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盘类工件感应淬火的旋转式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0963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盘类工件感应淬火的旋转式冷却装置,包括淬火箱、注液阀和排液阀,所述注液阀和排液阀固定连接在淬火箱的两侧,所述淬火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驱动器、转动杆、转动框架和转动框架,驱动器驱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转动框架转动,转动框架带动网状管道转动,需要淬火的工件通过自重在网状管道中滑动,通过网状管道的旋转,工件在淬火液中的运动轨迹为一个螺旋弹簧轨迹,使工件与更多位置的淬火液接触,达到了提高工件淬火的效果。

A Rotary Cooling Device for Induction Hardening of Disc Workpiec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otating cooling device suitable for induction hardening of disc workpieces, which comprises a quenching box, an injection valve and a drain valve. The injection valve and a drain valve are fixedly connec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quenching box, and the top of the quenching box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 rod. The utility model drives the rotating rod to rotate, the rotating rod to rotate, the rotating rod to drive the rotating frame to rotate, and the rotating frame to drive the network pipeline to rotate. The quenched workpiece slides in the network pipeline by self-weight, rotates through the network pipeline, and the workpiece is in the quenching fluid. The trajectory of motion is a coil spring trajectory, which makes the workpiece contact with more quenching fluid, thus improving the quenching effect of the workpie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盘类工件感应淬火的旋转式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热处理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盘类工件感应淬火的旋转式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淬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快速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目的是增强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传统的周期式淬火将轴类零件码放在淬火框内,在高温加热后从加热炉中取出直接放入淬火池中,通过吊车把工件吊起在淬火介质中上下或左右运动。这样淬火方式需要使用吊车,且使用矿物油淬火时,容易由于操作不当或是吊车失灵而引起火灾,而现代化的智能型淬火槽投资成本高,需要大量的电力运作,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如中国专利CN201621364516.5公开了一种轴类自动旋转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池、淬火框和冷却系统;淬火框内设置有可更换的Z型倾斜滚动板;冷却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液管、泵机、出液管,进液管管口设置在淬火池底部,出液管管口设置有喇叭口。但是该装置仅仅使需要淬火的工件沿着滚动板滑动,难以与更多位置的淬火液接触,降低工件淬火的效果,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盘类工件感应淬火的旋转式冷却装置,具备了提高工件淬火效果的优点,解决了该装置仅仅使需要淬火的工件沿着滚动板滑动,难以与更多位置的淬火液接触,降低工件淬火的效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盘类工件感应淬火的旋转式冷却装置,包括淬火箱、注液阀和排液阀,所述注液阀和排液阀固定连接在淬火箱的两侧,所述淬火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输出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框架,所述转动框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网状管道,所述转动框架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网状管道的顶部通过通孔伸出转动框架的内部,所述淬火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转动通孔,所述支撑板的内壁通过转动通孔与转动杆的表面接触,所述转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底部开设有球形凹槽,所述转动盘的内壁通过球形凹槽转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的底部与支撑板的顶部接触。优选的,所述网状管道上靠近底部的内壁开设有转动凹槽。优选的,所述网状管道的内壁通过转动凹槽固定连接有转轴。优选的,所述转轴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表面与淬火工件接触。优选的,所述网状管道上靠近其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框,所述放置框的内表面放置有淬火工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一、本技术通过设置驱动器、转动杆、转动框架和转动框架,驱动器驱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转动框架转动,转动框架带动网状管道转动,需要淬火的工件通过自重在网状管道中滑动,通过网状管道的旋转,工件在淬火液中的运动轨迹为一个螺旋弹簧轨迹,使工件与更多位置的淬火液接触,达到了提高工件淬火的效果。二、本技术通过设置转轴和滚轮,转轴将滚轮转动连接在网状管道的内壁上,滚轮与工件接触,使工件在网状管道中的滑动更流畅,通过设置转动盘、滚珠和支撑板,起到支撑转动框架、网状管道和转动杆的重量,使转动框架和网状管道的转动更流畅,间接的达到了提高工件淬火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的剖视示意图。图中:1-淬火箱、2-注液阀、3-排液阀、4-支撑杆、5-驱动器、6-转动杆、7-转动框架、8-网状管道、9-支撑板、10-转动盘、11-滚珠、12-转轴、13-滚轮、14-放置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盘类工件感应淬火的旋转式冷却装置,包括淬火箱1、注液阀2和排液阀3,淬火箱1的设置用于放置淬火液为工件提供淬火场所,注液阀2和排液阀3固定连接在淬火箱1的两侧,注液阀2用于为淬火箱1中注入淬火液,排液阀3用于将淬火箱1中的淬火液排出,淬火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支撑杆4为驱动器5提供一个固定连接的场所。请参阅图1至图3,支撑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器5,驱动器5为本领域的驱动器,为转动杆6的转动提供动力,驱动器5输出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6,转动杆6将驱动器5的动力传递给转动框架7,使转动框架7跟随转动杆6同步转动,转动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框架7,转动框架7用于将网状管道8的位置限定,同时带动网状管道8转动,转动框架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网状管道8,网状管道8为工件提供滑动的场所,同时网状管道8跟随转动框架7同步转动,使工件在淬火液中的移动成一个螺旋状,网状管道8上靠近底部的内壁开设有转动凹槽,为转轴12提供固定连接的场所,网状管道8的内壁通过转动凹槽固定连接有转轴12,将滚轮13转动连接在网状管道8上,转轴12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滚轮13,滚轮13表面与淬火工件接触,使工件在网状管道8中的滑动更流畅,转动框架7的顶部开设有通孔,网状管道8的顶部通过通孔伸出转动框架7的内部,网状管道8上靠近其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框14,放置框14的内表面放置有淬火工件,放置框14的设置用于放置淬火后的工件,便于取出淬火后的工件,淬火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9,支撑板9为滚珠11提供接触场所,支撑板9的顶部开设有转动通孔,支撑板9的内壁通过转动通孔与转动杆6的表面接触,转动杆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盘10,转动盘10为滚珠11提供安装场所,转动盘10的底部开设有球形凹槽,转动盘10的内壁通过球形凹槽转动连接有滚珠11,滚珠11使转动盘10在支撑板9上转动的更流畅,通过转动盘10、滚珠11和支撑板9之间的配合,限制转动杆6的位置,滚珠11的底部与支撑板9的顶部接触。工作原理:该适用于盘类工件感应淬火的旋转式冷却装置使用时,首先将需要淬火的工件放在网状管道8中,启动驱动器5,驱动器5通过转动杆6和转动框架7与网状管道8之间的传动作用,使网状管道8转动,需要淬火的工件通过自重在网状管道8中滑动,通过网状管道8的旋转,工件在淬火液中的运动轨迹为一个螺旋弹簧轨迹,使工件与更多位置的淬火液接触,提高了工件淬火的效果。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盘类工件感应淬火的旋转式冷却装置,包括淬火箱(1)、注液阀(2)和排液阀(3),所述注液阀(2)和排液阀(3)固定连接在淬火箱(1)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器(5),所述驱动器(5)输出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框架(7),所述转动框架(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网状管道(8),所述转动框架(7)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网状管道(8)的顶部通过通孔伸出转动框架(7)的内部,所述淬火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9),所述支撑板(9)的顶部开设有转动通孔,所述支撑板(9)的内壁通过转动通孔与转动杆(6)的表面接触,所述转动杆(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盘(10),所述转动盘(10)的底部开设有球形凹槽,所述转动盘(10)的内壁通过球形凹槽转动连接有滚珠(11),所述滚珠(11)的底部与支撑板(9)的顶部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盘类工件感应淬火的旋转式冷却装置,包括淬火箱(1)、注液阀(2)和排液阀(3),所述注液阀(2)和排液阀(3)固定连接在淬火箱(1)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器(5),所述驱动器(5)输出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框架(7),所述转动框架(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网状管道(8),所述转动框架(7)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网状管道(8)的顶部通过通孔伸出转动框架(7)的内部,所述淬火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9),所述支撑板(9)的顶部开设有转动通孔,所述支撑板(9)的内壁通过转动通孔与转动杆(6)的表面接触,所述转动杆(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盘(10),所述转动盘(10)的底部开设有球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在滨张迎晓贺柱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飞虹热处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