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14042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卡箍,包括:第一卡箍本体和第二卡箍本体,第一卡箍本体和第二卡箍本体的两端部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部包括:由第一卡箍本体的一端部和第二卡箍本体的一端部形成的两个连接端、两连接端之间围成的插孔和与插孔连接配合的连接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克服现有卡箍拆卸过程复杂、拆卸时间长的问题。

A clamp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lamp,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clamp body and a second clamp body. The two ends of the first clamp body and the second clamp body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art respectively.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comprises two ends formed by one end of the first clamp body and one end of the second clamp body. A connecting end, a socket enclosed between two connecting ends and a connecting block matched with the socket connection.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overcomes the problems of complex disassembly process and long disassembly time of the existing c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卡箍
本技术涉及紧固机械件
,具体涉及一种卡箍。
技术介绍
卡箍是连接带沟槽的管件、阀门以及管路配件的一种连接装置,起到紧箍作用,其性能良好、密封度高、安装简易。专利文献CN205447032U中记载了一种膜组件连接用卡箍,这种卡箍包括:上卡箍分体和下卡箍分体,并且两个卡箍分体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当需要拆卸卡箍时则需要将螺栓从螺母中旋出,这种拆卸方式较复杂,并且拆卸所需时间较长。因此现需要一种使用方便、拆卸过程简单、拆卸时间短的卡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箍,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卡箍拆卸过程复杂、拆卸时间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卡箍,包括:第一卡箍本体和第二卡箍本体,第一卡箍本体和第二卡箍本体的两端部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部包括:由第一卡箍本体的一端部和第二卡箍本体的一端部形成的两个连接端、两连接端之间围成的插孔和与插孔连接配合的连接块。进一步地,连接块包括:楔形锥体和与楔形锥体连接的条状体。进一步地,楔形锥体的与条状体相连接的一端的尺寸大于楔形锥体的远离条状体的一端的尺寸。进一步地,插孔的形状与楔形锥体的形状相互配合。进一步地,楔形锥体为棱台。进一步地,连接端呈L形。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包括由第一卡箍本体的另一端部和第二卡箍本体的另一端部分别向外弯折形成相对设置的两连接耳和与两连接耳连接的紧固件。进一步地,两连接耳的相对位置处分别开有连接孔,紧固件穿过两个连接孔以连接第一卡箍本体和第二卡箍本体。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需要使用卡箍时,首先将连接块插入插孔中,连接块所受合力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为零,因此连接块不会被挤压出去,进而使得第一卡箍本体和第二卡箍本体连接在一起,再利用第二连接部将第一卡箍本体和第二卡箍本体连接在一起,最终实现紧固功能;当需要拆卸卡箍时,在垂直于卡箍的圆周方向上对连接块施加外力,将连接块所受合力变为垂直于卡箍的圆周方向的力,使得连接块从插孔中脱落出来,第一卡箍本体和第二卡箍本体的组合也就变得松散,最终实现拆卸卡箍的目的。通过改变连接块所受合力的方向和大小就可以实现快速地拆卸卡箍,从而使得卡箍的拆卸过程简单、拆卸时间短。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卡箍的去掉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卡箍的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的卡箍的另一角度的去掉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10、第一卡箍本体;20、第二卡箍本体;30、连接端;40、插孔;50、连接块;51、楔形锥体;52、条状体;60、连接耳;61、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卡箍,包括:第一卡箍本体10和第二卡箍本体20,第一卡箍本体10和第二卡箍本体20的两端部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部包括:由第一卡箍本体10的一端部和第二卡箍本体20的一端部形成的两个连接端30、两连接端30之间围成的插孔40和与插孔40连接配合的连接块50。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需要使用卡箍时,首先将连接块50插入插孔40中,连接块50所受合力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为零,因此连接块50不会被挤压出去,进而使得第一卡箍本体10和第二卡箍本体20连接在一起,再利用第二连接部将第一卡箍本体10和第二卡箍本体20连接在一起,最终实现紧固功能;当需要拆卸卡箍时,在垂直于卡箍的圆周方向上对连接块50施加外力,将连接块50所受合力变为垂直于卡箍的圆周方向的力,使得连接块50从插孔40中脱落出来,第一卡箍本体和第二卡箍本体的组合也就变得松散,最终实现拆卸卡箍的目的。通过改变连接块所受合力的方向和大小就可以实现快速地拆卸卡箍,从而使得卡箍的拆卸过程简单、拆卸时间短。具体地,连接块50包括:楔形锥体51和与楔形锥体51连接的条状体52。设置楔形锥体51便于快速连接或拆卸卡箍,设置条状体52便于将楔形锥体从插孔40中抽出。具体地,楔形锥体51的与条状体52相连接的一端的尺寸大于楔形锥体51的远离条状体52的一端的尺寸。这种设置方式便于将楔形锥体51安装到插孔40中,并且,楔形锥体51的角度不能过大,过大的角度会导致楔形锥体51容易从插孔40中脱落出来。具体地,插孔40的形状与楔形锥体51的形状相互配合。有利于将第一卡箍本体10和第二卡箍本体20更加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具体地,楔形锥体51为棱台。棱台的形状有利于快速安装或拆卸卡箍。具体地,连接端30呈L形。当然,连接端30也可以是方便连接块50拆卸的其它形状。具体地,第二连接部包括由第一卡箍本体10的另一端部和第二卡箍本体20的另一端部分别向外弯折形成相对设置的两连接耳60和与两连接耳60连接的紧固件。利用紧固件将两连接耳60连接在一起,有利于加强卡箍的紧固功能。紧固件为螺栓,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具有紧固功能的结构。如图2所示,具体地,两连接耳60的相对位置处分别开有连接孔61,紧固件穿过两个连接孔61以连接第一卡箍本体10和第二卡箍本体20。连接孔有利于紧固件从中穿出,进而有利于对第一卡箍本体10和第二卡箍本体20进行紧固连接。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箍,包括:第一卡箍本体(10)和第二卡箍本体(20),所述第一卡箍本体(10)和所述第二卡箍本体(20)的两端部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由所述第一卡箍本体(10)的一端部和所述第二卡箍本体(20)的一端部形成的两个连接端(30)、两所述连接端(30)之间围成的插孔(40)和与所述插孔(40)连接配合的连接块(5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箍,包括:第一卡箍本体(10)和第二卡箍本体(20),所述第一卡箍本体(10)和所述第二卡箍本体(20)的两端部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由所述第一卡箍本体(10)的一端部和所述第二卡箍本体(20)的一端部形成的两个连接端(30)、两所述连接端(30)之间围成的插孔(40)和与所述插孔(40)连接配合的连接块(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50)包括:楔形锥体(51)和与所述楔形锥体(51)连接的条状体(5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锥体(51)的与所述条状体(52)相连接的一端的尺寸大于所述楔形锥体(51)的远离所述条状体(52)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继彬黄伟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市建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