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743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儿童推车,折叠方便且折叠后的体积较小。一种儿童推车,包括车架及前轮组件、后轮组件,车架包括侧支架,侧支架包括:推杆;前支架,上端部和推杆的下端部相转动连接;底架,前端部和前支架的下端部相转动连接;侧扶手,后端部和推杆相转动连接;连接杆,连接杆可转动地连接于前支架,且上端部和侧扶手的前端部相转动连接;撑杆,上端部和连接杆的下端部相转动连接,撑杆的下端部和底架相转动连接;推杆、侧扶手、连接杆及前支架形成一个四连杆机构,连接杆、前支架、底架及撑杆形成另一个四连杆机构;当车架在折叠状态时,推杆的上端部和底架的上端部相靠拢,推杆的下端部及前支架的上端部和底架的后端部靠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儿童推车
本技术涉及儿童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儿童推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为了便于运输或存放,儿童推车通常设计为可折叠式的。可折叠的儿童推车一般包括具有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的侧支架、设置于所述侧支架底前部的前轮组件、设置于所述侧支架底后部的后轮组件、设置于所述侧支架上的坐兜。现有的儿童推车的侧支架种类繁多,侧支架的杆件的数目不同、各杆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连接位置不同,从而折叠原理与折叠方式各不相同。而避免折叠的体积庞大且笨重以及携带不方便,使车架折叠方便、折叠后体积小则是儿童推车设计者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儿童推车,折叠方便且折叠后的体积较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车架及设于所述车架底部的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所述车架包括侧支架,所述侧支架包括:推杆;前支架,所述前支架的上端部和所述推杆的下端部通过第一枢轴相转动连接;底架,所述底架的前端部和所述前支架的下端部通过第二枢轴相转动连接;侧扶手,所述侧扶手后端部和所述推杆通过第三枢轴相转动连接;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通过第四枢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架,且所述连接杆的上端部和所述侧扶手的前端部通过第五枢轴相转动连接;撑杆,所述撑杆的上端部和所述连接杆的下端部通过第六枢轴相转动连接,所述撑杆的下端部和所述底架通过第七枢轴相转动连接;其中,所述推杆、侧扶手、连接杆及所述前支架形成一个四连杆机构,所述连接杆、所述前支架、所述底架及所述撑杆形成另一个四连杆机构;当所述车架在折叠状态时,所述推杆的上端部和所述底架的上端部相靠拢,所述推杆的下端部及所述前支架的上端部和所述底架的后端部靠拢。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侧支架还包括坐杆,所述坐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前支架上并可转动且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杆。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坐杆和所述前支架通过第八枢轴相转动连接,所述第八枢轴位于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四枢轴之间;所述侧支架还包括可沿所述坐杆前后滑动地设于所述坐杆上的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连接杆通过第九枢轴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九枢轴位于所述第八枢轴前方且位于所述第五枢轴和第四枢轴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动件为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坐杆上的第一滑套。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侧支架还包括辅撑杆,所述辅撑杆的上端部和所述撑杆的中部通过第十枢轴相转动连接,所述辅撑杆的下端部可滑动且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侧支架还包括可沿所述底架前后滑动地设于所述底架上的第二滑动件,所述辅撑杆的下端部和所述第二滑动件通过第十一枢轴相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滑动件为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底架上的第二滑套。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车架包括两个所述侧支架,两个所述侧支架左右设置,所述车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两个侧支架之间的可横向展开或折叠的横支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横支架包括上十字撑组件和下十字撑组件;所述上十字撑组件包括两个相转动连接而交叉形成十字形结构的上连杆,两个所述上连杆的上端部分别和两个所述侧支架的所述连接杆的下端部和/或所述撑杆的上端部相转动连接,两个所述上连杆的下端部分别和两个所述侧支架的所述前支架的下端部和/或所述底架的前端部相转动连接;所述下十字撑组件包括两个相转动连接而交叉形成十字形结构的下连杆,两个所述下连杆的前端部和所述前支架的下端部和/或所述底架的前端部相转动连接,两个所述下连杆的后端部分别和两个所述侧支架的所述第二滑动件相转动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车架包括两个所述侧支架,两个所述侧支架左右设置,所述车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两个侧支架之间的可横向展开或折叠的横支架,所述前轮组件、后轮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侧支架的所述底架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结合上述,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儿童推车,侧支架的推杆、侧扶手、连接杆及前支架形成一个连杆机构,而连接杆、前支架、底架及撑杆形成另一个四连杆机构,通过推动推杆即可使侧支架折叠,折叠方便且折叠后的体积较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儿童推车展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儿童推车展开时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的儿童推车折叠时的侧视图;图4为图1中的儿童推车折叠后的侧视图;图5为图1中的儿童推车折叠后的俯视图。其中,1、侧支架;2、横支架;3、前轮组件;4、后轮组件;11、推杆;12、前支架;13、底架;131、第二滑套;14、侧扶手;15、连接杆;16、撑杆;17、辅撑杆;18、坐杆;181、第一滑套;21、上十字撑组件;210、上连杆;22、下十字撑组件;220、下连杆;23、U型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文中述及的方位词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展开状态下的儿童推车的惯常观察视角及为了方便叙述而定义的。图1-5所示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儿童推车,具体为一种婴儿推车。参照图1所示,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车架及设于车架底部的前轮组件3和后轮组件4,车架包括两个左右设置的侧支架1以及连接于两个侧支架1之间的横支架2,其中侧支架1可沿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进行纵向展开或折叠,横支架2可沿左右方向进行横向展开或折叠。参照图1和2所示,每个侧支架1分别包括:推杆11、前支架12、底架13、侧扶手14、连接杆15、撑杆16。推杆11和前支架12大体沿上下方向延伸,优选为二者的中心线相互重合;前支架12的上端部和推杆11的下端部通过第一枢轴a1相转动连接。底架13大体沿前后方向延伸,底架13的前端部和前支架12的下端部通过第二枢轴a2相转动连接。侧扶手14大体沿前后方向延伸,侧扶手14后端部和推杆11的下部通过第三枢轴a3相转动连接。连接杆15大体沿上下方向延伸,连接杆15通过第四枢轴a4可转动地连接于前支架12,且连接杆15的上端部和侧扶手14的前端部通过第五枢轴a5相转动连接。撑杆16大体沿上下方向延伸,撑杆16的上端部和连接杆15的下端部通过第六枢轴a6相转动连接,撑杆16的下端部和底架13通过第七枢轴a7相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前轮组件3具体设置于底架13的前端部,后轮组件4具体设置于底架13的后端部。其中,参见图2所示,第一枢轴a1位于第三枢轴a3和第四枢轴a4之间,第四枢轴a4位于第五枢轴a5和第六枢轴a6之间,第七枢轴a7位于第二枢轴a2后方。每个侧支架1的推杆11、侧扶手14、连接杆15及前支架12分别形成一个第一四连杆机构,每个侧支架1的连接杆15、前支架12、底架13及撑杆16分别形成一个第二四连杆机构。当车架在展开状态时,第一四连杆机构和第二四连杆机构展开;当车架在折叠状态时,第一四连杆机构和第二四连杆机构收拢,推杆11的上端部和底架13的上端部相靠拢,推杆11的下端部及前支架12的上端部和底架13的后端部靠拢。每个侧支架1还分别包括大体沿前后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车架及设于所述车架底部的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所述车架包括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架包括:推杆;前支架,所述前支架的上端部和所述推杆的下端部通过第一枢轴相转动连接;底架,所述底架的前端部和所述前支架的下端部通过第二枢轴相转动连接;侧扶手,所述侧扶手后端部和所述推杆通过第三枢轴相转动连接;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通过第四枢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架,且所述连接杆的上端部和所述侧扶手的前端部通过第五枢轴相转动连接;撑杆,所述撑杆的上端部和所述连接杆的下端部通过第六枢轴相转动连接,所述撑杆的下端部和所述底架通过第七枢轴相转动连接;其中,所述推杆、侧扶手、连接杆及所述前支架形成一个四连杆机构,所述连接杆、所述前支架、所述底架及所述撑杆形成另一个四连杆机构;当所述车架在折叠状态时,所述推杆的上端部和所述底架的上端部相靠拢,所述推杆的下端部及所述前支架的上端部和所述底架的后端部靠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车架及设于所述车架底部的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所述车架包括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架包括:推杆;前支架,所述前支架的上端部和所述推杆的下端部通过第一枢轴相转动连接;底架,所述底架的前端部和所述前支架的下端部通过第二枢轴相转动连接;侧扶手,所述侧扶手后端部和所述推杆通过第三枢轴相转动连接;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通过第四枢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架,且所述连接杆的上端部和所述侧扶手的前端部通过第五枢轴相转动连接;撑杆,所述撑杆的上端部和所述连接杆的下端部通过第六枢轴相转动连接,所述撑杆的下端部和所述底架通过第七枢轴相转动连接;其中,所述推杆、侧扶手、连接杆及所述前支架形成一个四连杆机构,所述连接杆、所述前支架、所述底架及所述撑杆形成另一个四连杆机构;当所述车架在折叠状态时,所述推杆的上端部和所述底架的上端部相靠拢,所述推杆的下端部及所述前支架的上端部和所述底架的后端部靠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架还包括坐杆,所述坐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前支架上并可转动且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杆和所述前支架通过第八枢轴相转动连接,所述第八枢轴位于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四枢轴之间;所述侧支架还包括可沿所述坐杆前后滑动地设于所述坐杆上的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连接杆通过第九枢轴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九枢轴位于所述第八枢轴前方且位于所述第五枢轴和第四枢轴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件为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坐杆上的第一滑套。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洪彦顾小聪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