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板式道床精调车调整装置的承载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7645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板式道床精调车调整装置的承载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上部承载架与下部承载架构成的承载架主体,上部承载架(2)为水平分布,在上部承载架(2)下方设有下部承载架(1),在上部承载架(2)两端设有与精调车上的支撑装置对应配合的滑块(2a),在上部承载架(2)上设有主油缸(3),主油缸(3)输出轴的端部与设置在下部承载架(1)内的调整装置连接配合,在下部承载架(1)上设有电机(1a),在电机(1a)一端设有齿轮箱(1b),在齿轮箱(1b)内设有传动轴(1c),在传动轴(1c)上至少设有一个与支撑装置上齿条对应配合的齿轮(1d)。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调整装置水平、垂直移动流畅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板式道床精调车调整装置的承载架
:本技术涉及板式道床精调车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用于板式道床精调车调整装置的承载架。
技术介绍
:在板式轨道施工建设中,需要大量的预制板式道床。由于没有专用运输设备,目前在隧道内运输预制板式道床时,大都先是通过龙门吊将其吊至转运车上,待转运车运行至卸载区后,再利用龙门吊将其从转运车上吊下,并吊至指定位置放置。这种运输方式不仅占用较多人力、物力资源,而且效率低下,延长了轨道建设的周期。因此,本公司之前开发出申请号为201610426365.x的专利,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承载架上的齿轮与支撑总成上齿条之间的磨损较快,承载架在支撑总成上移动的不够流畅,调整装置中的油缸输出行程较长,对油缸输出行程要求过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板式道床精调车调整装置的承载架。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板式道床精调车调整装置的承载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上部承载架与下部承载架构成的承载架主体,所述的上部承载架为水平分布,在上部承载架下方设有下部承载架,在上部承载架的两端设有与精调车上的支撑装置对应配合的滑块,在上部承载架中心处设有主油缸,主油缸输出轴的端部与设置在下部承载架内的调整装置连接配合,在下部承载架上设有电机,在电机一端设有齿轮箱,在齿轮箱内穿设有传动轴,在传动轴上至少设有一个与支撑装置上齿条对应配合的齿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的下部承载架内设有一组与调整装置对应配合的滑轨。在下部承载架的下端部设有与精调车上的支撑装置对应配合的导轮。在下部承载架的下端部设有一组与调整装置对应配合的限位块。技术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调整装置水平移动流畅,使得调整装置具备了垂直移动的功能,保证了调整装置工作时的稳定性,有效的降低了油缸的输出行程,在保证吊装效果的前提下,还降低对油缸体积功率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与调整装置装配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承载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一种用于板式道床精调车调整装置的承载架,它包括有由上部承载架2与下部承载架1构成的承载架主体,所述的上部承载架2为水平分布,在上部承载架2下部的两端设有与精调车的支撑装置(图中未显示)对应配合的滑块2a。这使得上部承载架能跨接在支撑装置上的一对滑轨上。在上部承载架2下方设有下部承载架1,所述的下部承载架1包括竖直分布的左外框1-1、右外框1-2、前外框1-3以及后外框1-4,且所述的左外框1-1、右外框1-2、前外框1-3以及后外框1-4依次相连,从而形成一个矩形的围框。所述的左外框1-1、右外框1-2、前外框1-3以及后外框1-4的顶端均与上部承载架2连接。在上部承载架2中心处设有一个竖直分布的主油缸3,主油缸3输出轴竖直向下伸入下部承载架1内部,在主油缸3输出轴的下端连接有调整装置5。在左外框1-1和右外框1-2的内侧均设有竖直分布的滑轨1e。所述滑轨1e与调整装置5外框上的纵向滑块对应配合。在前外框1-3上设有电机1a,在电机1a一端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箱1b,在齿轮箱1b内穿设有传动轴1c,在所述传动轴1c两端的端部分别设有一个齿轮1d,所述的齿轮1d与图中未显示的支撑装置上齿条对应配合。通过电机带动齿轮与齿条配合,带动承载架主体在图中未显示的支撑装置的一对滑轨上移动。在左外框1-1和右外框1-2的下端设有一对与调整装置5外框上的悬臂对应配合的限位块6。这使得调整装置5下降到一定距离后,其外框上的悬臂就会搭接在限位块上,限位块在限制了调整装置的移动的同时,也承担了整个调整装置的重量,同时在每个限位块6的内侧均设有斜面6a,通过斜面6a增大限位块与吊装置5外框上的悬臂的接触面有效的降低悬臂与限位块接触时的振动和接触面的压力。有效的确保了调整装置在对预制道床调整时的工作稳定性,而且由于调整装置在承载架主体内下降了一定距离再对预制道床进行调整作业,因此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调整装置中的油缸输出行程较长,造成的调整过程稳定性差,对调整装置中的油缸体积要求较大等问题。在左外框1-1和右外框1-2下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导轮4,所述的导轮4的部分轮面伸出下部承载架1,以便与精调车上的支撑装置的内滑道形成对应配合。使得承载架主体在图中未显示的支撑装置上移动时更加流畅平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板式道床精调车调整装置的承载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上部承载架(2)与下部承载架(1)构成的承载架主体,所述的上部承载架(2)为水平分布,在上部承载架(2)下方设有下部承载架(1),在上部承载架(2)的两端设有与精调车上的支撑装置对应配合的滑块(2a),在上部承载架(2)中心处设有主油缸(3),主油缸(3)输出轴的端部与设置在下部承载架(1)内的调整装置连接配合,在下部承载架(1)上设有电机(1a),在电机(1a)一端设有齿轮箱(1b),在齿轮箱(1b)内穿设有传动轴(1c),在传动轴(1c)上至少设有一个与支撑装置上齿条对应配合的齿轮(1d)。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板式道床精调车调整装置的承载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上部承载架(2)与下部承载架(1)构成的承载架主体,所述的上部承载架(2)为水平分布,在上部承载架(2)下方设有下部承载架(1),在上部承载架(2)的两端设有与精调车上的支撑装置对应配合的滑块(2a),在上部承载架(2)中心处设有主油缸(3),主油缸(3)输出轴的端部与设置在下部承载架(1)内的调整装置连接配合,在下部承载架(1)上设有电机(1a),在电机(1a)一端设有齿轮箱(1b),在齿轮箱(1b)内穿设有传动轴(1c),在传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恒鹤钟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兴宇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