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宗义专利>正文

混凝土缝隙注入止水施工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0222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混凝土缝隙注入止水施工方法及装置,其主要为一种在进行缝隙填补工程时,借由缓动元件的缓动作用及加压元件的挤压,不需在缝隙处凿深度达几公分之凹槽,而能以高压灌入或止水用灌注剂与反应产生的膨胀压力,轻易到达缝隙甚至死角处,不会有向外溢流,而能确实将缝隙完全封补起来,进而达到止水作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混凝土缝隙注入止水施工方法及装置,其主要为一种在进行缝隙填补工程时,籍由缓动元件的缓动元件的缓动作用及加压元件的挤压,不需在缝隙处凿深度达几公分之凹槽,而能以高压灌入或止水用灌注剂与反应产生的膨胀压力,轻易到达缝隙甚至死角处,不会有向外溢流,而能确实将缝隙完全封补起来,进而达到止水作用。一般混凝土缝隙注入施工止水的工法有两种,其中一种在缝隙上每隔一定的距离(约十五至二十公分)处凿孔,再于孔上以水泥或各种成型套头封口,将止水用灌注剂由水泥或成型套头所开设之注入口,使灌注剂可由注入口流入被封口的孔中,再施以压力或自然膨胀压力,使灌注剂渗入缝隙中,此种施工法在施作时,有以下的缺点1、成本高其封口材料若以急结水泥,因需一段时间使水泥硬化,不但耗时且会增加成本,再者,如用成型套头时,虽不需等候,但因套头在工作完成后无法取下重覆使用,在成本上亦高。2、效果不佳因每一孔的距离在十五至二十公份间,故当止水用灌注剂注入孔中时,常会发生灌注剂无法到达缝隙距离较孔远之处。另,有一种工法,其施作的方法为沿缝隙—V型沟(深约五公分),再将反应袋植入其中,以急结水泥将反应袋密封在V型沟中,并于急结水泥留下注入孔,以作为灌注之用,此种作法虽不会有灌注剂无法至缝隙每一处问题,惟因需在缝隙处向下凿伸五公分以上,且需凿成V字的形状,不但增加工作成本且浪费时间,况且,存款是行时又需将反应袋置入沟中,再以急结水泥作封口的动作,更是增加许多工作上的成本,在使用上非常不理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缝隙注入施工止水工法,其主要在缝隙处向下开凿约深一至二公分的凹沟,再将适当宽度的缓动元件覆盖在凹沟上后,同时以加压元件旋加适当压力于缓动元件上,再以固定无件固定缓动元件,当止水用灌注剂由注入孔灌入凹沟时,可籍由缓动元件的缓动作用及加压元件的挤压,使灌注剂不致溢流出缝隙外,而能完成渗入缝隙中,甚至到达缝隙的死角处,而能确实将缝隙完全封补起来,进而达到止水作用,而不需如现有将沟凿得非常深,且不须植入反应袋及以急结水泥封口,另,所有装置皆能重覆使用,故能大幅节省施工时间及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缝隙注入止水装置,其为一种使用于填补缝隙时使用的装置,该装置上设有一固定元件,该固定元件上设有一凹入的空间,该空间在开口两端分别设有一向外延伸的边缘,而在凹槽则设有至少一个压靠元件,该压靠元件下设有一缓动元件,再者,在固定元件上穿套有抵靠在压靠元件上的加压元件,当止水用灌注剂注入缝隙时,可藉固定元件将缓动元件及压靠元件固定在缝隙上,而籍加压元件施加压力于压靠元件上,使在压靠元件下的缓动元件受到压力紧巾在缝隙的周围,而使灌注剂在反应时,不致溢流出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混凝土缝隙注入止水施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首先,在有缝隙处开凿一至二公分深之凹沟;B、将适当厚度且面积大于凹沟的缓动元件铺置在所开设的凹沟上;C、再于缓动元件上叠置与之配合的压靠元件;D、将固定元件套合在缓动元件及压靠元件的两端上,再籍由螺合元件锁固在邻近缝隙处上,使缓动元件及压靠元件可固定在固定元件中,而不致随意移动位置;E、于固定元件上穿套至少一个加压元件,使加压元件伸入固定元件的一端抵压在压靠元件上,并施加压力于压靠元件上,使在压靠元件下的缓动元件受到压挤而变形,进而能将凹沟完全密封起来;F、再于压靠元件及缓动元件及缓动元件适当处上插设至少一个输送管,该输送管并贯穿压靠元件及缓动元件凸露在凹沟中,且该输送管中设有注入孔;G、将止水用灌注胶由其中一注入孔中注入凹沟中,藉由另一个注入孔将在凹沟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使灌注胶可顺利流动并布满整个凹沟中后,藉由缓动元件的缓动作用及加压元件的挤压,使灌注在凹沟中的灌注剂在膨胀反应时,不致流出凹沟外,而能完全渗入缝隙中,甚至到达缝隙的死角处。其中,缓动元件为硅胶垫。其中,压靠元件为加压钢板。其中,加压元件为加压螺丝。其中,固定元件为ㄇ形支架。其中,输送管为铝管。其中,输送管也可为塑胶套管。其中,螺合元件为膨胀螺丝。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缝隙注入止水装置包括一缓动元件,该缓动元件两端两端适当处各设有至少一个穿孔;一压靠元件,其为一配合缓动元件形状并贴置在缓动元件上的平直状板体,该压靠元件两端与穿孔相对处上设有相通的开孔;若干个固定元件,其分别套设在缓动元件及压靠元件两端上,该等固定元件上各设有恰可容纳缓动元件及压靠元件的空间,该等空间上分别设有螺合孔及与开孔相对的贯穿孔,而该等空间在开口两侧则分别设有相对且向外延伸的片体,该等片体可固定在所南非的位置上;加压元件,其穿套在固定元件的螺合孔中,该加压元件一端抵压在压靠元件上,另一端则凸露在固定元件上;若干根输送管,该等输送管可分别垂直地经开孔穿过穿孔中,且该等输送管中分别设有中空注入孔。其中,固定元件两端的边缘上设螺合元件,以使固定元件可籍螺合元件的螺合而固定在所需的位置上。其中,缓动元件为加压钢板。其中,压靠元件为加压钢板。其中,加压元件为加压螺丝。其中,固定元件为ㄇ形支架。其中,输送管为铝管。其中,输送管为塑胶套管。籍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及方法,在进行缝隙填补工程时,由缓动元件的缓动元件的缓动作用及加压元件的挤压,不需在缝隙处凿深度达几公分之凹槽,而能以高压灌入或止水用灌注剂与反应产生的膨胀压力,轻易到达缝隙甚至死角处,不会有向外溢流,而能确实将缝隙完全封补起来,进而达到止水作用。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施工止水法实施时的断面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施工止水法实施时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见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混凝土缝隙注入止水施工止水法,其方法主要包含下列步骤A、首先,在有缝隙处开一至二公分深之凹沟10;B、将适当厚度且面积大于凹沟10的缓动元件20(于本实施例为硅胶垫)铺置在所开设的凹沟10上,且该缓动元件20的长度可配合施工现场需要而加以裁切;C、再于缓动元件20上叠置与之配合的压靠元件30(于本实施例为一加压钢板);D、将固定元件40(于实施例为一ㄇ形支架)套合在缓动元件20及压靠元件30的两端上,再籍由螺合元件60锁固在邻近缝隙处上,使缓动元件20及压靠元件30可固定在固定元件40中,而不致随意移动位置;E、于固定元件40上穿套至少一个加压元件50(于本实施例为加压螺丝),使加压元件50伸入固定元件40的一端抵压在压靠元件30上,并施加压力于压靠元件30上,使在压靠元件30下的缓动元件20受到压挤而变形,进而能将凹沟10完全密封起来;F、再于压靠元件30及缓动元件30及缓动元件20适当处上插设至少一个输送管70,该输送管70并贯穿压靠元件30及缓动元件20凸露在凹沟10中,且该输送管70中设有注入孔71。G、将止水用灌注胶由其中一注入孔71中注入凹沟1 0中,同时,藉由另一个注入孔71将在凹沟10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使灌注胶可顺利流动并布满整个凹沟10中后,藉由缓动元件20的缓动作用及加压元件30的挤压,使灌注在凹沟10中的灌注剂在膨胀反应时,不致流出凹沟10外,而能完全渗入缝隙中,甚至到达缝隙的死角处,进而达到止水的功效;H、灌注剂反应完毕后,即可将所有元件取下,留等再次施工时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止水法不但可通用在填补墙壁缝隙,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缝隙注入止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A、首先,在有缝隙处开凿一至二公分深之凹沟;B、将适当厚度且面积大于凹沟的缓动元件铺置在所开设的凹沟上;C、再于缓动元件上叠置与之配合的压靠元件;D、将固定元件套合在 缓动元件及压靠元件的两端上,再籍由螺合元件锁固在邻近缝隙处上,使缓动元件及压靠元件可固定在固定元件中,而不致随意移动位置;E、于固定元件上穿套至少一个加压元件,使加压元件伸入固定元件的一端抵压在压靠元件上,并施加压力于压靠元件上,使在压 靠元件下的缓动元件受到压挤而变形,进而能将凹沟完全密封起来;F、再于压靠元件及缓动元件及缓动元件适当处上插设至少一个输送管,该输送管并贯穿压靠元件及缓动元件凸露在凹沟中,且该输送管中设有注入孔;G、将止水用灌注胶由其中一注入孔中注入 凹沟中,藉由另一个注入孔将在凹沟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使灌注胶可顺利流动并布满整个凹沟中后,藉由缓动元件的缓动作用及加压元件的挤压,使灌注在凹沟中的灌注剂在膨胀反应时,不致流出凹沟外,而能完全渗入缝隙中,甚至到达缝隙的死角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宗义
申请(专利权)人:谢宗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