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外板夹紧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042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30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外板夹紧工装,以解决现有的车身外板夹紧工装不能准确的对车身外板进行定位,以及不能紧固的对车身外板进行夹紧的问题,其技术方案包括:包括基板,固定于所述基板上的平移机构;固定于所述基板上的翻转机构;车身外板夹紧于所述平移机构和所述翻转机构之间。

A Kind of Clamping Tool for Body Outer Panel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lamping tooling for the body outer plate, which can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the existing clamping tooling for the body outer plate can not accurately locate the body outer plate and can not clamp the body outer plate tightly. The technical scheme includes: a base plate, a translation mechanism fixed on the base plate, and a fixture on the base plate. The overturning mechanism on the substrate is clamped between the translation mechanism and the overturn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身外板夹紧工装
本技术涉及车身外板检测领域,尤其是一种车身外板夹紧工装。
技术介绍
车身外板在生产完成后,需要对车身外板的尺寸进行检测,以判断生产的车身外板的尺寸是否满足精度要求。现有技术中,车身外板具有转动的车身外板检具,将车身外板固定在车身外板检具上,以进行尺寸检测。为了提高检测精度,现有技术中通常会设置对车身外板进行定位的车身外板夹紧工装,该车身外板夹紧工装单独于车身外板检具设置,由于车身外板上没有设置定位孔,现有技术中的车身外板夹紧工装只能通过面(翻边)定位的方式来对车身外板进行定位。如图1与图2所示,该车身外板夹紧工装包括:固定在车身外板检具的基板上的支撑座5,固定在支撑座5上的定位支撑板6,定位支撑板6的顶端与支撑座5相对的端面上设有缺口,在定位支撑板3的顶端安装有一定位挡块7,该定位挡块7为一呈L型的挡块,定位挡块7的一部分与定位支撑板6的上端面贴合,另一部分与缺口的侧壁贴合。其中,车身外板8的底端面搭设在支撑座5的顶端面上,车身外板8的翻边与该定位挡块7与缺口的侧壁贴合的部分相抵接,以实现对车身外板8的定位与夹紧。由于车身外板8的翻边在与定位挡块7抵接后受力容易发生变形,导致对车身外板8的定位效果和夹紧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外板夹紧工装,以解决现有的车身外板夹紧工装不能准确的对车身外板进行定位,以及不能紧固的对车身外板进行夹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方案如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外板夹紧工装,包括基板,固定于所述基板上的平移机构;固定于所述基板上的翻转机构;车身外板夹紧于所述平移机构和所述翻转机构之间。优选地,所述平移机构包括:平移底座,所述平移底座包括贯穿所述平移底座的相对两个侧表面的通孔,所述平移底座的上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通孔相连通的定位孔;可沿水平方向滑动的平移构件,所述平移构件包括:平移柱,所述平移柱一端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通孔内,且所述平移柱的上表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竖直固定于所述平移柱的另一端;限位构件,所述限位构件的一端穿过平移底座的定位孔并插设于所述平移柱上的其中一个限位孔中。优选地,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基板上的翻转底座;可沿竖直方向翻转的翻转构件,所述翻转构件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翻转底座上的转动柱;与所述转动柱的一端连接的压紧柱,所述压紧柱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转动柱相垂直;与所述转动柱的另一端连接的旋转柱,所述旋转柱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转动柱相垂直;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柔性部,所述柔性部固定于所述压紧柱远离所述转动柱的一端。优选地,所述车身外板夹紧于所述支撑柱与压紧柱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车身外板夹紧工装,通过将车身外板设置在平移构件和翻转构件之间,平移构件和翻转构件的配合使用来实现对车身外板进行定位与夹紧,使得车身外板不易发生偏移,提高了对车身外板的定位与紧固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翻转机构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基板;2--平移机构;3--翻转机构;4--车身外板;22--平移构件;21--平移底座;23--限位构件;32--翻转构件;31--翻转底座;221--平移柱;222--支撑柱;321--转动柱;322--压紧柱;323--旋转柱;324--柔性部;325--环形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参照图3与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外板夹紧工装,包括基板1,固定于基板1上的平移机构2;固定于基板1上的翻转机构3;车身外板4夹紧于平移机构2和翻转机构3之间。具体地,基板1为车身外板检具上设置的基板,通过将平移机构2和翻转机构3固定在基板1上,能够实现将车身外板检具和车身外板夹紧工装集成为一体,便于对该车身外板夹紧工装的存储于管理。该平移机构2和翻转机构3通过可拆卸连接(如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基板1上,通过对平移机构2和翻转机构3进行拆卸与位置改变,能够对不同车型的车身外板进行定位与夹紧。在需要对车身外板4进行夹紧时,首先对平移机构2进行移动以及对翻转机构3进行翻转,使得平移机构2和翻转机构3能够移动到不会对车身外板4的安放造成干涉的位置处,然后将车身外板4放置在基板1的预定位置处。反向移动平移机构2,使得平移机构2车身外板4的下端面接触,反向翻转该翻转构件31,使得翻转机构3与车身外板4的上表面接触,并对车身外板4进行压紧,使得该车身外板4被夹紧在翻转机构3与平移机构2之间,实现对车身外板4的定位。由于是对车身外板4的上下表面进行夹紧,增大了与车身外板4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该车身外板4能够稳固的定位在翻转机构3与平移机构2之间。本技术的车身外板夹紧工装,通过将车身外板4夹紧在翻转机构3与平移机构2之间,翻转机构3与平移机构2的配合使用来实现对车身外板4进行定位与夹紧,使得车身外板4不易发生偏移,提高了对车身外板4的定位与紧固效果。参照图3,平移机构2包括:平移底座21,平移底座21包括贯穿平移底座21的相对两个侧表面的通孔,平移底座21的上表面上开设有与通孔相连通的定位孔;可沿水平方向滑动的平移构件22,平移构件22包括:平移柱221,平移柱221一端可滑动地插设于通孔内,且平移柱221的上表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支撑柱222,支撑柱222竖直固定于平移柱221的另一端;限位构件23,限位构件23的一端穿过平移底座21的定位孔并插设于平移柱221上的其中一个限位孔中。其中,平移底座21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基板1上,如图3所示,该平移底座21为一长条状的柱体,在柱体的底部的两相对端面上分别延伸出有用于与基板1进行螺栓连接的连接件,在连接件上设置有连接孔,以便于平移底座21的安装以及将该平移底座21牢固的固定在基板1上。通孔的设置是为了实现该平移构件22在水平方向上的平移。其中,该限位构件23用于实现该平移柱221的平移固定,在需要对平移柱221进行移动时,通过将限位构件23向上提起,使得限位构件23脱离平移柱221上的限位孔,向需要移动的方向平移该平移柱221,在移动到位后,将该限位构件23向下放,使得限位构件23穿过定位孔后插设至限位孔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在平移柱221上设置的限位孔是多个,因此,可以根据具体型号的车身外板4需要定位夹紧的位置,对该平移柱221的长度进行调整,以实现对不同型号的车身外板4进行定位和夹紧。参照图3与图4,翻转机构3包括:固定于基板1上的翻转底座31;可沿竖直方向翻转的翻转构件32,翻转构件32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翻转底座31上的转动柱321;与转动柱321的一端连接的压紧柱322,压紧柱322在水平方向上与转动柱321相垂直;与转动柱321的另一端连接的旋转柱323,旋转柱323在竖直方向上与转动柱321相垂直;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柔性部324,柔性部324固定于压紧柱322远离转动柱321的一端。在上述设置之后,车身外板4夹紧于支撑柱222与压紧柱322之间。其中,翻转底座31为长条状的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外板夹紧工装,包括基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基板(1)上的平移机构(2);固定于所述基板(1)上的翻转机构(3);车身外板(4)夹紧于所述平移机构(2)和所述翻转机构(3)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外板夹紧工装,包括基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基板(1)上的平移机构(2);固定于所述基板(1)上的翻转机构(3);车身外板(4)夹紧于所述平移机构(2)和所述翻转机构(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外板夹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机构(2)包括:平移底座(21),所述平移底座(21)包括贯穿所述平移底座(21)的相对两个侧表面的通孔,所述平移底座(21)的上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通孔相连通的定位孔;可沿水平方向滑动的平移构件(22),所述平移构件(22)包括:平移柱(221),所述平移柱(221)一端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通孔内,且所述平移柱(221)的上表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支撑柱(222),所述支撑柱(222)竖直固定于所述平移柱(221)的另一端;限位构件(23),所述限位构件(23)的一端穿过平移底座(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彦丞陈冠威周战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