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6099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6 0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底盘、底部支撑组件、背部支撑组件、线路板以及充电线圈,所述底部支撑组件的一端与底盘通过磁吸结构连接,背部支撑组件转动安装于底盘的底部,线路板以及充电线圈设置于底盘内部,充电线圈的发射面正对着底盘的前端面,底部支撑组件吸合设置于底盘的底部,移动终端摆放在底座支撑组件上端面,并且移动终端的背部靠放在底盘的充电线圈输出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无线充电装置可以折叠,方便携带与使用,可以支撑摆放充电,又能平放充电,可在充电时对终端进行操作,使用功能更广。

A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for Mobile Termina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for mobile terminal, which comprises a chassis, a bottom supporting component, a back supporting component, a circuit board and a charging coil. One end of the bottom supporting compon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chassis through a magnetic absorption structure, and the back supporting component is rotated and install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hassis, a circuit board and a charging coil. Inside the chassis, the transmitting surface of the charging coil is facing the front end of the chassis, the bottom supporting component is sucked and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hassis, the mobile terminal is plac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supporting component of the chassis, and the back of the mobile terminal is placed on the output end of the charging coil of the chassis. The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folded, carried and used conveniently, can support and place charging, and can charge horizontally. The terminal can be operated when charging, and the use function is wi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终端无线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移动终端无线充电装置主要为一个充电器底座,常规为扁平圆盘或是斜面支撑架,在充电器底座中有线路板,上部有充电线圈。而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移动终端一般是在移动终端内表面有一个对应大小的圆形线圈,在移动终端主板中有无线充电IC控制。在充电器底座装置有接入电源的条件下,只要把移动终端放在充电器底座上,由底座充电线圈与移动终端线圈相互电磁耦合就可以充电。在此,移动终端在使用扁平圆盘无线充底座充电时始终处于平放状态,不便于操作;或使用斜面支撑架的无线充底座充电时又不能放平,不便于收纳。现有无线充电移动终端在无线充电底座装置上要么只是水平放置,不便于同时操作或观看移动终端,无法解决既能无线充电又可以同时操作或观看时的情景;要么是斜面支撑的,不能较好的收纳,不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无线充电装置,可以折叠,方便携带与使用,可以支撑摆放充电,又能平放充电,可在充电时对终端进行操作,使用功能更广,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移动终端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底盘、底部支撑组件、背部支撑组件、线路板以及充电线圈,所述底部支撑组件的一端与底盘通过磁吸结构连接,背部支撑组件转动安装于底盘的底部,线路板以及充电线圈设置于底盘内部,充电线圈的发射面正对着底盘的前端面,底部支撑组件吸合设置于底盘的底部,移动终端摆放在底座支撑组件上端面,并且移动终端的背部靠放在底盘的充电线圈输出端。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盘的底部设置有一个缺口结构,底部支撑组件装入于该缺口结构中并与底部支撑组件组成一个整圆结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部支撑组件包括一支撑片、支撑上壳、支撑中壳、支撑下壳、硅胶垫以及第一磁铁,支撑上壳、支撑中壳与支撑下壳互相装配,支撑下壳相对底盘一侧设置一第一装配面,底盘底部的缺口端设置有第二装配面,第一磁铁嵌入设置于支撑下壳的第一装配面中,支撑片设置于支撑上壳中,所述硅胶垫设置于支撑下壳的底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背部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腿,支撑腿底部相对底盘一侧设置一个凹槽,凹槽内装入第二磁铁,支撑腿的另一侧设置有两个转轴套,正对转轴套的底盘背部设置有两转轴棒,转轴棒转动装入于转轴套的转轴孔内,支撑腿的活动端通过第二磁铁与底盘中的第三磁铁吸合固定。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盘包括底盘上壳、包覆上壳的布料、底盘上壳的透光件、盖合于透光件的底盘中框、装配在底盘中框的第四磁铁、盖合于底盘中框的底盘底壳、装配在底盘底壳的第三磁铁组成,充电线圈安装于透光件中间的线圈腔内,线路板安装于透光件底部的安装腔内,且与充电线圈电连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线路板的一侧设置有充电线接口,充电线接口连接充电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无线充电装置可以折叠,方便携带与使用,可以支撑摆放充电,又能平放充电,可在充电时对终端进行操作,使用功能更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底盘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底部支撑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背部支撑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底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底盘与底部支撑组件的圆盘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移动终端平放状态下时的使用状态图;图7为本技术的移动终端在摆放状态下时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5所示,包括底盘10、底部支撑组件20、背部支撑组件30、线路板50以及充电线圈40,底部支撑组件20的一端与底盘10通过磁吸结构连接,背部支撑组件30转动安装于底盘10的底部,线路板50以及充电线圈40设置于底盘10内部,充电线圈40的发射面正对着底盘10的前端面,底部支撑组件20吸合设置于底盘10的底部,移动终端100摆放在底座支撑组件20上端面,并且移动终端的背部靠放在底盘的充电线圈40输出端。如图6所示,在需要对移动终端100充电时,无线充电装置是由底盘10和底部支撑组件20拼接成一个圆盘形状,平放在桌面(此时背部支撑组件30没有打开,吸附在底盘10下面)。接通电源,直接充电。如图7所示,需要斜立移动终端时,将底部支撑组件20倒置,且通过第一磁铁吸附在底盘10的前端面位置形成一个“L”形挡墙,同时底部支撑组件30打开,斜立于桌面。移动终端100斜放置在底盘上,接通电源,直接充电。其中,如图4所示,底盘10的底部设置有一个缺口结构,底部支撑组件20装入于该缺口结构中并与底部支撑组件20组成一个整圆结构,整圆的结构如图5所示,可以将外部终端平放在该圆形的装置上端进行充电。如图2所示,底部支撑组件20包括一支撑片21、支撑上壳22、支撑中壳23、支撑下壳24、硅胶垫25以及第一磁铁14,支撑上壳22、支撑中壳23与支撑下壳24互相装配,支撑下壳24相对底盘10一侧设置一第一装配面,底盘底部的缺口端设置有第二装配面,第一磁铁14嵌入设置于支撑下壳24的第一装配面中,支撑片21设置于支撑上壳22中,硅胶垫25设置于支撑下壳24的底部。如图3所示,背部支撑组件30包括支撑腿31,支撑腿31底部相对底盘一侧设置一个凹槽312,凹槽312内装入第二磁铁17,支撑腿31的另一侧设置有两个转轴套311,正对转轴套311的底盘背部设置有两转轴棒(未图示),转轴棒转动装入于转轴套311的转轴孔内,支撑腿31的活动端通过第二磁铁17与底盘10中的第三磁铁333吸合固定。如图1所示,底盘10包括底盘上壳12、包覆上壳的布料11、底盘上壳12的透光件15、盖合于透光件15的底盘中框13、装配在底盘中框13的第四磁铁222、盖合于底盘中框13的底盘底壳16、装配在底盘底壳16的第三磁铁333组成,充电线圈40安装于透光件15中间的线圈腔内,线路板50安装于透光件15底部的安装腔内,且与充电线圈40电连接,线路板50的一侧设置有充电线接口131,充电线接口131连接充电线,充电线接通电源,即可对放置在移动终端无线充电装置上的移动终端100进行充电,该结构容易装配,结构紧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无线充电装置可以折叠,方便携带与使用,可以支撑摆放充电,又能平放充电,可在充电时对终端进行操作,使用功能更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终端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底部支撑组件、背部支撑组件、线路板以及充电线圈,所述底部支撑组件的一端与底盘通过磁吸结构连接,背部支撑组件转动安装于底盘的底部,线路板以及充电线圈设置于底盘内部,充电线圈的发射面正对着底盘的前端面,底部支撑组件吸合设置于底盘的底部,移动终端摆放在底座支撑组件上端面,并且移动终端的背部靠放在底盘的充电线圈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底部支撑组件、背部支撑组件、线路板以及充电线圈,所述底部支撑组件的一端与底盘通过磁吸结构连接,背部支撑组件转动安装于底盘的底部,线路板以及充电线圈设置于底盘内部,充电线圈的发射面正对着底盘的前端面,底部支撑组件吸合设置于底盘的底部,移动终端摆放在底座支撑组件上端面,并且移动终端的背部靠放在底盘的充电线圈输出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的底部设置有一个缺口结构,底部支撑组件装入于该缺口结构中并与底部支撑组件组成一个整圆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组件包括一支撑片、支撑上壳、支撑中壳、支撑下壳、硅胶垫以及第一磁铁,支撑上壳、支撑中壳与支撑下壳互相装配,支撑下壳相对底盘一侧设置一第一装配面,底盘底部的缺口端设置有第二装配面,第一磁铁嵌入设置于支撑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飞朱亮
申请(专利权)人:匠意天地文化创意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