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行人及汽车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61717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仿真行人及汽车测试系统。仿真行人包括行人主体、支撑杆、移动平台、控制机构及补偿组件,其中,控制机构设置在仿真行人内。支撑杆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与行人主体连接,第二端与移动平台连接,行人主体设置在移动平台上。移动平台与控制机构连接,用于根据控制机构的控制指令带动仿真行人移动。补偿组件设置仿真行人表面,用于削弱或增强仿真行人不同部位对雷达波的反射作用,使仿真行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与真人的RCS匹配。该仿真行人上设置有补偿组件,补偿组件可对该仿真行人的RCS进行补偿,达到类人的RCS反射效果,从而为车辆主动安全性测试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保证测试高效进行。

Simulated Pedestrian and Vehicle Testing System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imulation pedestrian and automobile test system. The simulation pedestrian includes pedestrian body, support rod, mobile platform, control mechanism and compensation component, in which the control mechanism is set in the simulation pedestrian. The supporting rod consists of a relative first end and a second end, the first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pedestrian body, the second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mobile platform, and the pedestrian body is set on the mobile platform. The mobile platform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mechanism to drive the simulation pedestrian movement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 instructions of the control mechanism. Compensation module is used to set up simulation pedestrian surface, which can weaken or enhance the reflection of radar wave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imulation pedestrian, and make the RCS of simulation pedestrian match the RCS of real person. The simulation pedestrian is equipped with a compensation component, which can compensate the RCS of the simulation pedestrian to achieve the human-like RCS reflection effect, thus providing better technical support for vehicle active safety testing and ensuring that the test is carried out efficient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仿真行人及汽车测试系统
本技术涉及测试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仿真行人及汽车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约50万,因此汽车的安全性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传统的汽车安全理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的安全重心逐步由被动安全技术转移到主动安全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可以认为是主动安全相当高的汽车,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先从ADAS(AdvancedDriverAssistantSystem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开始研发即为预防汽车发生事故,避免人员受到伤害而采取的安全设计。随着摄像机、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车载传感器技术的日趋成熟,为汽车的主动安全功能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主动安全性已成为当前汽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代表着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在研发过程中,必须进行大量的模拟各类真实道路交通危险工况场景的主动安全性测试。然而,目前测试中使用的仿真人并不达到理想的仿真效果,进而导致测试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真行人及汽车测试系统,其能够通过补偿组件可对该仿真行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进行补偿,以达到类人的RCS反射效果,从而为车辆主动安全性测试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保证测试高效进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仿真行人,所述仿真行人包括行人主体、支撑杆、移动平台、控制机构及补偿组件,其中,所述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仿真行人内,所述支撑杆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行人主体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移动平台连接,其中,所述行人主体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所述移动平台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机构的控制指令带动所述仿真行人移动;所述补偿组件设置所述仿真行人表面,用于削弱或增强所述仿真行人不同部位对雷达波的反射作用,使所述仿真行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与真人的RCS匹配。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补偿组件由吸波材料制成。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行人主体包括头部及躯干,所述补偿组件包括第一补偿装置,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躯干与所述头部连接;所述第一补偿装置设置在所述头部的面部区域表面。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补偿组件还包括第二补偿装置,所述第二补偿装置设置在所述躯干的腹部区域表面。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行人主体还包括两个上肢及两个下肢,所述上肢及所述下肢均与所述躯干连接,其中,所述下肢包括大腿及小腿,所述补偿组件还包括第三补偿装置,所述第三补偿装置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上肢的大臂部分区域表面;和/或,所述第三补偿装置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大腿的靠近所述躯干的部分区域表面。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躯干、上肢及下肢均为中空结构,所述躯干、上肢及下肢中均填充有柔性材料以保护所述仿真行人,其中,所述柔性材料包括可发性聚乙烯。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两个电机,所述大腿与所述小腿活动连接,所述小腿可相对所述大腿运动;所述两个电机用于控制所述躯干的臀部的状态,以通过所述臀部带动所述下肢做出摆腿动作。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仿真行人的衣服和皮肤在850到910nm波长区间的红外反射率在40%-60%的范围内;所述仿真行人的头发在850到910nm波长区间的红外反射率在20%-60%内。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行人主体以直立状态固定在所述移动平台上,所述仿真行人的高度与真人高度匹配。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测试系统,所述汽车测试系统包括汽车、控制平台及所述的仿真行人,所述控制平台用于控制所述仿真行人的工作状态,以对所述汽车进行主动安全性测试。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仿真行人及汽车测试系统。所述仿真行人包括行人主体、支撑杆、移动平台、控制机构及补偿组件,其中,所述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仿真行人内。所述支撑杆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行人主体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移动平台连接,其中,所述行人主体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所述移动平台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机构的控制指令带动所述仿真行人移动。所述补偿组件设置所述仿真行人表面,用于削弱或增强所述仿真行人不同部位对雷达波的反射作用,使所述仿真行人的RCS与真人的RCS匹配。该仿真行人可模拟出行人行走的状态,并且通过补偿组件对该仿真行人的RCS进行补偿,达到类人的RCS反射效果,从而为车辆主动安全性测试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保证测试高效进行。为使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仿真行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行人成人尺寸表格。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行人成人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行人儿童尺寸表格。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行人儿童尺寸表格。图标:100-仿真行人;110-行人主体;111-头部;112-躯干;114-上肢;116-下肢;1161-大腿;1162-小腿;120-支撑杆;121-第一端;122-第二端;130-移动平台;141-电机;151-第一补偿装置;152-第二补偿装置;153-第三补偿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真行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行人包括行人主体、支撑杆、移动平台、控制机构及补偿组件,其中,所述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仿真行人内,所述支撑杆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行人主体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移动平台连接,其中,所述行人主体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所述移动平台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机构的控制指令带动所述仿真行人移动;所述补偿组件设置所述仿真行人表面,用于削弱或增强所述仿真行人不同部位对雷达波的反射作用,使所述仿真行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与真人的RCS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真行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行人包括行人主体、支撑杆、移动平台、控制机构及补偿组件,其中,所述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仿真行人内,所述支撑杆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行人主体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移动平台连接,其中,所述行人主体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所述移动平台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机构的控制指令带动所述仿真行人移动;所述补偿组件设置所述仿真行人表面,用于削弱或增强所述仿真行人不同部位对雷达波的反射作用,使所述仿真行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与真人的RCS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行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组件由吸波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真行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人主体包括头部及躯干,所述补偿组件包括第一补偿装置,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躯干与所述头部连接;所述第一补偿装置设置在所述头部的面部区域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真行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组件还包括第二补偿装置,所述第二补偿装置设置在所述躯干的腹部区域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真行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人主体还包括两个上肢及两个下肢,所述上肢及所述下肢均与所述躯干连接,其中,所述下肢包括大腿及小腿,所述补偿组件还包括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承翰苟毅彤潘新福樊昌国杨岩孔令颉程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汽中心盐城汽车试验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