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自装自卸电力预制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05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6 0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自装自卸电力预制舱,包括对称设置在预制舱舱体底部的多个支架,支架包括轴套,轴套与舱体平行设置,轴套内设置液压缸,液压缸的液压杆前端连接支腿架,支腿架为L形,在支腿架的第一臂上设置突起,在轴套内设置大齿轮,支腿架的第一臂穿过大齿轮,在大齿轮上啮合有小齿轮,小齿轮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支腿架的第二臂上设置支腿,支腿由液压机构驱动伸缩,支腿架的L形平面初始时与舱体底部平行,大齿轮与轴套之间设置角度限位机构。通过支架支撑电力设备预制舱,及时撤出车载平台,合理利用车辆运输资源,不受车辆安全因素影响,可实现无人值守。

Intelligent self-loading and self-unloading electric prefabricated cabi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and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self-loading and self-unloading electric power prefabricated cabin, which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bracket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prefabricated cabin body. The bracket comprises a sleeve, which is arranged parallel to the cabin body, a hydraulic cylinder is arranged in the sleeve, and the front end of the hydraulic rod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a leg bracket, and the leg bracket is L The first arm of the leg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protrusion, and a big gear is arranged in the axle sleeve. The first arm of the leg bracket passes through the big gear, and engages with a pinion on the big gear. The pinion is driven by a driving mechanism. The second arm of the leg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leg, which is driven and telescoped by a hydraulic mechanism. The L-shaped plane of the leg bracket is initially connected with the cabin. The bottom of the body is parallel, and the angle limiting mechanism is set between the big gear and the sleeve. Supporting the prefabricated cabin of electric equipment by brackets, withdrawing the vehicle platform in time, making rational use of vehicle transportation resources, and not affected by vehicle safety factors, can realize unattend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自装自卸电力预制舱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特别是一种智能自装自卸电力预制舱。
技术介绍
申请人于2017年12月20日申请了一项技术专利:“一种多功能预制舱结构”,专利号:201711380923.4,公开了一种车载式的多功能预制舱,可以随时开往需要的地点,在短时间便可以达到使用状态。当电力设备预制舱使用在可预期项目例如:大型基建活动/大型越野拉力赛等等活动跨度比较大;可提前预知项目需求且需要分散多点执行变电/供电任务时,需要每台电力设备预制舱配备一辆专属车载平台,这样大大增加了项目制造成本,储存空间成本,车载平台维护成本等等。如果预制舱一直处于车载状态,会对车载平台资源造成非常大占用/浪费资源,再者在无人看守的状态下,对于车载平台及附属设备的防盗安全也有一定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智能自装自卸电力预制舱,将电力预制舱通过支固定设置于工作地,脱离车载平台。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自装自卸电力预制舱,其特征是,包括对称设置在预制舱舱体底部的多个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轴套,所述轴套与舱体平行设置,轴套内设置液压缸,液压缸的液压杆前端连接支腿架,支腿架为L形,在支腿架的第一臂上设置突起,在轴套内设置大齿轮,所述支腿架的第一臂穿过所述大齿轮,在大齿轮上啮合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支腿架的第二臂上设置支腿,所述支腿由液压机构驱动伸缩,所述支腿架的L形平面初始时与舱体底部平行,所述大齿轮与轴套之间设置角度限位机构,工作时,所述液压缸驱动液压杆,推动支腿架的第一臂向前伸出,当突起与大齿轮卡合后,液压缸停止驱动,所述小齿轮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大齿轮转动,大齿轮带动支腿架转动90度后至限位机构,驱动装置停止驱动小齿轮,所述支腿架第二臂与舱体底部垂直,所述支腿在液压机构驱动下伸出直至与地面形成支撑。进一步,所述支腿上设置压力传感器,在所述舱体底部设置水平仪。进一步,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垂直设置在大齿轮和轴套内档杆,当大齿轮转动90度后,两个档杆产生干涉。进一步,所述支架安装在电力预制舱底部两侧,数量为四至八个,两侧支架的之间的宽度大于运输车辆车厢宽度。进一步,在支腿架的第二臂与舱体之间设置锁止杆,两端的支架上的锁止杆伸向舱体内侧。进一步,在所述舱体上设置警报系统和安全辅助系统,所述警报系统包括设置在舱体顶部的声光报警灯,所述安全辅助系统包括设置在预制舱后部的伸缩杆,在所述伸缩杆上设置全景摄像头、光感应照明装置和避雷装置。进一步,所述电力预制舱上设置液压系统控制箱、检测系统控制箱和液晶显示屏,所述液压系统控制箱用于控制液压缸和支腿的液压机构,所述检测系统控制箱检测支腿上的压力传感器信息,传送至液压系统控制箱,所述液晶显示屏用于显示支架工作信息和舱体运动状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及时撤出车载平台,合理利用车辆运输资源;(2)不受车辆安全因素影响,可实现无人值守;(3)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4)不占用电力预制舱的额外空间和资源。(5)通过压力传感器实现调整预制舱与地面的支撑位置和压力,保证预制舱的着落安全。(6)便于各市区电网保障单位小批量备库存,以租赁等方式满足商业项目需求。附图说明附图1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预制舱处于边输状态时,舱体与支架的位置示意图;附图3为支架的支腿架由液压缸驱动伸出时的位置示意图;附图4为支腿架转动90度后的支腿位置示意图;附图5为支腿伸出支撑至地面的位置示意图;附图6为预制舱体顶部安装警报系统安装示意图;附图7为电力预制舱运输安装的流程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00.支架;200.预制舱;1.轴套;2.液压缸;3.液压杆;4.支腿架;5.突起;6.大齿轮;7.小齿轮;8.支腿;9.压力传感器;10.档杆;11.沉舱;12.封板;13.液压系统控制箱;14.检测系统控制箱;15.车载平台;16.可伸缩杆;17.全景摄像头;18.照明灯;19.避雷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智能自装自卸电力预制舱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参见附图1,安装在电力预制舱200底部的支架100,其轴套1与舱体平行设置,轴套1内设置液压缸2,液压缸2的液压杆3前端连接支腿架4,支腿架4为L形,在支腿架4的第一臂上设置突起5,在轴套1内设置大齿轮6,支腿架4的第一臂穿过大齿轮6,在大齿轮6上啮合有小齿轮7,小齿轮7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支腿架4的第二臂上设置支腿8,支腿8上设置压力传感器9,支腿8由液压机构驱动伸缩,支腿架4的L形平面初始时与舱体底部平行,大齿轮6与轴套1之间设置角度限位机构,角度限位机构为垂直设置在大齿轮6和轴套1内档杆10,当大齿轮6转动90度后,两个档杆10产生干涉。参见附图2至5,电力预制舱200底部安装四至八个支架100,预制舱200底部为槽钢围成的沉舱11,支架100安装在沉舱11内,沉舱11底部用封板12进行封装。不占用预制舱200的空间,为影响舱体的外观。两侧支架100的之间的宽度大于运输车辆车厢宽度,利于支腿8向下伸展。电力预制舱200上设置液压系统控制箱13、检测系统控制箱14和液晶显示屏,液压系统控制箱13用于控制液压缸2和支腿8的液压机构,检测系统控制箱14检测支腿8上的压力传感器9信息,传送至液压系统控制箱13,液晶显示屏用于显示支架100工作信息。在舱体底部设置有水平仪,根据水平仪的水平状态,来控制各条支腿8的伸展长度,最终确保预制舱处于水平状态放置,各支腿8停止伸展,然后压力传感器8将各支腿的压力值传输给控制系统,检测系统控制箱14记录下各支腿8的对应压力值(由于整个预制舱是偏重的,所以各支腿的受压数值会不一样),作为监控时的参照。参见附图6,在舱体顶部安装声光报警灯警报系统,当预制舱放置好,车载运输平台撤离,控制系统会对个支腿进行监测,当有支腿的压力值发生变化时,则表示有支腿发生沉降,则警报系统启动,舱体顶部的声光报警灯亮起,同时发出警报声,以提醒周围工作人员注意险情。其他各支腿会同时进行自调节,收缩支腿长度来维持整个舱体的平衡,防止其倾倒。预制舱后部设计有集避雷,照明、及监控为一体的可伸缩杆16,在电站运行状态时,开启开关,伸缩杆16伸长,伸缩杆的顶端放置有全景摄像头17,可事实监控周围环境,顶部同时有光感应照明装置,当光线灰暗,光感应装置自动启动打开照明灯18,给周围工作环境照明,顶部同时设计有避雷装置19,用于整个电站预制舱的避雷。支架100工作时,液压缸2驱动液压杆3,推动支腿架4的第一臂向前伸出,当突起5与大齿轮6卡合后(图中未示出),液压缸2停止驱动,小齿轮7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大齿轮6转动,大齿轮6带动支腿架4转动90度后至限位机构,驱动装置停止驱动小齿轮7,支腿架4第二臂与舱体底部垂直,支腿8在液压机构驱动下伸出直至与地面形成支撑。在支腿架4的第二臂上设置锁止杆,当支腿8与地面支撑完成后,能过锁止杆将支腿架4与舱体之间锁定,两端的支架100上的锁止杆伸向舱体内侧。参见附图7,电力预制舱200自装自卸的过程如下:安装电力预制舱时:(1)车载平台15将设有支架100的预制舱200装载至预定位置,此时支架100收纳于沉舱11内。(2)将预制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自装自卸电力预制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在预制舱舱体底部的多个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轴套,所述轴套与舱体平行设置,轴套内设置液压缸,液压缸的液压杆前端连接支腿架,支腿架为L形,在支腿架的第一臂上设置突起,在轴套内设置大齿轮,所述支腿架的第一臂穿过所述大齿轮,在大齿轮上啮合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支腿架的第二臂上设置支腿,所述支腿由液压机构驱动伸缩,所述支腿架的L形平面初始时与舱体底部平行,所述大齿轮与轴套之间设置角度限位机构,工作时,所述液压缸驱动液压杆,推动支腿架的第一臂向前伸出,当突起与大齿轮卡合后,液压缸停止驱动,所述小齿轮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大齿轮转动,大齿轮带动支腿架转动90度后至限位机构,驱动装置停止驱动小齿轮,所述支腿架第二臂与舱体底部垂直,所述支腿在液压机构驱动下伸出直至与地面形成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自装自卸电力预制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在预制舱舱体底部的多个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轴套,所述轴套与舱体平行设置,轴套内设置液压缸,液压缸的液压杆前端连接支腿架,支腿架为L形,在支腿架的第一臂上设置突起,在轴套内设置大齿轮,所述支腿架的第一臂穿过所述大齿轮,在大齿轮上啮合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支腿架的第二臂上设置支腿,所述支腿由液压机构驱动伸缩,所述支腿架的L形平面初始时与舱体底部平行,所述大齿轮与轴套之间设置角度限位机构,工作时,所述液压缸驱动液压杆,推动支腿架的第一臂向前伸出,当突起与大齿轮卡合后,液压缸停止驱动,所述小齿轮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大齿轮转动,大齿轮带动支腿架转动90度后至限位机构,驱动装置停止驱动小齿轮,所述支腿架第二臂与舱体底部垂直,所述支腿在液压机构驱动下伸出直至与地面形成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自装自卸电力预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上设置压力传感器,在所述舱体底部设置水平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自装自卸电力预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燕飞飞卢旭涛许天元燕含笑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固亚德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