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文燕专利>正文

一种给水排水澄清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6751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给水排水澄清池装置,其结构包括基座、澄清池边框、澄清池内护架、支撑杆、给水管、安装座、搅拌机扇叶、搅拌机、电机、过滤器、出水管、排污管、污水阻流器,基座顶端与澄清池边框底端相贴合,澄清池内护架与澄清池边框同一轴心,给水管嵌入安装于澄清池边框上,支撑杆与安装座相焊接,搅拌机嵌入安装于安装座上,搅拌机与电机同一轴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给水排水澄清池装置,结构上设有污水阻流器,澄清池底部的沉泥污水经过导流管内的导流槽由排污管排出,要倒流时,污水冲击阻流挡板,使得阻流挡板克服弹簧的弹力将导流管推进阻流架,使得污水不容易倒流进澄清池内部,保证了内部清水的澄清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给水排水澄清池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给水排水澄清池装置,属于澄清池

技术介绍
澄清池中起到截留分离杂质颗粒作用的介质是呈悬浮状的泥渣,在澄清池中,沉泥被提升起来并使之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高浓度的稳定活性泥渣层,该层悬浮物浓度约在三~十g/L,原水在澄清池中由下向上流动,泥渣层由于重力作用可在上升水流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原水通过泥渣悬浮层时,利用接触絮凝原理,原水中的悬浮物便被泥渣悬浮层阻留下来,使水获得澄清,清水在澄清池上部被收集。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320681742.6的一种种水力循环澄清池装置,它包括进水管和分离室,进水管依次与喷嘴、喉管、第一反应室以及第一反应室外部的第二反应室连接,所述第一反应室内设有搅拌装置,但是该现有技术由于给水排水澄清池在对浑浊的污水进行排放时,污水容易倒流进澄清池内部,影响内部清水的澄清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给水排水澄清池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由于给水排水澄清池在对浑浊的污水进行排放时,污水容易倒流进澄清池内部,影响内部清水的澄清度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给水排水澄清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基座(1)、澄清池边框(2)、澄清池内护架(3)、支撑杆(4)、给水管(5)、安装座(6)、搅拌机扇叶(7)、搅拌机(8)、电机(9)、过滤器(10)、出水管(11)、排污管(12)、污水阻流器(13),所述基座(1)顶端与澄清池边框(2)底端相贴合,所述澄清池内护架(3)与澄清池边框(2)同一轴心,所述给水管(5)嵌入安装于澄清池边框(2)上,所述支撑杆(4)与安装座(6)相焊接,所述搅拌机(8)嵌入安装于安装座(6)上,所述搅拌机(8)与电机(9)同一轴心,所述过滤器(10)嵌入安装于出水管(11)上,所述排污管(12)与污水阻流器(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水排水澄清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基座(1)、澄清池边框(2)、澄清池内护架(3)、支撑杆(4)、给水管(5)、安装座(6)、搅拌机扇叶(7)、搅拌机(8)、电机(9)、过滤器(10)、出水管(11)、排污管(12)、污水阻流器(13),所述基座(1)顶端与澄清池边框(2)底端相贴合,所述澄清池内护架(3)与澄清池边框(2)同一轴心,所述给水管(5)嵌入安装于澄清池边框(2)上,所述支撑杆(4)与安装座(6)相焊接,所述搅拌机(8)嵌入安装于安装座(6)上,所述搅拌机(8)与电机(9)同一轴心,所述过滤器(10)嵌入安装于出水管(11)上,所述排污管(12)与污水阻流器(13)同一轴心,所述污水阻流器(13)嵌入安装于澄清池边框(2)上,所述污水阻流器(13)包括保护外壳(1301)、阻流架(1302)、导流管(1303)、导流槽(1304)、阻流挡板(1305)、限位滑块(13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燕
申请(专利权)人:黄文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