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748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和具有其的车辆,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包括转向管柱、传动部和驱动部,转向管柱包括上柱管和下柱管,下柱管与上柱管螺纹相连,传动部套设固定在转向管柱外,驱动部适于驱动传动部绕转向管柱的中心轴线转动,以使上柱管相对下柱管沿轴向移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可以保证上柱管相对下柱管沿轴向移动时保证转向管柱受力均衡,防止转向管柱单侧磨损过大,保证转向管柱高度的调节平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为方便不同身高的人驾驶车辆,车辆的方向盘的高度可通过调节方向盘下方连接的转向管柱的整体高度进行调节。相关技术中,转向管柱包括互相连接上柱管和下柱管,上柱管的一侧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沿上柱管轴向设置的丝杠,同时上柱管固定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套设在丝杆上并与丝杆螺纹连接。电机通过驱动丝杠转动,可以令固定支架沿丝杠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带动上柱管相对下柱管轴向移动,从而增加转向管柱的整体高度。该方案中,由于固定支架位于上柱管外侧,上柱管容易受到来自固定支架单侧的外力挤压,导致与上柱管连接的下柱管的单侧磨损增加,长时间使用存在异响隐患,同时影响调节的平顺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调节平顺性的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包括转向管柱、传动部和驱动部,所述转向管柱包括上柱管和下柱管,所述下柱管与所述上柱管螺纹相连,所述传动部套设固定在所述转向管柱外,所述驱动部适于驱动所述传动部绕所述转向管柱的中心轴线转动,以使所述上柱管相对所述下柱管沿轴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传动部为蜗轮,所述驱动部包括电机和蜗杆,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蜗杆同轴连接,所述蜗轮适于与所述蜗杆配合。进一步地,所述传动部套设固定在所述下柱管的下部,所述下柱管的下侧设有保护壳体,所述电机与所述保护壳体固定,所述蜗杆支承在所述保护壳体上。进一步地,所述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还包括上柱管支架,所述上柱管支架与车辆的车身固定,所述上柱管穿设所述上柱管支架,所述上柱管支架适于在径向上对所述上柱管限位而在轴向上允许所述上柱管相对所述上柱管支架移动。进一步地,所述上柱管支架具有沿所述上柱管的轴向延伸的通槽,所述上柱管的周面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适于在所述通槽内沿所述轴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还包括中间轴,所述中间轴的上端与所述车辆的方向盘固定,所述中间轴沿轴向依次在内部贯穿所述上柱管与所述下柱管,所述中间轴在所述上柱管内套设固定有上轴承,且所述上轴承与所述上柱管固定,所述中间轴在所述下柱管内套设有下轴承,且所述下轴承与所述下柱管固定,所述中间轴沿轴向相对所述下柱管可移动。进一步地,所述上轴承位于所述上柱管的上端,所述下轴承位于所述下柱管的下端。进一步地,所述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还包括下轴管,所述下轴管位于所述下柱管的下方并对所述车辆传递转向力矩,所述中间轴向下穿出所述下柱管后套设定位在所述下轴管内,其中,所述下轴管随所述中间轴可转动,且所述中间轴在所述下柱管内可轴向移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具有以下优势:根据本技术的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通过令传动部套设固定在转向管柱外并绕转向管柱的中心轴线转动,可以保证上柱管相对下柱管沿轴向移动时保证转向管柱受力均衡,防止转向管柱单侧磨损过大,保证转向管柱高度的调节平顺。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种所述的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车辆具有以下优势:根据本技术的车辆,通过设置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保证转向管柱高度的调节平顺,提高驾驶员的用车体验,同时减小了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在高度调节时的磨损度,提高了车辆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的内部配合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100,转向管柱1,上柱管11,限位凸起111,下柱管12,蜗轮2,驱动部3,电机31,蜗杆32,上柱管支架4,通槽41,中间轴5,下轴承6,下轴管7。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下面参考图1和图2并结合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100。如图1和图2所示,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100可以包括转向管柱1、传动部(例如蜗轮22)和驱动部3,转向管柱1可以沿上下方向或斜向下方向设置并支撑在车辆的方向盘下方,转向管柱1可以包括上柱管11和下柱管12,上柱管11的下端可以与下柱管12套接,且下柱管12可以与上柱管11螺纹相连,通过令上柱管11相对下柱管12拧动,可以改变上柱管11与下柱管12之间重合的长度,进而改变支撑在方向盘下方的转向管柱1的总长度,以改变方向盘的高度。如图1和图2所示,传动部可以套设固定在转向管柱1外,驱动部3可以驱动传动部绕转向管柱1的中心轴线转动,以使上柱管11相对下柱管12沿轴向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在调整方向盘的高度时,上柱管11和下柱管12的一个可以限制周向转动,另一个可以套设固定有传动部并可以周向转动,从而在传动部绕转向管柱1的中心轴线转动时,上柱管11和下柱管12可以相对转动,以使上柱管11相对下柱管12沿轴向移动,从而改变上柱管11与下柱管12之间重合的长度。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100,通过令传动部套设固定在转向管柱1外并绕转向管柱1的中心轴线转动,可以保证上柱管11相对下柱管12沿轴向移动时保证转向管柱1受力均衡,防止转向管柱1单侧磨损过大,保证转向管柱1高度的调节平顺。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传动部可以为蜗轮2,蜗轮2可以套设在转向管柱1上,驱动部3可以包括电机31和蜗杆32,电机31的输出轴可以与蜗杆32同轴连接,蜗轮2可以与蜗杆32配合。例如,电机31正转可以通过蜗杆32带动蜗轮2转动,以使上柱管11相对下柱管12远离,电机31反转可以通过蜗杆32带动蜗轮2转动,以使上柱管11相对下柱管12靠近。由此可以改变上柱管11与下柱管12之间重合的长度。此外,蜗轮2和蜗杆32之间还具有自锁功能,从而在电机31的输出轴停止转动时,保证上柱管11相对下柱管12不会转动,从而保证方向盘此时高度固定,便于驾驶员操作方向盘。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蜗杆32套设固定在下柱管12的下部,蜗杆32在驱动下柱管12相对上柱管11转动时,可以驱动上柱管11沿轴向向上或向下运动,进而改变方向盘的高度。下柱管12的下侧可以设有保护壳体,保护壳体可以罩设在下柱管12的下部外,以对下柱管12以及下柱管12下方的传动部件进行保护。电机31可以与保护壳体固定,蜗杆32可以支承在保护壳体上。由此,无需另外设置固定电机31和支承蜗杆32的支架,节约了制造成本。具体地,如图1所示,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100还可以包括上柱管支架4,上柱管支架4可以与车辆的车身固定,上柱管11可以穿设上柱管支架4,上柱管支架4可以在径向上对上柱管11限位而在轴向上允许上柱管11相对上柱管支架4移动。由此,上柱管支架4可以保证上柱管11在相对下柱管12转动时进行径向摆动,保证方向盘的转动轴心不会偏离。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管柱(1),所述转向管柱(1)包括:上柱管(11)和下柱管(12),所述下柱管(12)与所述上柱管(11)螺纹相连;传动部,所述传动部套设固定在所述转向管柱(1)外;驱动部(3),所述驱动部(3)适于驱动所述传动部绕所述转向管柱(1)的中心轴线转动,以使所述上柱管(11)相对所述下柱管(12)沿轴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管柱(1),所述转向管柱(1)包括:上柱管(11)和下柱管(12),所述下柱管(12)与所述上柱管(11)螺纹相连;传动部,所述传动部套设固定在所述转向管柱(1)外;驱动部(3),所述驱动部(3)适于驱动所述传动部绕所述转向管柱(1)的中心轴线转动,以使所述上柱管(11)相对所述下柱管(12)沿轴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为蜗轮(2),所述驱动部(3)包括:电机(31)和蜗杆(32),所述电机(31)的输出轴与所述蜗杆(32)同轴连接,所述蜗轮(2)适于与所述蜗杆(32)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2)套设固定在所述下柱管(12)的下部,所述下柱管(12)的下侧设有保护壳体,所述电机(31)与所述保护壳体固定,所述蜗杆(32)支承在所述保护壳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柱管支架(4),所述上柱管支架(4)与车辆的车身固定,所述上柱管(11)穿设所述上柱管支架(4),所述上柱管支架(4)适于在径向上对所述上柱管(11)限位而在轴向上允许所述上柱管(11)相对所述上柱管支架(4)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转向管柱调节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柱管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大卫孙玉王轶群许兆伟朱瑞廷王彬彬贾凯敏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