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舱舱顶二次电缆防护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3148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缆防护槽技术领域,且公开了预制舱舱顶二次电缆防护槽,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在需要接电时,防护槽需要重新进行打孔操做,较为麻烦的问题,包括槽体,所述槽体的正面开设有接电孔,槽体的顶端安装有顶盖,顶盖上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安装有卡块,卡块位于接电孔远离槽体的一侧,槽体的内部安装有安装组件,安装组件包括设于接电孔内部的挡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槽体上预设接电孔,在使用时将挡塞转动至第一卡板处于卡块下方后,使得槽体与顶盖分离,随后将挡塞取下,且进线管进入至接电孔内,电缆能够从进线管进入至槽体内完成接电,从而不需要临时打孔,提高用电设备的安装效率。装效率。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舱舱顶二次电缆防护槽


[0001]本技术属于电缆防护槽
,具体为预制舱舱顶二次电缆防护槽。

技术介绍

[0002]在一些预制舱变电站上,有的设备需要裸露在外放置,而这些电力设备需要用电缆连接,传统的连接方式不能实现快速的插拔式连接,而且对连接处及电缆排线没有防护,一旦遇到大的雨雪天气,会有连接处或连接线漏电的风险,而且整体的排线美观度也差,从而一般需要在用电器附近设置电缆防护槽,在需要接电时,在防护槽上打孔,随后将电缆穿入到防护槽内进行接电,而防护槽用于对电缆进行保护,减少电缆漏电风险;但仍存在以下缺陷:
[0003]在需要接电时,防护槽需要重新进行打孔操作,较为麻烦,从而使得接电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预制舱舱顶二次电缆防护槽,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在需要接电时,防护槽需要重新进行打孔操,较为麻烦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预制舱舱顶二次电缆防护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的正面开设有接电孔,槽体的顶端安装有顶盖,顶盖上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安装有卡块,卡块位于接电孔远离槽体的一侧,槽体的内部安装有安装组件。
[0006]优选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设于接电孔内部的挡塞,挡塞靠近槽体内部的一侧安装有限位板,限位板的直径大于接电孔的直径。
[0007]优选的,所述挡塞远离槽体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卡板,第一卡板的底壁弧度与卡块的弧度相同,且第一卡板设于卡块的顶端。
[0008]优选的,所述限位板远离挡塞的一侧设有进线管,进线管靠近限位板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卡板,第二卡板的弧度与第一卡板的弧度相同,进线管的外径与挡塞的直径相同。
[0009]优选的,所述进线管远离限位板的一侧设有背板,背板靠近进线管的一侧对称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于进线管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背板远离进线管的一侧设有压板,压板远离背板的一侧等角度安装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槽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背板靠近压板的一侧开设有限位转槽,压板靠近背板的一侧安装有限位转块,限位转块转动连接于限位转槽的内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槽体上预设接电孔,在使用时将挡塞转动至第一卡板处于卡块下方后,使得槽体与顶盖分离,随后将挡塞取下,且进线管进入至接电孔内,电缆能够从进线管进入至槽体内完成接电,从而不需要临时打孔,提高用电设备的安装效率;
[0014](2)、该新型通过挡塞位于接电孔内部时,第一卡板卡接于卡块的顶端,使得槽体
与顶盖固定,在挡塞取下后,进线管在弹簧弹力作用下进入到接电孔内部,且第二卡板能够卡接于卡块的顶端,且在挡塞或进线管转动后,第一卡板或第二卡板转动至卡块下方,从而使得槽体与顶盖分离,从而方便槽体与顶盖的拆装,从而方便进行接电,且提高对电缆的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预制舱舱顶二次电缆防护槽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顶盖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接电孔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安装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压板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槽体;2、顶盖;3、连接板;4、卡块;5、接电孔;6、安装组件;601、限位板;602、挡塞;603、第一卡板;604、进线管;605、第二卡板;606、背板;607、连接杆;608、压板;609、弹簧;610、限位转槽;611、限位转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一,由图1

图5给出,本技术包括槽体1,槽体1的正面开设有接电孔5,槽体1的顶端安装有顶盖2,顶盖2上安装有连接板3,连接板3上安装有卡块4,卡块4位于接电孔5远离槽体1的一侧,槽体1的内部安装有安装组件6。
[0025]安装组件6包括设于接电孔5内部的挡塞602,挡塞602靠近槽体1内部的一侧安装有限位板601,限位板601的直径大于接电孔5的直径,挡塞602远离槽体1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卡板603,第一卡板603的底壁弧度与卡块4的弧度相同,且第一卡板603设于卡块4的顶端,限位板601远离挡塞602的一侧设有进线管604,进线管604靠近限位板601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卡板605,第二卡板605的弧度与第一卡板603的弧度相同,进线管604的外径与挡塞602的直径相同,进线管604远离限位板601的一侧设有背板606,背板606靠近进线管604的一侧对称安装有连接杆607,连接杆607的一端于进线管604固定连接,槽体1上预设接电孔5,在使用时将挡塞602转动至第一卡板603处于卡块4下方后,使得槽体1与顶盖2分离,随后将挡塞602取下,且进线管604进入至接电孔5内,电缆能够从进线管604进入至槽体1内完成接电,从而不需要临时打孔,提高用电设备的安装效率,背板606远离进线管604的一侧设有压板608,压板608远离背板606的一侧等角度安装有弹簧609,弹簧609的一端与槽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背板606靠近压板608的一侧开设有限位转槽610,压板608靠近背板606的一侧安装有限位转块611,限位转块611转动连接于限位转槽610的内部,挡塞602位于接电孔5内部
时,第一卡板603卡接于卡块4的顶端,使得槽体1与顶盖2固定,在挡塞602取下后,进线管604在弹簧609弹力作用下进入到接电孔5内部,且第二卡板605能够卡接于卡块4的顶端,且在挡塞602或进线管604转动后,第一卡板603或第二卡板605转动至卡块4下方,从而使得槽体1与顶盖2分离,从而方便槽体1与顶盖2的拆装,从而方便进行接电,且提高对电缆的防护作用。
[0026]工作原理:在使用时,槽体1上开设接电孔5,方便在需要接电时打开使用,不需要临时打孔,挡塞602转动连接于接电孔5的内部,开始时,挡塞602上的第一卡板603位于卡块4的顶端,槽体1在第一卡板603的限位作用下无法打开,转动第一卡板603,将第一卡板603转动至卡块4的下方,从而使得槽体1打开,随后推动挡塞602朝着槽体1移动,使得第一卡板603的一端完全进入到槽体1内部,随后将挡塞602取下,从而方便进行接电,在接电时,由于挡塞602取下,此时进线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预制舱舱顶二次电缆防护槽,包括槽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的正面开设有接电孔(5),槽体(1)的顶端安装有顶盖(2),顶盖(2)上安装有连接板(3),连接板(3)上安装有卡块(4),卡块(4)位于接电孔(5)远离槽体(1)的一侧,槽体(1)的内部安装有安装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舱舱顶二次电缆防护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6)包括设于接电孔(5)内部的挡塞(602),挡塞(602)靠近槽体(1)内部的一侧安装有限位板(601),限位板(601)的直径大于接电孔(5)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舱舱顶二次电缆防护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塞(602)远离槽体(1)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卡板(603),第一卡板(603)的底壁弧度与卡块(4)的弧度相同,且第一卡板(603)设于卡块(4)的顶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舱舱顶二次电缆防护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601)远离挡塞(602)的一侧设有进线管(604),进线管(604)靠近限位板(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桃崔璐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固亚德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