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P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627424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1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P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塑料着色技术领域,该PP色母粒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PP 100‑120份、色粉10‑30份、填料15‑7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0‑15份、古马隆树脂11‑16、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11‑15份、单甘酯3‑5份、纳米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2‑5份、石墨烯3‑8份、聚苯胺8‑12份、抗冲击剂5‑10份、增强改性剂4‑11份,所述抗冲击剂是由氯化聚乙烯、玻璃纤维、醋酸钠和硅橡胶按照2:0.5:0.2:0.3的配比混合后制得,所述增强改性剂是由纳米碳酸钙、纳米硅按照3:0.5的配比混合后制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PP制品的着色时,不但具有颜色稳定、色差小的优点,而且使产品具有较高的抗冲击性能和耐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P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着色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PP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光关注各种生活中使用的产品的性能,同时日益追求其美观,并希望其购买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外观。由于塑料制品具有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无毒、易于成型加工,较高的刚性和韧性,机械强度好,所以现在人们生活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塑料制品,而色母粒着色是现今最普遍采用的塑料着色法。色母粒是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一种塑料、纤维的着色新产品,它是把颜料超常量均匀的载附于树脂中而制得的聚合物的复合物。随着技术的进步,塑料加工过程中,通过添加色母粒,从而起到美化、装饰、便于识别、提高耐候性、提高力学性能、改进光学性能等作用。采用色母粒着色时,颜料经过预处理并均匀分散于载体树脂中,大大提高了颜料的分散性能和着色效率,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聚丙烯(PP)是一种比重低,耐腐蚀,应用广泛的聚合物,作为非极性高分子材料,具有很高的绝缘性,体积电阻率能够达到1016-1020Ω·cm,但往往也容易产生静电,吸附灰尘,影响了在电子电器、危险品储存等领域的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P色母粒,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PP 100‑120份、色粉10‑30份、填料15‑7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0‑15份、古马隆树脂11‑16、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11‑15份、单甘酯 3‑5份、纳米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2‑5份、石墨烯3‑8份、聚苯胺8‑12份、抗冲击剂5‑10份、增强改性剂4‑11份;所述抗冲击剂是由氯化聚乙烯、玻璃纤维、醋酸钠和硅橡胶按照2:0.5:0.2:0.3的配比混合后制得;所述增强改性剂是由纳米碳酸钙、纳米硅按照3:0.5的配比混合后制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P色母粒,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PP100-120份、色粉10-30份、填料15-7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0-15份、古马隆树脂11-16、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11-15份、单甘酯3-5份、纳米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2-5份、石墨烯3-8份、聚苯胺8-12份、抗冲击剂5-10份、增强改性剂4-11份;所述抗冲击剂是由氯化聚乙烯、玻璃纤维、醋酸钠和硅橡胶按照2:0.5:0.2:0.3的配比混合后制得;所述增强改性剂是由纳米碳酸钙、纳米硅按照3:0.5的配比混合后制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P色母粒,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PP110-115份、色粉20-25份、填料20-4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2-14份、古马隆树脂12-13、乙烯-醋酸乙烯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张志斌王友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东海塑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