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管压式隔爆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1377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主动管压式隔爆阀,其包括阀壳、阀内壳以及胶管,阀壳固定在阀内壳的外部且两者间形成密封的第一气腔,胶管同轴穿设在阀内壳内且两者的端部固定相连,胶管与阀内壳间形成密封的第二气腔,胶管内为介质通道;置于阀壳上的第一进气电磁阀、第二进气电磁阀和放气电磁阀,第一进气电磁阀用于为第一气腔供气,第二进气电磁阀的进气口位于第一气腔内,第二进气电磁阀的出气口与第二气腔相通,放气电磁阀连通第二气腔且用于第二气腔放气;阀壳上还设有测量第一气腔内压力的压力检测组件,且第一进气电磁阀、第二进气电磁阀、放气电磁阀、压力检测组件均和控制器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且减少了关闭响应时间。

Active Pipe Pressure Flameproof Valv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ctive tube pressure flameproof valve, which comprises a valve shell, a valve inner shell and a rubber hose. The valve shell is fixed on the outer part of the valve inner shell and forms a sealed first air chamber between them. The rubber tube is coaxially arranged in the inner shell of the valve and the ends of the two are fixed and connected. The rubber tube and the valve inner shell form a sealed second air chamber, and the rubber tube is in a rubber tube. The first intake solenoid valve, the second intake solenoid valve and the exhaust solenoid valve are placed on the valve housing. The first intake solenoid valve is used to supply air to the first air chamber, the second intake solenoid valve is located in the first air chamber, the second intake solenoid val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air chamber, and the exhaust solenoid val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air chamber. The valve housing is also equipped with a pressure detection module for measuring the pressure in the first air chamber, and the first air intake solenoid valve, the second air intake solenoid valve, the exhaust solenoid valve and the pressure detection module are all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l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reduces the closing response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动管压式隔爆阀
本技术涉及隔爆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主动管压式隔爆阀。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粉尘爆炸的潜在危险性大大增加。在实际生产中,仅仅使用防爆板泄爆,不做好爆炸隔离,爆炸产生的火焰和压力波就会通过相连管道传输到其他相连设备,引起二次甚至更大威力爆炸的产生。隔爆技术可以防止爆炸从初始位置向其他工艺单元传播,避免“二次”爆炸或系统爆炸事故的发生,从而减轻爆炸灾害。粉尘爆炸隔离阀作为一种无源装置原件用于容易引起粉尘爆炸的场合。特别是在爆炸性粉尘的除尘系统中,当除尘器的粉尘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火焰和冲击波沿着管道传播到别的区域,很可能引起别的区域发生粉尘的二次爆炸,因此在管道中间设置一种能够快速反应及隔断火焰和冲击波传播的阀门就变得十分必要。中国专利201621443591.0公开一种粉尘背压隔爆阀,包括阀体,阀瓣,所述阀体内一体固定安装倾斜端面,阀瓣与阀瓣摇杆固定连接,阀瓣摇杆上端固定设有定位轴,倾斜端面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定位轴与安装于阀体外的传动装置连接,阀盖与阀体固定连接,阀盖上与阀体的接触处安装有密封垫片,在隔爆阀的出口侧发生爆燃或爆炸,因背压增加,气流反向流动,使得背压阀瓣关闭,爆炸产生的压力波会使节阀瓣闭于入口侧的倾斜端面上,从而阻止爆炸传播到上游管道和设备,起到隔离的作用,但是其响应速度难以满足使用需求。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关闭响应快的管压式隔爆阀。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动管压式隔爆阀,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阀体结构复杂、关闭响应慢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主动管压式隔爆阀,其包括阀壳、阀内壳以及胶管,阀壳固定在阀内壳的外部且两者间形成密封的第一气腔,所述胶管同轴穿设在阀内壳内且两者的端部固定相连,胶管与阀内壳间形成密封的第二气腔,胶管内为介质通道;置于所述阀壳上的第一进气电磁阀、第二进气电磁阀和放气电磁阀,所述第一进气电磁阀与所述第一气腔相通且用于为第一气腔供气,第二进气电磁阀的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一气腔内,第二进气电磁阀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气腔相通,所述放气电磁阀连通第二气腔且用于第二气腔放气;所述阀壳上还设有测量所述第一气腔内压力的压力检测组件,且第一进气电磁阀、第二进气电磁阀、放气电磁阀和压力检测组件均与控制器相连。优选的,所述阀内壳的端部设有法兰盘,所述胶管的端部紧固在法兰盘和外置法兰盘之间。优选的,所述胶管的两端壁厚大于胶管中部的壁厚。优选的,所述胶管中间与所述阀内壳间的间隙大于所述胶管两端与所述阀内壳两端间的间隙。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电磁阀、所述第二进气电磁阀和所述放气电磁阀均为先导式电磁阀。优选的,所述阀壳焊接在所述阀内壳上。优选的,所述胶管周向上环布多根轴向延伸的加强筋。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电磁阀、第二进气电磁阀和放气电磁阀均与远程控制器相连。如上所述,本技术的气动管夹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采用阀壳和阀内壳围成密封的第一气腔,使第一气腔作为第二气腔的进气气源存储处,可通过第二进气电磁阀使气体迅速进入第二气腔完成气动管夹阀的关闭,减少了关闭响应时间;另外,本技术的胶管和阀内壳两端固定而阀壳固定在阀内壳的外部,使整个阀体结构简单,易于生产,且同轴设置的阀内壳和胶管可根据需要设计其口径,其可适用于小口径管道的启闭,也可适用于大口径管道,如DN1000的管道。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主动管压式隔爆阀的正视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主动管压式隔爆阀的俯视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的主动管压式隔爆阀的剖视图。图4显示为本技术的主动管压式隔爆阀关闭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显示为本技术的主动管压式隔爆阀的阀壳和阀内壳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防尘罩2阀壳3法兰盘4胶管5外置法兰盘6放气电磁阀7排污阀8第一进气电磁阀9压力开关10压力表11第二进气电磁阀12阀内壳100第一气腔200第二气腔300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快速关闭的主动管压式隔爆阀,其包括阀壳2、阀内壳12以及胶管4,阀壳12固定在阀内壳4的外部且两者间形成密封的第一气腔100,所述胶管4同轴穿设在阀内壳12内且两者的端部固定相连,胶管4与阀内壳12间形成密封的第二气腔200,胶管4内为介质通道;置于所述阀壳2上的第一进气电磁阀8、第二进气电磁阀11和放气电磁阀6,所述第一进气电磁阀8与所述第一气腔100相通且用于为第一气腔100供气,第二进气电磁阀11的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一气腔100内,第二进气电磁阀11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气腔200相通,所述放气电磁阀6连通第二气腔且用于第二气腔放气;所述阀壳2上还设有测量所述第一气腔100内压力的压力检测组件,且第一进气电磁阀8、第二进气电磁阀11和放气电磁阀6、压力检测组件均与控制器信号相连,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器可为远程控制器,也可为安装在主动管压式隔爆阀上的控制器。本技术采用阀壳2和阀内壳12围成密封的第一气腔100,使第一气腔100作为第二气腔200的进气气源存储处,可通过第二进气电磁阀11使气体迅速进入第二气腔200完成气动管夹阀的关闭,减少了关闭响应时间;另外,本技术的胶管4和阀内壳12两端固定而阀壳2固定在阀内壳12的外部,使整个阀体结构简单,易于生产,且同轴设置的阀内壳和胶管可根据需要设计其口径,其可适用于小口径管道的启闭,也可适用于大口径管道,如DN1000的管道。为便于生产制造,见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阀壳2和阀内壳12均单独生产,将阀壳2焊接在阀内壳12的外壁上,焊接方式可增强第一气腔100的密封性。阀壳和阀内壳上均设有安装孔300,安装孔300用于安装上述第一进气电磁阀8、第二进气电磁阀11或放气电磁阀6。上述第一进气电磁阀8、第二进气电磁阀11和放气电磁阀6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为更加减少关闭响应时间,第二进气电磁阀11可为多个,可环布阀内壳12的周向设置;也可通过选择大气量的第二进气电磁阀11来减少关闭响应时间;若为加快管压式隔爆阀的打开响应,上述放气电磁阀6也可为多个。本实施例中的阀内壳12的端部焊接一法兰盘3,胶管4的端部紧固在法兰盘3和外置法兰盘5之间,胶管4和阀内壳12的安装方便,且通过法兰盘的固定确保第二气腔200的密封性。为提高上述管压式隔爆阀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胶管4的两端壁厚大于胶管中部的壁厚,当气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动管压式隔爆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壳、阀内壳以及胶管,阀壳固定在阀内壳的外部且两者间形成密封的第一气腔,所述胶管同轴穿设在阀内壳内且两者的端部固定相连,胶管与阀内壳间形成密封的第二气腔,胶管内为介质通道;置于所述阀壳上的第一进气电磁阀、第二进气电磁阀和放气电磁阀,所述第一进气电磁阀与所述第一气腔相通且用于为第一气腔供气,第二进气电磁阀的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一气腔内,第二进气电磁阀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气腔相通,所述放气电磁阀连通第二气腔且用于第二气腔放气;所述阀壳上还设有测量所述第一气腔内压力的压力检测组件,且第一进气电磁阀、第二进气电磁阀、放气电磁阀和压力检测组件均与控制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管压式隔爆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壳、阀内壳以及胶管,阀壳固定在阀内壳的外部且两者间形成密封的第一气腔,所述胶管同轴穿设在阀内壳内且两者的端部固定相连,胶管与阀内壳间形成密封的第二气腔,胶管内为介质通道;置于所述阀壳上的第一进气电磁阀、第二进气电磁阀和放气电磁阀,所述第一进气电磁阀与所述第一气腔相通且用于为第一气腔供气,第二进气电磁阀的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一气腔内,第二进气电磁阀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气腔相通,所述放气电磁阀连通第二气腔且用于第二气腔放气;所述阀壳上还设有测量所述第一气腔内压力的压力检测组件,且第一进气电磁阀、第二进气电磁阀、放气电磁阀和压力检测组件均与控制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仁杰喻炳许京海徐世林徐建军陆春新朱春松韦建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爵格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