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雨刮器喷嘴角度调整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7435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雨刮器喷嘴角度调整工具,包括:一个环状的手持部、一根中空长管状的第一力臂、一个中空两端开口的平口螺丝刀头、一根圆柱形的第二力臂、一个圆锥形刀头、一个用于驱动圆锥形刀头伸缩的伸缩装置;第一力臂的一端与手持部连接,平口螺丝刀头与第一力臂远离手持部的一端连接,第二力臂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力臂内部,圆锥形刀头与第二力臂远离手持部的一端连接,伸缩装置设置于第一力臂内部,第一力臂与手持部连接时的总长为5‑6cm,手持部的内径为2‑2.5c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携小巧,在转动时形成的力矩较小,使用起来方便省力,避免了在使用时对汽车造成刮伤,并且避免了因力矩过大而损坏雨刮器喷嘴的状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雨刮器喷嘴角度调整工具
本技术涉及汽车维修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雨刮器喷嘴角度调整工具。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生产过程中要求装配具备一致性,以确保产品质量。雨刮喷嘴用于将水喷到汽车风挡玻璃上,打开雨刮后能够清理风挡玻璃上的污渍,以保证驾驶员的视野清晰。如雨刮喷嘴角度调整不好,喷水位置高低左右不一,雨刷不能及时清理污渍,将影响驾驶员的视野清晰度,不能保证行车安全。目前,汽车装配调试线上,各总装车间均无合适的调整工具,一般员工多采用传统螺丝刀进行调整;这样不仅浪费工时,工作效率低下,还极易因为传统工具的体积过大而导致在调整过程损坏车辆漆面,并且传统工具对于雨刮器的喷嘴来说调整力矩过大,极易损坏雨刮器喷嘴,达不到质量技术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快速调整雨刮器喷嘴角度、保证产品一致性、提高整车安全的汽车雨刮器喷嘴角度调整工具。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汽车雨刮器喷嘴角度调整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手持部,为环状;一第一力臂,为中空长管状;所述第一力臂的一端与所述手持部连接;一平口螺丝刀头,所述平口螺丝刀头中空两端开口,所述平口螺丝刀头与所述第一力臂远离手持部的一端连接;一第二力臂,为圆柱形;所述第二力臂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力臂内部;一圆锥形刀头,所述圆锥形刀头与所述第二力臂远离所述手持部的一端连接;一用于驱动所述圆锥形刀头伸缩的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力臂内部;所述第一力臂与所述手持部连接时的总长为5-6cm,所述手持部的内径为2-2.5c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所述圆锥形刀头位于所述平口螺丝刀头外部时,向下按压所述伸缩装置上端,所述伸缩装置驱动所述圆锥形刀头缩进所述平口螺丝刀头内部;当所述圆锥形刀头位于所述平口螺丝刀头内部时,向下按压所述伸缩装置上端,所述伸缩装置将所述圆锥形刀头从所述平口螺丝刀头内部推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装置包括按压块、中空两端开口的推杆、中空两端开口的分度转筒、中空下端开口的滑抓套、弹性体;所述第一力臂上端外侧向内切割形成一个滑槽,所述滑槽内与所述第一力臂滑动连接有一个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一力臂内部的一端与所述按压块连接,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一力臂外侧的一端连接有一个拨块;所述推杆上端内侧向外切割形成一个第一置物台,所述按压块下端于所述第一置物台上端插在所述推杆内部,环绕所述推杆下端侧壁等间距设置有四个压条,所述推杆下端内侧向外切割形成一个第三置物台;所述分度转筒通过固定块与所述第一力臂连接,所述分度转筒下端向上切割形成四个与所述压条相匹配的分度抓深槽,所述分度转筒下端等间距设置有四个分度抓浅槽;所述推杆从所述分度转筒下端插入所述分度转筒内部时,所述压条插入所述分度抓深槽内;环绕所述滑抓套外侧等间距设置有四个与所述分度抓深槽相匹配的滑抓,所述滑抓套上端于所述第三置物台下端插入所述推杆内部时,所述滑抓插入所述分度抓深槽内;所述第二力臂上端从所述滑抓套下端插入滑抓套内部,所述第二力臂两侧相对设置有一个限位块,所述平口螺丝刀头上端向下切割形成一个第二置物台,所述弹性体环绕所述第二力臂设置于所述第二置物台与限位块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所述圆锥形刀头位于所述平口螺丝刀头外部时,所述弹性体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滑抓卡在所述分度抓浅槽内;向下拨动所述拨块,所述滑块驱动所述按压块同步向下滑动,所述按压块驱动所述推杆向下滑动,所述压条将所述滑抓从所述分度抓浅槽内顶出,所述弹性体对所述限位块有一个向上的推力,所述第二力臂在推力的作用下推动所述滑抓插入所述分度抓深槽内,同步地所述圆锥形刀头收入所述平口螺丝刀头内部;当所述圆锥形刀头位于所述平口螺丝刀头内部时,向下拨动所述拨块,所述滑块驱动所述按压块同步向下滑动,所述按压块驱动所述推杆向下滑动,所述压条将所述滑抓从所述分度抓深槽内顶出,所述滑抓套推动所述第二力臂向下滑动,所述第二力臂驱动所述圆锥形刀头从所述平口螺丝刀头内部伸出,并使得所述弹性体处于压缩状态,此时弹性体对所述限位块有一个向上的推力,所述第二力臂在所推力的作用下推动所述滑抓插入所述分度抓浅槽内,所述圆锥形刀头保持位于所述平口螺丝刀头外部的状态。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力臂下端设置有一个中空且带有外螺纹的螺纹头,所述平口螺丝刀头上端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螺纹头与所述平口螺丝刀头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对第一力臂内部的结构进行检修更换,拆卸方便。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持部外侧设置有一个辅助力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食指插入所述手持部内部时,用大拇指按住所述辅助力臂再转动所述手持部,减少了所述手持部对食指的剪切作用力,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省力。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汽车雨刮器喷嘴的角度调整工作提供了一个合适的调整工具,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所述的汽车雨刮器喷嘴角度调整工具便携小巧,在转动时形成的力矩较小,使用起来方便省力,避免了在使用时对汽车造成刮伤,并且避免了因力矩过大而损坏雨刮器喷嘴的状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图;图2主要用于展示第一力臂内部的结构;图3是图2中B的放大图;图4是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分度转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滑抓套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平口螺丝刀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手持部;2、第一力臂;3、平口螺丝刀头;4、第二力臂;5、圆锥形刀头;6、伸缩装置;11、辅助力臂;21、螺纹头;22、滑槽;23、滑块;24、拨块;31、内螺纹;32、第二置物台;41、限位块;61、按压块;62、分度转筒;63、推杆;64、滑抓套;65、弹性体;621、分度抓深槽;622、分度抓浅槽;623、固定块;631、第一置物台;632、压条;633、第三置物台;641、滑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一种汽车雨刮器喷嘴角度调整工具,如图1、2、7所示,包括一个内径为2-2.5cm的环状手持部1,手持部1的外侧连接有一个弧形的辅助力臂11,手持部1下端连接有一根中空管状的第一力臂2,第一力臂2的下端设置有一个中空且带有外螺纹的螺纹头21,第一力臂2通过螺纹头21连接有一个带有内螺纹31的平口螺丝刀头3,平口螺丝刀头3的上端向下切割形成一个第二置物台32;采用平口螺丝刀头3直接转动雨刮器喷嘴上的螺丝便可完成对雨刮器喷嘴角度的调整。如图1、2、5所示,第一力臂2内侧通过固定块623连接有一个中空两端开口的分度转筒62,分度转筒62的下端向上切割形成四个环绕分度转筒62等间距设置的分度抓深槽621,环绕分度转筒62下端等间距设置有四个分度抓浅槽622。如图1、2、4、5所示,分度转筒62内插设有一根中空两端开口的推杆63,推杆63的下端外侧等间距设置有四个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雨刮器喷嘴角度调整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手持部(1),为环状;一第一力臂(2),为中空长管状;所述第一力臂(2)的一端与所述手持部(1)连接;一平口螺丝刀头(3),所述平口螺丝刀头(3)中空两端开口,所述平口螺丝刀头(3)与所述第一力臂(2)远离手持部(1)的一端连接;一第二力臂(4),为圆柱形;所述第二力臂(4)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力臂(2)内部;一圆锥形刀头(5),所述圆锥形刀头(5)与所述第二力臂(4)远离所述手持部(1)的一端连接;一用于驱动所述圆锥形刀头(5)伸缩的伸缩装置(6),所述伸缩装置(6)设置于所述第一力臂(2)内部;所述第一力臂(2)与所述手持部(1)连接时的总长为5‑6cm,所述手持部(1)的内径为2‑2.5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雨刮器喷嘴角度调整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手持部(1),为环状;一第一力臂(2),为中空长管状;所述第一力臂(2)的一端与所述手持部(1)连接;一平口螺丝刀头(3),所述平口螺丝刀头(3)中空两端开口,所述平口螺丝刀头(3)与所述第一力臂(2)远离手持部(1)的一端连接;一第二力臂(4),为圆柱形;所述第二力臂(4)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力臂(2)内部;一圆锥形刀头(5),所述圆锥形刀头(5)与所述第二力臂(4)远离所述手持部(1)的一端连接;一用于驱动所述圆锥形刀头(5)伸缩的伸缩装置(6),所述伸缩装置(6)设置于所述第一力臂(2)内部;所述第一力臂(2)与所述手持部(1)连接时的总长为5-6cm,所述手持部(1)的内径为2-2.5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雨刮器喷嘴角度调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6)包括按压块(61)、中空两端开口的推杆(63)、中空两端开口的分度转筒(62)、中空下端开口的滑抓套(64)、弹性体(65);所述第一力臂(2)上端外侧向内切割形成一个滑槽(22),所述滑槽(22)内与所述第一力臂(2)滑动连接有一个滑块(23),所述滑块(23)位于所述第一力臂(2)内部的一端与所述按压块(61)连接,所述滑块(23)位于所述第一力臂(2)外侧的一端连接有一个拨块(24);所述推杆(63)上端内侧向外切割形成一个第一置物台(631),所述按压块(61)下端于所述第一置物台(631)上端插在所述推杆(63)内部,环绕所述推杆(6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国富高窦平赵昌涛廖辉湘贺利涛陈勤飞曹良刚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