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02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6 0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套设于绝缘本体外的第一遮蔽外壳及套设于第一遮蔽外壳外的第二遮蔽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第一遮蔽外壳包围舌板而在两者之间形成对接腔,所述第二遮蔽外壳的前缘位于所述第一遮蔽外壳的前缘后方,所述第二遮蔽外壳进一步设有自其前缘向前延伸且超出所述第一遮蔽外壳前缘的若干夹持臂。如此设置,电连接器的夹持臂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而且可以有效提高与对接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Electrical connect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which comprises an insulating body, a conductive terminal fixed on the insulating body, a first shielding shell set outside the insulating body and a second shielding shell set outside the first shielding shell. The insulating body comprises a base and a tongue plate extending forward from the base, and a first shielding shell surrounded by the first shielding shell. The front edge of the second shielding case is located behind the front edge of the first shielding case, and the second shielding case is further provided with several clamping arms extending forward from the front edge and beyond the front edge of the first shielding case. In this way, the clamping arm of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is not only simple in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in manufacture, but also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connecting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结构简单且固持效果佳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2017年8月25日公告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第CN104716505号揭示了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端子座、两排端子及包覆端子座的金属外壳,所述端子座包括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对接舌板定义有两个相对的表面,所述两排端子包括分别排列在对接舌板两个相对表面的接触部,所述金属外壳设置有延伸入对接腔的弹性臂。然而,该电连接器的弹性臂与对接连接器之间形成的力臂较短,无法提供足够的固持力保证该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结构简单且固持效果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套设于绝缘本体外的第一遮蔽外壳及套设于第一遮蔽外壳外的第二遮蔽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第一遮蔽外壳包围舌板而在两者之间形成对接腔,所述第二遮蔽外壳的前缘位于所述第一遮蔽外壳的前缘后方,所述第二遮蔽外壳进一步设有自其前缘向前延伸且超出所述第一遮蔽外壳前缘的若干夹持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相较原先设置在遮蔽外壳内部的夹持臂,通过在第二遮蔽外壳前缘设置向前延伸的夹持臂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而且可有效增大夹持臂与对接连接器之间形成的力臂进而提高连接稳定性,从而保证电连接器的传输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图。图3是如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4是如图3所示电连接器自另一方向看的分解图。图5是如图3所示电连接器进一步的分解图。图6是如图5所示电连接器自另一方向看的分解图。图7是如图5所示电连接器进一步的分解图。图8是如图7所示电连接器自另一方向看的分解图。图9是如图1所示电连接器沿虚线A-A的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电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基部11凹槽110导引斜面111舌板12第三绝缘本体13第一绝缘本体14定位槽140侧壁141端壁142导引面143第二绝缘本体15定位柱150导电端子2第一排导电端子21第一排焊接脚210第二排导电端子22第二排焊接脚220第一遮蔽外壳3第二遮蔽外壳4夹持臂41接触部42连接部43顶壁44第一夹持臂440底壁45第二夹持臂450盖板部46固持部460抵持部47金属板5锁扣部51焊脚52防水片6防水胶板7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9介绍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绝缘本体1的导电端子2、套设于绝缘本体1外的第一遮蔽外壳3及套设于第一遮蔽外壳3外的第二遮蔽外壳4。绝缘本体1包括基部11及自基部11向前延伸的舌板12。第一遮蔽外壳3包围舌板12而在两者之间形成对接腔31,第二遮蔽外壳4的前缘位于第一遮蔽外壳3的前缘后方。第二遮蔽外壳4进一步设有自其前缘向前延伸且超出第一遮蔽外壳3前缘的若干夹持臂41。通过在第二遮蔽外壳4前缘设置向前延伸的夹持臂41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而且可有效增大夹持臂41与对接连接器之间形成的力臂进而提高连接稳定性,从而保证电连接器100的传输效果。参图1及图3,第二遮蔽外壳4通过焊接固定至第一遮蔽外壳3。第一遮蔽外壳3的前缘呈向后收缩的凹陷状。夹持臂41包括突伸入对接腔31的接触部42和连接于第二遮蔽外壳4前缘与接触部42之间的连接部43。从平行于舌板12的角度看,夹持臂41的接触部42呈“V”字型。参图3及图9,在垂直于舌板12的方向上,第一遮蔽外壳3至舌板12的距离大于接触部42至舌板12的距离且小于连接部43至舌板12的距离。从垂直于舌板12的角度看,舌板12向前延伸暴露于第一遮蔽外壳3的前缘。从平行于舌板12的角度看,舌板12向前延伸未超出第一遮蔽外壳3的前缘。定义第二遮蔽外壳4相对设置的上下两侧分别为顶壁44和底壁45,夹持臂41包括分别自顶壁44和底壁45的前端向前延伸而形成的第一夹持臂440和第二夹持臂450。第一、第二夹持臂440、450在上下方向一一对称。第一、第二夹持臂440、450的数量均为两个。参图2及图7,第二遮蔽外壳4设有自其后端弯折贴靠于基部11后端面的盖板部46,盖板部46设有用于固定基部11的固持部460,固持部460自盖板部46底部弯折贴靠于基部11的底面。基部11的底面设有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110,第二遮蔽外壳4的两侧设有向内弯折的抵持部47,抵持部47抵持于凹槽110。凹槽110与基部11表面的连接处为一倾斜的导引斜面111。如此设置,可以有效防止电连接器100经多次插拔后绝缘本体1与第二遮蔽外壳4松脱。参图7及图8,导电端子2包括分别位于舌板12两个相对表面的第一排导电端子21与第二排导电端子22。绝缘本体1包括与第一排导电端子21注塑成型的第一绝缘本体14及与第二排导电端子22注塑成型的第二绝缘本体15。第二绝缘本体15设有向外突伸的定位柱150,第一绝缘本体14设有自其侧面向内凹陷的定位槽140,定位柱150固定至定位槽140。定位槽140包括垂直于舌板12的两个侧壁141及连接两个侧壁141的端壁142,端壁142的底部设有倾斜延伸至第一绝缘本体14外表面的导引面143,定位柱150通过导引面143导引安装至定位槽140。请参照图3至图8所示,绝缘本体1还包括包覆在第一、第二绝缘本体14、15的前端通过注塑成型的第三绝缘本体13。电连接器100还包括贴附于第一遮蔽外壳3的上下两侧的防水片6、位于第一、第二绝缘本体14、15之间的金属板5及用防水胶灌胶成型的防水胶板7。金属板5前端的顶角处设有向外突伸的锁扣部51,而金属板5后端设有弯折延伸的焊脚52。金属板5的锁扣部51暴露于第三绝缘本体13的侧缘而与对接连接器的勾部配合。第一、第二排导电端子21、22均设有延伸出基部11的焊接脚,分别为第一排焊接脚210与第二排焊接脚220。第一、第二排焊接脚210、220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金属板5的焊脚5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技术说明书而对本技术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套设于绝缘本体外的第一遮蔽外壳及套设于第一遮蔽外壳外的第二遮蔽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第一遮蔽外壳包围舌板而在两者之间形成对接腔,所述第二遮蔽外壳的前缘位于所述第一遮蔽外壳的前缘后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蔽外壳进一步设有自其前缘向前延伸且超出所述第一遮蔽外壳前缘的若干夹持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套设于绝缘本体外的第一遮蔽外壳及套设于第一遮蔽外壳外的第二遮蔽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第一遮蔽外壳包围舌板而在两者之间形成对接腔,所述第二遮蔽外壳的前缘位于所述第一遮蔽外壳的前缘后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蔽外壳进一步设有自其前缘向前延伸且超出所述第一遮蔽外壳前缘的若干夹持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蔽外壳的前缘呈向后收缩的凹陷状,所述若干夹持臂包括突伸入所述对接腔的接触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二遮蔽外壳前缘与接触部之间的连接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舌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遮蔽外壳至舌板的距离大于所述接触部至舌板的距离且小于所述连接部至舌板的距离。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从垂直于舌板的角度看,所述舌板向前延伸暴露于所述第一遮蔽外壳的前缘,从平行于舌板的角度看,所述舌板向前延伸未超出第一遮蔽外壳的前缘。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二遮蔽外壳相对设置的上下两侧分别为顶壁和底壁,所述若干夹持臂包括分别自所述顶壁和底壁的前端向前延伸而形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俊
申请(专利权)人:富誉电子科技淮安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