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佑功专利>正文

新型高强度建筑板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5644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高强度建筑板墙结构,是以煤灰与混凝土混合而预铸成型为墙板体,墙板体的周边中间形成有凹部,凹部相对二侧墙板体周边设有相对应的凸条或凹槽,藉由凸条与凹槽的对合而可将墙板体堆叠或并列组合,亦可依实际需要的形状及尺寸做切割,使其可直接作为隔间墙;其中一凹部的底面设有复数个贯通至另一端凹部的洞孔,施工时可将钢筋穿设在该些洞孔中,以及堆叠或并合后的两凹部之间,其可再配合水泥浇灌而形成更具强度的整体墙。(*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提供一种新型轻质高强度建筑板墙结构,尤指其具有重量轻、厚度薄、可制成多样尺寸、具有良好的机械与物理性质、可任意切割、可直接组合使用或再配合水泥浇灌、组装容易、低成本、环保等功能。大部分的习知建筑物墙壁大体上是以砖块、钢筋混凝土或钢骨结构所构成;然而,以砖块砌成的墙壁强度较弱,且施工时必须一一地将砖块堆砌,故施工较为麻烦,且整个墙壁的重量较重;而钢筋混凝土墙壁虽然在强度上较砖墙为高,但其施工过程仍然必须经厉混凝土灌注后的干燥日期,故施工期亦因为程序烦琐而无法快速缩短,而完成后的重量亦重;又,钢骨结构的墙壁虽然强度高,但造价亦高且重量重。虽然后来已有预铸墙板的问市,但习知的预铸墙板是适于室内作隔间墙使用,对于需要作为承受建筑物重量的外墙而言并不适用。是以,本技术乃针对上述传统建筑物墙壁所存在的缺失加以改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新型高强度建筑板墙结构,乃在提供一种预铸的轻重量且可制成各种尺寸及形态的建筑用墙板体,且使该墙板体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建筑物重量。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新型高强度建筑板墙结构,乃在使其预铸的墙板体组合容易,因而得以缩短施工时间。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新型高强度建筑板墙结构,乃在于降低其制造成本。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新型高强度建筑板墙结构,乃利用废弃物作为预铸墙板的材料的一部分,以达到环保的功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新型高强度建筑板墙结构,其可依实际的需要而切割出任意形状与尺寸。基于此,本技术所提供的新型高强度建筑板墙结构,是以煤灰与混凝土混合而预铸成型为墙板体,该墙板体的周边中间形成有凹部,该凹部相对二侧的墙板体周边设有相对应的凸条或凹槽,藉由该凸条与凹槽的对合而可将墙板体堆叠或并列组合,亦可依实际需要的形状及尺寸做切割,使其可直接作为隔间墙;其中一凹部的底面设有复数个贯通至另一端凹部的洞孔,使其在施工时可将钢筋穿设在该些洞孔中,以及堆叠或并合后的两凹部之间,其可再配合水泥浇灌而形成更具强度的整体墙。墙板体的一凹部底面设有复数贯通至另一端凹部的洞孔。该墙板体在预铸成型时可结合管路。其中该墙板体可形成为L形状的角接头,并于该角接头的端边分别形成有凹部,该凹部的底面设有贯通至另一端面的洞孔,而该角接头的二端面分别形成有凹槽及凸条。其中该墙板体可形成为T形接头,该T形接头的三个方向端部分别形成有凹部,该T形接头的不同的端部分别形成有相对应的凸条与凹槽。其中该墙板体可成型为矩形面板,并于该矩形面板的接近边缘处形成凹槽与凸条。其中该墙板体可形成方形体,并在其侧边的接近边缘处形成凹槽与凸条。本技术的其他目的及功能藉由配合下列图式作进一步说明后将能使贵审查委员更容易了解,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显示本技术应用于施工时的实施例立体图;图2为显示本技术墙板体结构的俯视平面图;图3为显示本技术墙板体结构的侧视平面图;图4为显示本技术将二墙板体组合时的实施例局部俯视平面视图;图5为显示本技术将二墙板体组合时的实施例局部侧视平面视图;图6为显示本技术可将墙板体制成L形,以作为垂直角接头的实施例平面视图。图7为显示本技术可将墙板体制成T形,以作为垂直接头的实施例平面视图。图8为显示本技术可将墙板体制成在矩形面的接近边缘形成凹槽与凸条以供组合的实施例平面视图;图9为显示本技术可将墙板体制成方形体,并在其侧边的接近边缘处形成凹槽凸条以供组合的实施例平面视图。本技术所提供的新型高强度建筑板墙结构,是以混凝土混合煤灰而预铸成型出矩形的墙板体1,该墙板体1的较佳实施例是如图1至图3所示,其是成型为矩形体的周边中间具有半圆形的凹部12,该凹部12的底面设有复数贯通至另一端的洞孔14,位于该凹部12相对二侧的该矩形体L形相邻二侧边均设有断面呈阶梯状的阴阳形的凹槽13和凸条11,另外的相对L形二侧边则设有与该凹槽13相对应的凸条11和与该凸条11相对应的凹槽13,藉由该凸条11与凹槽13的对合可将二墙板体1堆叠或并列组合(如图4及图5所示);再者,该煤灰3是取材于一般的废弃材料,藉以充分利用废弃物作为建材以达到环保效果。如图1所示,本技术在预铸成型完成后,即使得墙板的表面十分平整、光滑,因而当做为隔间墙使用时,可直接在其表面涂刷油漆或粘贴磁砖、壁纸等装潢工程材料,使用非常便利。再者,本技术亦可依设计的需要,将水管或电线管等管路预先置于模具中再预铸成型,而使该些管路的通口露出墙板外,以备需要接设水管与配设电路时使用;该水管或电线管预铸于墙板体中的方式,是将水管或电线管预先置于两相邻洞孔14之间的模具位置,以避免与洞孔14位置产生干扰,甚至在电线管的适当位置设置开关配线盒,而后再灌注混合有煤灰的混凝土,待干固后即使水管或电路管预设于墙板体内,当以后需要将二墙板体组合时,再利用管接头将二水管或电线管予以连接。藉此,本技术除了未设有钢筋的结构可直接作为隔间墙外,亦可将其作为较大型墙体结构的一部分;当做此用途时,是在基材5上施以混凝土4,再使原本即已设于基材5及混凝土4的垂直钢筋2穿过墙板体1的洞孔14,并将另外的横向钢筋穿过水平的凹部12,并且依上述的方式将墙板体1的凹槽13与凸条11对合以水平并合及垂直堆叠组装,藉由该凹槽13与凸条11的啮合可避免相邻的墙板体1发生脱离现象,然后再于组合后的墙板体外部浇灌混凝土,以形成更大尺寸的墙体。如图6所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是可将墙板体成为L形状以作为角接头5,同样地,该角接头5亦以上述的方式混合有煤灰与混凝土;该角接头5的端边分别形成有一凹部50以供如上述方式穿设钢筋,该凹部50的底面设有贯通至另一端凹部的洞孔53,且在该角接头5的二端面分别形成有凹槽51与凸条52,使其可分别配合墙板体1的凸条11与凹槽13而对合。本技术的再一实施例是形成有T形接头6(如图7所示),该T形接头6的三个方向端部分别形成有一半圆形的凹部63,该凹部63的底面设有贯通至另一端凹部的洞孔64,且该T形接头6同样地混合有煤灰及混凝土,该T形接头6的不同的端部分别形成有相对应的凸条62与凹槽61,使其可配合上述墙板体1的凹槽13或凸条11而紧密结合。又如图8所示,本技术还可成型出矩形面板7,并于该矩形面板7的接近边缘处形成凹槽71与凸条72(在凹槽71的相对面),藉由该凹槽71与凸条72供配合上述的墙板体1的凸条11或凹槽13而密合。本技术亦可形成方形体8(如图9所示),并在其侧边的接近边缘处形成凹槽81与凸条82,以使其可配合于墙板体1的凸条11或凹槽13而密合。藉由上述的本技术,其至少具有以下的优点一、重量轻由于在混凝土中混合有煤灰,故整体的重量较轻,与相同尺寸的纯混凝土比较可减轻约30%的重量。二、具有足够的强度其在直立状态具有甚高的强度而不易变形,可支承建筑物的重量。三、具有良好的机械与物理性质例如其具有优越的抗压强度、弯曲强度、耐冲击强度、隔音、隔热及防火、…等,完全符合各国家建材标准。四、组装容易由于其是预铸成型后再于现场组装,且利用凸条与凹槽的配合可达到组装容易的效果。五、低成本由于本技术是以废弃的煤灰掺入混凝土中,即直接减少了混凝土的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高强度建筑板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是以混凝土混合煤灰而预铸成型出墙板体,该墙板体的周边中间形成有凹部,且在其相对边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凸条与凹槽,藉由该凸条与凹槽的对合而可将墙板体堆叠或并列组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佑功
申请(专利权)人:孙佑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