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丹专利>正文

楼地面或屋面变形缝防漏水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2820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楼地面或屋面变形缝防漏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变形缝上方设置有盖板,变形缝的外侧部设有排水沟,盖板的下侧外端部设有向下扣置于排水沟内的支撑脚,所述排水沟的上表面铺设有防水层,所述盖板及其支撑脚底部与排水沟接触的地方设有位于防水层上表面的防水隔离层,排水沟底部设有通往地下排水系统的排水管道。该装置不仅可有效解决建筑物楼地面或屋面变形缝引起的渗漏问题,而且耐久性好。(*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上变形缝的防漏水构造。
技术介绍
由于受温度变化、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结构内部将产生附加应力,这种应力常常使建筑物产生裂缝甚至被破坏。为减少应力对建筑物的影响,在设计时预先在变形敏感的部份将结构断开,预留缝隙,即变形缝,以保证建筑物被断开的各部份有足够的变形空间而不使建筑物破损或产生裂缝。按照不同的设计概念,变形缝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变形缝的设置减少了很多工程上难以处理的变形裂缝,保证了结构的安全,但如果缝的构造处理不当,又将给建筑物使用带来不利影响。例如,不能适应变形需要、漏水、灌风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建筑物的需求不仅停留在量上,而是对建筑物的舒适性、精美度提出更高要求。变形缝的设计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和建筑的美观,在设计中应给予充分重视。然而,在目前许多工程中变形缝处理缺乏合理性、不尽人意,变形缝处漏水导致墙面、天棚污迹斑斑,潮湿、霉变、抹灰脱落,随处可见,给空间使用带来了很多不便,也影响了环境的卫生美观。因此,探讨一种合理耐久的变形缝构造方案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目前工程上常见的楼地面变形缝构造如图1所示。这种构造方案在实际工程上普遍存在着漏水及耐久性差等问题。造成变形缝的漏水主要来自雨水(雨天外挑走廊地面的雨水)及平时地面冲洗时用水,其沿变形缝渗漏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变形缝边界漏水;二是变形缝端头漏水。一.变形缝边界漏水分析在图1所示的构造中,变形缝1的防水主要是靠铁皮19起作用,但实际上这种作法并不能起真正的防水作用。因为,尽管在现行标准中要求在铁皮下表面及与其交接的水泥砂浆上表面应涂抹防水粘结剂,粘牢后再钉水泥钉,然而,这样的要求在实际操作时难以实现完全粘合,还是存在漏水可能。水的渗透路径主要有三个1)铁皮与砂浆层间存在着渗水通道铁皮是一种半刚性材料(不能完全视为柔性,故称之半刚性),通过粘结剂与水泥砂浆找平层粘结,难以达到完全粘贴,铁皮的挠曲变形及自身的热胀冷缩也可能使其与粘结面脱离开,结构变位也有可能使得铁皮与砂浆层之间本来就很薄弱的粘结层脱离,形成渗水通道。2)盖缝盖板2与护边角钢18之间存在着缝隙为变形自由的需要,盖缝盖板与角钢之间只能一端粘结,在另一端,水就可能沿着盖板与护边角钢之间的缝隙流进U型槽,而且粘结层破坏也将形成渗水通道。3)护边角钢与地面面层材料之间存在着缝隙面层材料自身的毛细渗水通道以及与护边角钢间的变形不协调形成的缝隙都将是渗水通道。这样,一部分水顺着这些通道渗入周边的结构层,如墙面、天棚等;另一部分水则流进U形槽内,如图1所示。二.变形缝(U形槽)端头漏水分析由于变形的需要,镀锌铁皮U形槽在端头不能封堵,部份流进U形槽内的楼地面水就将从两端头排出,于是楼上冲洗,楼下遭殃,严重影响了建筑空间的正常使用。尽管现行标准提出在有条件时可用高分子卷材替代U形铁皮,然而在端头仍然难以避免楼面水的流下。而且,如果水流入卷材的U形槽内,因无排除设置,长期贮存必然影响卷材使用年限,使卷材易破损,漏水在所难免。除此之外,由于U形槽内沥青麻丝22遇水热阻减小,失去应有的热工作用,变形缝的热工性能难以保证,这样的构造做法的实际效果违背了设计初衷。而且,铁皮遇水易生锈,耐久性差;橡胶板23属有机材料,易老化易受腐蚀,耐久性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楼地面或屋面变形缝防漏水构造,它不仅可有效解决建筑物楼地面或屋面变形缝引起的渗漏问题,而且耐久性好。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变形缝的外侧部设有排水沟,变形缝上方设置有盖板,盖板的下侧外端部设有向下扣置于排水沟内的支撑脚,所述排水沟的上表面铺设有防水层,所述盖板及其支撑脚底部与排水沟接触的地方设有位于防水层上表面的防水隔离层,排水沟底部设有通往地下排水系统的排水管道。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将有多道防水设防,第一道防水设防是位于盖板与建筑结构的缝隙间的密封胶,它能较好地阻止屋面或楼地面的水流进排水沟内,即使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第一道防水设防失效,水也只能流进所设置的排水沟内,排水沟成为第二道重要的防水线,排水沟内又有很好的防水层,从而构成第三道防水线。另外在排水沟内设置有排水管道,可有效地将排水沟内的水通过排水管道有组织地引导到地下排水系统中,通过导水和防水的良好结合,将有效地切断楼地面或屋面上的积水向变形缝内渗漏的路径,起到良好的防水目的。较之已有技术而言,本技术具有下列显著优点(1)通过盖板和排水沟的设置,将可能流至变形缝内的水进行了有组织的引导,改变了水的无序渗漏状态,从而有效解决了以往建筑物屋面或楼地面变形缝引起的渗漏问题;(2)由于在排水沟的上表面铺设有防水层,可防止流入排水沟内的水通过排水沟自身向下渗透,且防止水沿变形缝处流至下一楼层;(3)由于盖板及其支撑脚底部与排水沟接触的地方设有位于防水层上表面的隔离层,不仅对底部的防水层起到保护作用,而且对盖板与底部结构层起隔离作用,避免盖板对结构层的变形造成约束;(4)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相对造价较低,且耐久性好。(5)改进了变形缝在立面处的构造处理,使之达到既防水又美观的效果。(6)将变形缝构造设计作为结构总体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融合到结构布置中考虑,而不是将其作为附属节点处理,用简单堵漏的办法解决,改变了传统的设计理念。本技术是在对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及构造方式的进一步研究基础上,提出新的变形缝构造设计理念,设计新颖、易于实施、造价低,构造措施将改变目前国内楼地面或屋面变形缝处普遍存在漏水的落后状态,有助于建筑设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其创新的理念将对有志于建筑事业的人士以一定的启发性帮助。附图说明图1是已有的一种变形缝处理构造示意图。图2是变形缝可能设置的位置的情况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a情况楼地面或屋面变形缝防漏水构造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剖面图。图5是图3的B-B剖面图。图6是变形缝外端部为外栏杆时的防漏水构造示意图。图7是图6的C-C剖面图。图8是图2所示的b情况楼地面或屋面变形缝防漏水构造示意图。图9是图2所示的c情况楼地面或屋面变形缝防漏水构造示意图。图10是图2所示的c情况的另一种楼地面或屋面变形缝防漏水构造示意图。标号说明1、变形缝,2、盖板,3、排水沟,4、盖板扣置于排水沟内的支撑脚,5、防水层,6、防水隔离层,7、排水管道,8、梁,9、楼地面或屋面,10、墙体,11、盖板向上的反口,12、密封材料,13、外栏杆,14、盖板向下用以扣住排水沟沟壁的反口,15、钢板,16、盖板另一支撑脚,17、嵌缝橡胶条,18、护边角钢,19、镀锌铁皮,20、调节片,21、膨胀螺栓,22、沥青麻丝,23、花纹硬橡胶板,24、镀锌铁皮,25、厚岩棉板和防火夹板,26、铝合金托条。具体实施方式楼地面或屋面积水或雨水(如在外走廊处)在所难免,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水合理地排开并切断水的渗透路线,这应是构造处理上的重点。既然
技术介绍
所述的方法构造经工程实践证明存在着漏水的路径,那么一味地堵水是难以解决防水问题的。防水的关键是疏导与堵截相结合,因此,应在变形缝旁侧设置承接楼地面或屋面可能漏下的水的沟,由此将水人为地有组织地排开,避免水从缝中渗漏,同时在缝的两端采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楼地面或屋面变形缝防漏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变形缝(1)上方设置有盖板(2),变形缝的外侧部设有排水沟(3),盖板的下侧外端部设有向下扣置于排水沟内的支撑脚(4),所述排水沟的上表面铺设有防水层(5),所述盖板及其支撑脚底部与排水沟接触的地方设有位于防水层上表面的防水隔离层(6),排水沟底部设有通往地下排水系统的排水管道(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丹
申请(专利权)人:刘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