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分离排污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7839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油气分离排污桶,通过多个隔板的单边缺口结构依次错位设置,从而形成油气的S型曲线流动通道;进气管的出气口通过最底部隔板的单边缺口结构相对设置;排气管设置桶体的顶部,并与桶体连通;排气管的顶端开口处设有端盖,排气管的顶部周向侧边还设有多个出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多级油气分离方式,达到分离油和气目的,压力油气经过进液口进入到桶内,油气经过桶底板和多层隔板进行油气分离,分离出的气体经过出气孔排出,分离速度快,且大大减缓了气体的流速,也大大减少了气体的含油量,更加环保。本装置结构简单,可重复利用,经济实用,便于移动管理和操作,使用灵活,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适合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气分离排污桶
本技术涉及油气分离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高压空气压缩机油气分离排污桶。
技术介绍
高压空气压缩机将大气压力下空间经多级活塞压缩成高压下压缩空气,活塞高速往复式运转需要润滑油。在活塞高速过程中,部分润滑油通过一定的压力形成油雾状并与空气混合,以致排出的气体中混合有难以分离的油雾,而排放的气体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对自然环境和工作环境有很大危害,且不利于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高压空气压缩机的油气分离排污桶,该排污桶结构优化设计,采用多级油气分离方式,达到分离油和气目的,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油气分离排污桶,包括桶体、进气管、排气管和手动开闭阀;所述桶体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隔板,所述隔板的一侧边与所述桶体内壁形成单边缺口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隔板的单边缺口结构依次错位设置,从而形成油气的S型曲线流动通道;所述桶体通过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与高压空气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出气口通过最底部隔板的单边缺口与桶体底板相对设置;所述排气管设置于所述桶体的顶部,并与所述桶体连通;所述排气管的顶端开口处设有端盖,所述排气管的顶部周向侧边还设有多个出气孔;所述手动开闭阀设置在所述桶体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桶体的顶部还设有把手。进一步地,所述桶体为长方体中空桶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为L型弯管状结构;所述进气管设置在所述桶体的侧边。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排气管阵列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述隔板设有四个。进一步的,所述桶体为不锈钢材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采用多级油气分离方式,达到分离油和气目的,压力油气经过进液口进入到桶内,油气经过桶底板和多层隔板进行油气分离,分离出的气体经过出气孔排出,分离速度快,且大大减缓了气体的流速,也大大减少了气体的含油量,更加环保。2、本技术结构简单,可重复利用,经济实用,便于移动管理和操作,使用灵活,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适合广泛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和油气流向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标号说明:1、桶体;2、进气管;3、排气管;31、端盖;32、出气孔;4、手动开闭阀;5、隔板;6、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附图1、图2、图3和图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油气分离排污桶,包括桶体1、进气管2、排气管3和手动开闭阀4;所述桶体1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隔板5,所述隔板5的一侧边与所述桶体1内壁形成单边缺口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隔板5的单边缺口结构依次错位设置,从而形成油气的S型曲线流动通道;所述桶体1通过所述进气管2的进气口与高压空气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进气管2的出气口通过最底部隔板5的单边缺口与桶体底板相对设置;所述排气管3设置于所述桶体1的顶部,并与所述桶体1连通;所述排气管3的顶端开口处设有端盖31,所述排气管3的顶部周向侧边还设有多个出气孔32;所述手动开闭阀4设置在所述桶体1的底部。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桶体1的顶部还设有把手6,方便对排污桶的移动管理和操作。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桶体1为长方体中空桶状结构。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进气管2为L型弯管状结构;所述进气管2设置在所述桶体1的侧边。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排气管3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排气管3阵列均匀分布。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隔板5设有四个。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桶体1为不锈钢材料制成。本技术以桶体为载体,设置带有手动开闭阀(亦可为排污口)及多个排气口,桶体内部设置有多道隔板,油气分离桶上有个油气进油管,油气入口穿过隔板深入到桶体底部合适位置;所述桶体承受油气所产生压力,油气入口进入到桶体内喷射到桶体底板处进行油气第一次分离,反弹的油气经上面多道隔板进行多次油气分离,隔板使排出的油气经多次冷却凝结形成液态状,最后被分离的气体通过排气口排放到大气中,经多道分离后排出的是气体;通过隔板上下错位布置,且缺口的尺寸较小,油气沿着回旋曲线排出,做到分离快速,大大减少了排出气体中的油份;再通过所述排气管的顶端开口处设有端盖,所述排气管的顶部周向侧边还设有多个出气孔,实现在气体最终排除时,气体从侧边的较小的出气孔排除,分离速度快,大大减缓了气体的流速,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气体的含油量,更加环保。本技术的压力油气经过进液口进入到桶内,油气经过桶底板和多层隔板进行油气分离,分离出的气体经过出气孔排出,残余到桶内的油液可通过排污口排出,来实现多级油气分离;本技术结构简单,可重复利用,经济实用,便于移动管理和操作,使用灵活,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适合广泛推广。需要说明的是,手动开闭阀为手动球阀结构,为常见的开关阀结构,此处不再详述。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油气分离排污桶,其特征在于:油气分离排污桶,包括桶体(1)、进气管(2)、排气管(3)和手动开闭阀(4);所述桶体(1)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隔板(5),所述隔板(5)的一侧边与所述桶体(1)内壁形成单边缺口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隔板(5)的单边缺口结构依次错位设置,从而形成油气的S型曲线流动通道;所述桶体(1)通过所述进气管(2)的进气口与高压空气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进气管(2)的出气口通过最底部隔板(5)的单边缺口与桶体底板相对设置;所述排气管(3)设置于所述桶体(1)的顶部,并与所述桶体(1)连通;所述排气管(3)的顶端开口处设有端盖(31),所述排气管(3)的顶部周向侧边还设有多个出气孔(32);所述手动开闭阀(4)设置在所述桶体(1)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油气分离排污桶,其特征在于:油气分离排污桶,包括桶体(1)、进气管(2)、排气管(3)和手动开闭阀(4);所述桶体(1)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隔板(5),所述隔板(5)的一侧边与所述桶体(1)内壁形成单边缺口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隔板(5)的单边缺口结构依次错位设置,从而形成油气的S型曲线流动通道;所述桶体(1)通过所述进气管(2)的进气口与高压空气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进气管(2)的出气口通过最底部隔板(5)的单边缺口与桶体底板相对设置;所述排气管(3)设置于所述桶体(1)的顶部,并与所述桶体(1)连通;所述排气管(3)的顶端开口处设有端盖(31),所述排气管(3)的顶部周向侧边还设有多个出气孔(32);所述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军屈朝峰孙伟
申请(专利权)人:明光浩淼安防科技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