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操作手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581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6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操作手柄,包括:支座、手柄、气弹簧和辅助弹簧;手柄的底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支座铰接,手柄的下部设有腔室,腔室内顶部设有倒U型槽,气弹簧的缸筒上端抵在倒U型槽内,气弹簧的活塞杆下端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在支座上,随手柄转动预设角度,同时气弹簧被压缩后,辅助弹簧产生回弹力,以辅助手柄回转。通过辅助弹簧,可以在不改变气弹簧压缩力的基础上,增加手柄的回复力,减少操作者的工作强度,另外辅助弹簧随压缩行程增大会给操作者反馈一种下压到底的手感,不仅提高了操作者的使用体验效果,还可减少操作手柄对限位部的冲击,进而起到防护作用,提高操作手柄的使用寿命。

An operation hand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peration handle,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 a handle, an air spring and an auxiliary spring; the bottom end of the handle is hinged with the support through the first hinge shaft; the lower part of the handle is provided with a chamber; the top part of the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n inverted U-shaped groove; the upper end of the cylinder of the air spring is located in the inverted U-shaped groove;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piston rod of the air spring is passed through the bottom part. The two articulated axles are articulated on the support and rotate the preset angle with the handle. At the same time, when the air spring is compressed, the auxiliary spring generates resilience to assist the rotation of the handle. By means of auxiliary spring, the restoring force of the handle can be increased without changing the compressive force of the air spring, and the working strength of the operator can be reduced. In addi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mpression stroke, the auxiliary spring can give the operator a feeling of pressing down to the bottom, which not only improves the experience effect of the operator, but also reduces the pair of the handle. The impact of the limit part plays a protective role and improve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operating han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操作手柄
本技术涉及操控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操作手柄。
技术介绍
转向手柄结构大多是在气弹簧单独作用下,来支撑操作者下压的手柄以及操作者释放手柄时能支撑手柄自动回弹。现有的气弹簧无法调节压缩力与伸展力,导致气弹簧控制压缩力时,手柄下压到底可能无法回弹,控制伸展力时,操作者下压手柄时会感觉手柄重,手柄下压到底时大多是机械限位结构,容易造成猛烈的撞击,不仅降低了手柄的使用寿命,还影响操作者的使用体验效果。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操作手柄,以提高操作的舒适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手柄,可以有效解决操作舒适性差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操作手柄,包括:支座、手柄、气弹簧和辅助弹簧;所述手柄的底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所述支座铰接,所述手柄的下部设有腔室,所述腔室内顶部设有倒U型槽,所述气弹簧的缸筒上端抵在所述倒U型槽内,所述气弹簧的活塞杆下端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在所述支座上,随所述手柄转动预设角度,同时所述气弹簧被压缩后,所述辅助弹簧产生回弹力,以辅助所述手柄回转。优选地,所述辅助弹簧套设在所述气弹簧的活塞杆外,且可在所述手柄转动预设角度后,随所述气弹簧的伸展而伸展,压缩而压缩。优选地,所述辅助弹簧位于所述气弹簧的缸筒上端的内顶部与所述气弹簧的活塞上部之间构成的空间内,在所述手柄转动预设角度后,所述辅助弹簧随所述气弹簧的伸展而伸展,压缩而压缩。优选地,所述辅助弹簧为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一铰接轴上,所述扭簧的两端可在所述手柄转动预设角度后,分别与所述支座以及所述活塞杆接触抵紧。优选地,所述支座上设有第一U型槽,所述手柄底部设有槽宽大于所述第一U型槽的第二U型槽,所述第一U型槽和所述第二U型槽上设有供所述第一铰接轴贯穿的通孔,所述第一U型槽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U型槽的内侧壁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气弹簧的活塞杆铰接于所述第二U型槽内,所述扭簧的两端可在所述手柄转动预设角度后,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接触抵紧。优选地,所述支座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手柄转动角度的限位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操作手柄,包括:支座、手柄、气弹簧和辅助弹簧;手柄的底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支座铰接,手柄的下部设有腔室,腔室内顶部设有倒U型槽,气弹簧的缸筒上端抵在倒U型槽内,气弹簧的活塞杆下端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在支座上,随手柄转动预设角度,同时气弹簧被压缩后,辅助弹簧产生回弹力,以辅助手柄回转。通过辅助弹簧,可以在不改变气弹簧压缩力的基础上,增加手柄的回复力,可以降低气弹簧公称力及动态内阻的要求,减少操作者的工作强度,另外辅助弹簧随压缩行程增大会给操作者反馈一种下压到底的手感,不仅提高了操作者的使用体验效果,还可减少操作手柄对限位部的冲击,进而起到防护作用,提高操作手柄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操作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操作手柄的辅助弹簧安装在缸筒内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操作手柄处于初始位置和末端位置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操作手柄处于初始位置时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操作手柄处于末端位置时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操作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为支座,11为第一限位部,2为手柄,21为腔室,22为手持部,3为气弹簧,31为缸筒,32为缸筒上端,33为活塞,34为活塞杆,35为活塞杆下端,36为第二限位部,4为辅助弹簧,5为第一铰接轴,6为第二铰接轴,7为扭簧,8为限位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请参考图1-图5,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操作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操作手柄的辅助弹簧安装在缸筒内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操作手柄处于初始位置和末端位置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操作手柄处于初始位置时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操作手柄处于末端位置时的受力分析示意图。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操作手柄,包括:支座1、手柄2、气弹簧3和辅助弹簧4,其中气弹簧3包括缸筒31、活塞33和活塞杆34以及活塞杆下端35;手柄2的底端通过第一铰接轴5与支座1铰接,其中手柄2的上端设有手持部22,手柄2的下部设有腔室21,腔室21内顶部设有倒U型槽,气弹簧3的缸筒上端抵在倒U型槽内,气弹簧3的活塞杆下端35通过第二铰接轴6铰接在支座1上,随手柄2转动预设角度,同时气弹簧3被压缩后,辅助弹簧4产生回弹力,以辅助手柄2回转。其中为了限制手柄2的转动角度,支座1上设有限位部件8,该限位部件8可以为螺纹连接在支座1上的限位螺钉,手柄2底部设有和该限位螺钉相互配合的限位槽。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辅助弹簧4,可以在不改变气弹簧3压缩力的基础上,增加手柄2的回复力,可以降低气弹簧3公称力及动态内阻的要求,减少操作者的工作强度,另外辅助弹簧4随压缩行程增大会给操作者反馈一种下压到底的手感,不仅提高了操作者的使用体验效果,还可减少操作手柄2对限位部的冲击,进而起到防护作用,提高操作手柄2的使用寿命。其中辅助弹簧4可以为轴向伸缩的压缩弹簧,也可以为扭簧7,当为压缩弹簧时,其可以有两种安装方式,其一压缩弹簧套设在气弹簧3的活塞杆34外,且可在手柄转动预设角度后,随气弹簧3的伸展而伸展,压缩而压缩;其二压缩弹簧位于气弹簧3的缸筒上端32的内顶部与气弹簧3的活塞33上部之间构成的空间内,辅助弹簧4在手柄转动预设角度后,随气弹簧3的伸展而伸展,压缩而压缩。具体地,压缩弹簧初始状态时没有预压缩,在手柄2旋转到一定角度才会压缩弹簧,操作者操纵手柄2顺时针转动的过程中,手柄2的位置会出现两个极限情况,手柄2初始位置及手柄2下压到底的末端位置,此时对应的气弹簧3状态分别是为刚开始压缩和手柄2旋转预设角度压缩到底。其中操纵手柄2运动中有以下两个过程:压缩过程,操作者操纵手柄2从初始位置开始做圆周运动使手柄2下压到机械限位达到末端位置;伸展过程,操作者从末端位置释放手柄2,使手柄2在气弹簧3和辅助弹簧4的作用下自动弹回到初始位置。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操作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手柄、气弹簧和辅助弹簧;所述手柄的底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所述支座铰接,所述手柄的下部设有腔室,所述腔室内顶部设有倒U型槽,所述气弹簧的缸筒上端抵在所述倒U型槽内,所述气弹簧的活塞杆下端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在所述支座上,随所述手柄转动预设角度,同时所述气弹簧被压缩后,所述辅助弹簧产生回弹力,以辅助所述手柄回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操作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手柄、气弹簧和辅助弹簧;所述手柄的底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所述支座铰接,所述手柄的下部设有腔室,所述腔室内顶部设有倒U型槽,所述气弹簧的缸筒上端抵在所述倒U型槽内,所述气弹簧的活塞杆下端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在所述支座上,随所述手柄转动预设角度,同时所述气弹簧被压缩后,所述辅助弹簧产生回弹力,以辅助所述手柄回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弹簧套设在所述气弹簧的活塞杆外,且在所述手柄转动预设角度后,可随所述气弹簧的伸展而伸展,压缩而压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弹簧位于所述气弹簧的缸筒上端的内顶部与所述气弹簧的活塞上部之间构成的空间内,在所述手柄转动预设角度后,所述辅助弹簧随所述气弹簧的伸展而伸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乐董淑兰夏中楠蔡明龙
申请(专利权)人: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