造成房间 里面的什物和房子全部被摧毁。目前国内外建筑主要是水泥混凝土建筑,其结构强度高,但韧性差, 在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震场合,容易碎裂,即便是建筑物不 倒,其掉落的碎块也容易伤到人。如果地震震级再大一些,水泥预制板或 者其他建筑材料,从上往下掉落,有一定的速度,直接落到人体上,其冲 击力足以致人伤亡,且上层建筑材料掉落对下层的冲击力和地震波叠加, 容易形成雪崩性质的垮塌。(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目前对木质建筑物进行结构性加强效果不好,且 对水泥混凝土建筑进行结构性加强没有好的办法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对建筑物进行有效抗震加强的抗震抗冲击加强框架。 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该技术抗震抗冲击加强框架,主要构件包括相应于室内拐角的拐 角连接件,以及分别相应于室内墙体间和墙体与天花板、地板间交界处的 竖支撑、横支撑,其中拐角连接件包括相互垂直的三个连接套筒,上述 竖支撑和横支撑端部为相应于连接套筒的插头,上述主要构件通过套筒和 插头紧固连接构成主框架;上述竖支撑和横支撑构成的墙面和天花板框架 间分别设置有竖向护围和横向护围,其边缘固定于相应竖支撑和横支撑上。上述抗震抗冲击加强框架,所述相应于地板的横支撑间设置有横向护围。上述抗震抗冲击加强框架,所述连接套筒设置有用于紧固连接的丝 孔,所述插头相应设置有丝孔;所述竖护围和横护围为一体护围,其包于 所述横支撑和竖支撑外面,通过铆钉紧固。所述同一面的横支撑间和竖支 撑间设置有两端带有插头的辅助支撑,该插头与设置于横支撑或竖支撑上 的连接套紧固连接。所述横支撑和竖支撑中部设置有用于调整其长度的伸 縮机构。上述抗震抗冲击加强框架,所述伸縮机构为螺纹配合的机构,其一部 分为带有柱面回转副的螺杆,另一部分为与其螺纹配合的丝孔,其中螺杆 还设置有用于调整该机构的螺帽。所述伸縮机构还可以采用相互插接的插 头和套筒,两者相应设置有用于调整所述竖支撑或横支撑长度的多个丝孔。上述抗震抗冲击加强框架,所述伸縮机构为螺纹配合的机构,其一部 分为带有柱面回转副的螺杆,另一部分为与其螺纹配合的丝孔,其中螺杆 还设置有用于调整该机构的螺帽。该伸縮机构还可以采用相互插接的插头 和套筒,两者相应设置有用于调整所述竖支撑或横支撑长度的多个丝孔。本技术抗震抗冲击加强框架,其从内部对建筑物进行加强,其通 过竖支撑、横支撑和拐角连接件构成刚性的支撑主框架,其紧靠于相应建 筑体上形成刚性支撑,当地震或台风形成震动时,其可以有效减小建筑物 振幅,从而增强了建筑物的抗震级别。本技术不仅适用于木制建筑, 也是适用于水泥混凝土的建筑,因为目前水泥混凝土建筑的比例更大,从 而使其相对于现有对建筑物进行结构性加强的方式适用范围更大。本技术的拐角连接件包括相互垂直的三个连接套筒,以便于与墙 角相配,而竖支撑和横支撑端部为相应于连接套筒的插头,两者紧固连接构成主框架,这种连接方式拆装方便。为了获得较好地围护,防止建筑物 因震动有部分建筑材料落下,造成人员伤亡,上述竖支撑和横支撑构成的 墙面和天花板框架间分别设置有竖护围和横护围,其边缘固定于相应竖支 撑和横支撑上。同时,护围的存在使得建筑材料刚一掉落,即受到阻碍, 不会造成上层建筑材料掉落形成对下层建筑的冲击力,而避免了雪崩式的 崩塌。即便是建筑物倒塌,其构成的围护结构也能够依靠其自身受力挠曲 的过程,对冲击力进行一些缓冲,从而对人员形成一定的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拐角连接件与横支撑、竖支撑安装结构示意 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伸縮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护围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辅助支撑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拐角连接件,2、连接套筒,3、丝孔,4、插头,5、丝孔,6、 横支撑,7、竖支撑,8、柱面回转副,9、螺帽,10、螺杆,11、丝孔,12、 护围,13、铆钉,14、横向护围,15、竖向护围,16、插头,17、辅助支 撑,18、连接套。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说明书附图1至4,本具体实施方式抗震抗冲击加强框架,其主 要构件包括相应于室内拐角的拐角连接件1,以及分别相应于室内墙体间 和墙体与天花板、地板间交界处的竖支撑7、横支撑6,其中拐角连接件 包括相互垂直的三个连接套筒2,上述竖支撑和横支撑端部为相应于连接 套筒的插头4,上述主要构件通过套筒和插头紧固连接构成主框架;上述 竖支撑和横支撑构成的墙面和天花板框架间分别设置有竖向护围15和横 向护围14,其边缘固定于相应竖支撑和横支撑上。为了使相应于地板的支 撑获得更好的支撑方式,该面的横支撑焊接有角钢或与地板面接触面的钢 板,变横支撑与支撑面的线接触为面接触,从而使框架结构稳定性和承载 能力提高。考虑到如果由于破坏性地震或者台风过于猛烈,可能会造成建筑物倒 塌或者翻转,所述相应于地板的横支撑6间设置有横向护围,从而形成一 个封闭的围护结构,增加人的安全系数。所述连接套筒2设置有用于紧固连接的丝孔3,所述插头相应设置有丝孔5,套接方式比较方便,采用丝孔方式便于螺栓连接,并且相对于丝孔方向直接旋入即可,非常方便。当然也可以采用光孔方式,不过光孔相 对来说还需要螺母与螺栓进行配合才可以进行有效紧固。所述竖护围和横 护围可以选用强度比较高的帆布,为了使其更牢固,采用竖护围和横护围为一体护围12,包紧相应支撑后,通过铆钉13将其紧固于相应支撑上, 然后从铆合点外侧分开即可构成竖护围和横护围。护围还可以采用钢丝网或其他强度比较高的材料。对于跨度比较大的房间,所述同一面的横支撑6间和竖支撑7间设置 有两端带有插头16的辅助支撑17,以对框架结构进行加强,其插头与设 置于横支撑或竖支撑上的连接套18紧固连接。辅助支撑可以设置成平行于 主支撑构件的辅助支撑,也可以设置成与支撑构件构成稳定性更好的三角 支撑样式。因为现有建筑物多采用标准的高度和长度设计,所以本具体实施方式各主要支撑构件——横支撑6和竖支撑7设置成相应于建筑物长度不一的 构件,当然由于其尺寸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震抗冲击加强框架,其特征在于:主要构件包括相应于室内拐角的拐角连接件(1),以及分别相应于室内墙体间和墙体与天花板、地板间交界处的竖支撑(7)、横支撑(6),其中: 拐角连接件包括相互垂直的三个连接套筒(2),上述竖支撑和横支撑端部为相应于连接套筒的插头(4),上述主要构件通过套筒和插头紧固连接构成主框架; 上述竖支撑和横支撑构成的墙面和天花板框架间分别设置有竖向护围(15)和横向护围(14),其边缘固定于相应竖支撑和横支撑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思念杨思祖刘世栋刘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杨思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