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卸料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0510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30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搅拌站卸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移动式卸料斗,旨在解决普通卸料斗无法满足砼运输船和砼罐车两种运输方式的问题,其技术要点在于,包括卸料斗本体和位于卸料斗本体下方的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位于地面的机架和转动设置于机架上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沿拌和站和河岸间的直线距离方向设置,且所述卸料斗本体连通有朝向拌和站卸料口设置的导料槽,所述卸料斗本体沿传送带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机架,所述输送装置与拌和站卸料口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不共面,且所述传送带延伸出河岸。通过移动卸料斗本体来适应砼运输船和砼罐车两种运输方式,操作方便。

A Mobile Unloading Hopp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unloading equipment of a mixing station, in particular to a mobile unloading hopper, aiming at solving the problem that the ordinary unloading hopper can not meet the two transportation modes of a concrete carrier and a concrete tank truck. The technical key points of the utility model are as follows: the unloading hopper body and the conveying device under the unloading hopper body, and the conveying device described. The device comprises a frame located on the ground and a conveyor belt rotated on the frame. The conveyor belt is arranged along a straight line distance between the mixing station and the river bank, and the unloading hopper body is connected with a guide groove arranged towards the unloading port of the mixing station. The unloading hopper body slides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conveyor belt and is connected to the frame. The projection of the conveyor device and the discharge port of the mixing station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is not coplanar, and the conveyor belt extends out of the river bank. By moving the hopper body, it can be adapted to two transportation modes of concrete carrier and concrete tank truck, and it is easy to ope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卸料斗
本技术涉及搅拌站卸料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移动式卸料斗。
技术介绍
航道工程、桥梁工程等航道工程中混凝土采用砼运输船进行运输,桥梁工程混凝土采用砼罐车进行运输,混凝土拌和站既要将混凝土通过输送带输送到船上又要将混凝土卸至混凝土罐车中,普通卸料斗无法满足现场需要。现有公告号为CN202296426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新型移动料斗输送装置,包括安装有行走轮的车体,车体包括车体底座、用于承接物料的装料斗、用于将物料卸除的卸料斗、以及用于将装料斗内物料输送至卸料斗的输送装置,装料斗、卸料斗、输送装置均固定安装于车体底座上。该技术结构简单,卸料斗可将混凝土输送到船上,且将车体移走后,混凝土拌和站直接将混凝土卸入砼罐车中,满足了现场两种混凝土卸料运输方式。但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卸料斗和输送装置均固定于车体上,移动卸料斗为砼罐车让位时,需要移动整个车体,操作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卸料斗,其具有通过移动卸料斗来适应砼运输船和砼罐车两种运输方式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移动式卸料斗,包括卸料斗本体和位于卸料斗本体下方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位于地面的机架和转动设置于机架上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沿拌和站和河岸间的直线距离方向设置,且所述卸料斗本体连通有朝向拌和站卸料口设置的导料槽,所述卸料斗本体沿传送带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机架,所述输送装置与拌和站卸料口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不共面,且所述传送带延伸出河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拌和站要将混凝土输送到砼运输船上时,将卸料斗本体移动至导料槽位于卸料口下方,混凝土通过导料槽进入卸料斗本体,最后落于传送带上,传送带将混凝土输送入砼运输船上。当拌和站要将混凝土输送到砼罐车上时,向远离拌合站的方向移动卸料斗本体,使得导料槽离开卸料口正下方,砼罐车可在卸料口下方直接灌装混凝土。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底部沿其长度方向阵列设有传送辊,所述传送辊包括两个相对向下倾斜设置的第一传送辊和位于两个第一传送辊间的第二传送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送带上承载混凝土后,传送带中部下垂,其贴合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传送辊起到对传送带的承接作用。进一步的,一侧所述第一传送辊远离第二传送辊端部连接有蜗轮,该侧所述第一传送辊外侧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上套设有与蜗轮对应设置的蜗杆,且传动杆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电机,所述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间通过锥齿轮啮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驱动传动杆转动,传动杆带动传动辊同步转动,加快了传送带的输送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卸料斗本体包括储料部和位于储料部下方的出料部,所述导料槽连通于储料部,所述出料部呈倒锥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卸料斗本体落出的混凝土能更集中地落在传送带上。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底部沿其长度两侧设有滑轨,所述卸料斗本体连接有沿滑轨滑移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底部连接有位于滑轨内的万向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卸料斗本体通过支撑架支撑位于传送带上方,且卸料斗本体通过万向轮沿滑轨滑移得更轻松。进一步的,所述导料槽远离卸料斗本体一端端部与卸料斗本体间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所述导料槽底部与支撑架间通过支撑杆相互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和支撑杆加强了导料槽的强度,防止其承重变形。进一步的,所述卸料斗本体下方设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沿传送带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限位框通过竖杆连接于机架,所述限位框上沿贴合出料部设置,所述限位框下沿靠近传送带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框使得混凝土集中落在传送带上,防止混凝土从传送带上弹落。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远离拌和站一端设有刮板,所述刮板位于传送带下方,所述刮板朝向传送带倾斜设置,所述刮板下方设有导向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板将传送带上的混凝土刮落,刮落的混凝土沿导向板落入砼运输船上,减少了传送带上的混凝土残留。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移动卸料斗本体来适应砼运输船和砼罐车两种运输方式,操作方便;2.通过在传送带下方设置传送辊,传送辊包括两个相对向下倾斜设置的第一传送辊和位于两个第一传送辊间的第二传送辊,当传送带下垂时,其贴合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传送辊起到对传送带的承接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移动式卸料斗的整体结构立体图;图2为一种移动式卸料斗的局部结构立体图,主要用于展示卸料斗本体;图3为一种移动式卸料斗的局部结构立体图,主要用于展示传送辊;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中:1、卸料斗本体;11、导料槽;12、储料部;13、出料部;14、支撑架;141、万向轮;15、竖杆;2、输送装置;21、机架;22、传送带;3、传送辊;31、第一传送辊;32、第二传送辊;33、锥齿轮;41、蜗轮;42、传动杆;421、电机;43、蜗杆;5、滑轨;6、连接杆;7、支撑杆;8、限位框;9、刮板;91、导向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移动式卸料斗,如图1所示,包括卸料斗本体1和位于卸料斗本体1下方的输送装置2,输送装置2包括位于地面的机架21和转动设置于机架21上的传送带22,传送带22沿拌和站和河岸间的直线距离方向设置,且输送装置2和拌和站卸料口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不共面,传送带22延伸出河岸,卸料斗本体1沿传送带22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机架21,且卸料斗本体1连接有朝向拌和站卸料口设置的导料槽11。从而当拌和站要将混凝土输送到砼运输船上时,将卸料斗本体1移动至导料槽11位于卸料口下方,混凝土通过导料槽11进入卸料斗本体1,最后落于传送带22上,传送带22将混凝土输送入砼运输船上。当拌和站要将混凝土输送到砼罐车上时,向远离拌合站的方向移动卸料斗本体1,使得导料槽11离开卸料口正下方,砼罐车可在卸料口下方直接灌装混凝土。通过移动卸料斗本体1来适应砼运输船和砼罐车两种运输方式,操作方便。为了使得工作人员移动卸料斗本体1更轻松省力,如图1所示,机架21底部沿其长度方向两侧设有滑轨5,卸料斗本体1连接有沿滑轨5滑移的支撑架14,支撑架14底部连接有位于滑轨5内的万向轮141,从而卸料斗本体1通过支撑架14支撑位于传送带22上方,且卸料斗本体1通过万向轮141沿滑轨5滑移得更轻松。由于导料槽11承接从拌和站卸料口中掉落的混凝土,其承重大,为了加强导料槽11与储料斗的连接强度,如图1所示,导料槽11远离卸料斗本体1一端端部与卸料斗本体1间通过连接杆6相互连接,连接杆6加强了导料槽11外端的强度,防止其承重变形。导料槽11底部和支撑架14间通过支撑杆7相互连接,支撑杆7为导料槽11提供支撑力,防止导料槽11变形。如图1和图2所示,卸料斗本体1包括出料部13和位于储料部12下方的出料部13,导料槽11连通于储料部12,出料部13呈倒锥形,从而经卸料斗本体1落出的混凝土能更集中地落在传送带22上。为了防止从卸料斗本体1上掉落于传送带22上的混凝土弹跳至传动带外,卸料斗本体1下方设有限位框8,限位框8沿传送带22长度方向设置,限位框8通过竖杆15连接于机架21,限位框8的上沿贴合出料部13设置,其下沿靠近传送带22设置,从而从卸料斗本体1的出料部13落下的混凝土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卸料斗,包括卸料斗本体(1)和位于卸料斗本体(1)下方的输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2)包括位于地面的机架(21)和转动设置于机架(21)上的传送带(22),所述传送带(22)沿拌和站和河岸间的直线距离方向设置,且所述卸料斗本体(1)连通有朝向拌和站卸料口设置的导料槽(11),所述卸料斗本体(1)沿传送带(22)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机架(21),所述输送装置(2)与拌和站卸料口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不共面,且所述传送带(22)延伸出河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卸料斗,包括卸料斗本体(1)和位于卸料斗本体(1)下方的输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2)包括位于地面的机架(21)和转动设置于机架(21)上的传送带(22),所述传送带(22)沿拌和站和河岸间的直线距离方向设置,且所述卸料斗本体(1)连通有朝向拌和站卸料口设置的导料槽(11),所述卸料斗本体(1)沿传送带(22)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机架(21),所述输送装置(2)与拌和站卸料口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不共面,且所述传送带(22)延伸出河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卸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22)底部沿其长度方向阵列设有传送辊(3),所述传送辊(3)包括两个相对向下倾斜设置的第一传送辊(31)和位于两个第一传送辊(31)间的第二传送辊(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卸料斗,其特征在于:一侧所述第一传送辊(31)远离第二传送辊(32)端部连接有蜗轮(41),该侧所述第一传送辊(31)外侧设有传动杆(42),所述传动杆(42)上套设有与蜗轮(41)对应设置的蜗杆(43),且传动杆(42)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电机(421),所述第一传送辊(31)和第二传送辊(32)间通过锥齿轮(33)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卸料斗,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