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的隔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59994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的隔热系统,特别是根据环境需要可以人为改变的建筑物的隔热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利用围绕建筑物的空气层来增强建筑物的隔热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使内墙与外墙隔开一定距离建造而在外墙和内墙之间形成一气流区域来提供一种建筑物的隔热系统,同时提供一个根据建筑物的朝向和墙面而把所述气流区域分割成柱空间的气流区域隔断。(*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的隔热系统,特别是根据环境需要可以人为改变的建筑物的隔热系统。按照本专利技术的隔热系统,一个垂直方向的气流区域按建筑物的每个墙面或方位分割,且通过开关该气流区域来控制。一般来说,为了使建筑物的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隔绝,在建筑物的外墙上设置一定厚度的隔热材料。为了更有效地隔热,在建筑物的外墙上设置的隔热系统中还设有一个气流区域。使用这种隔热系统时,特别是在夏季,由建筑物外部辐射到其内部的热能重又通过上述气流区域排出到其外部,且防止了建筑物生活空间的热能传递出去。这意味着上述气流区域作为建筑物的隔热装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关这种现有技术的隔热系统,本申请人已经得到了韩国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专利186966和196967。下面参照图1和图2概述一下上述现有技术的隔热系统。建造建筑物的外墙10,并与其相隔一定距离建造一表面上有隔热材料21的内墙20。结果,在外墙10和内墙20之间形成了一个空间,该空间便是气流区域50。在建筑物外墙10的下部设一空气入口51,在其上部设一空气出口53。当外部环境温度很高时,即,在夏季,高的热能(比如太阳能80)从外部环境通过外墙10辐射进建筑物内。进入气流区域50的热能把该区域50中的空气加热。因为热空气会上升,所以,加热后的空气会由空气出口53流出。建筑物外部比气流区域50内温度低的空气经由空气入口51流进气流区域50中。所以,热能不会传递进建筑物的内部空间中,而是重又排出到建筑物外。为了增强气流区域50的作用,在空气出口53或空气入口51处装有一电风扇55。这样更加促进空气循环。在现有技术建筑物的隔热系统中,气流区域50设在建筑物的表面,该气流区域50为包住建筑物表面的结构。换言之,因为在气流区域50的所有部位中没有隔断,在气流区域50中空气可以横向也可以纵向流动。但是,根据方向、阳光强度、辐射量及气流状态的不同,各面墙具有不同的受热条件。由于太阳的高度因季节而异,建筑物的各面墙接受不同的热能。例如,在冬季太阳高度低时,南外墙就比其它方向的墙接受更多热能。而在夏季,因为太阳高度和所受辐射时间的影响,西外墙比南外墙接受更多的热能。所以,由于通过外墙吸收热能的情况和数值随太阳能一天的变化以及季节的变化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建筑物的朝向和所有墙面,在气流区域中隔出气流子区域。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利用围绕建筑物的空气层来改善建筑物的隔热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使内墙与外墙隔开一定距离建造而在外墙和内墙之间形成一气流区域来提供一种建筑物的隔热系统,同时提供一个根据建筑物的朝向和墙面而把所述气流区域分割成柱空间的气流区域隔断。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建筑物隔热系统的横截面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建筑物隔热系统的垂直剖视图,示出了通过气流区域的通风防止热传递进内部空间的气流区域;图3是本专利技术建筑物隔热系统的横截面图;图4和图5是本专利技术建筑物隔热系统的垂直剖视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气流区域的作用;图6表示一个通风装置;图7是一个按照本专利技术使用通风口的空气入口/空气出口的例子。图8是安装在所述通风装置处的电风扇。下面结合表示本专利技术隔热系统剖视情况的图3至图5说明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建造了围绕建筑物内部空间的内墙120。有时,为了防止内部的热能传递到外面,在内墙120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上设有隔热材料121。同时,也防止热从建筑物外部向其内部传递。装饰建筑物外形的外墙110与内墙120隔开一定距离建造。有时,隔热材料121设在外墙110的内表面上。在外墙110和内墙120之间形成的空间就是气流区域150。在该气流区域150中的空气就用作一个空气层,阻挡建筑物外面的热能传入或者阻挡建筑物内部空间的热能传出。一般说来,建筑物有四个墙面,每个墙面根据其面对的自然环境不同,接受不同的热能。按照其方位,某一个墙面可能比其它墙面接受更高的热能。在此情况下,接受热能高的墙面的气流子区域中的空气就比其它子区域中的空气热。所以,该热空气必须排到气流区域150外。另一方面,不必把其它气流子区域中热能较低的空气排出。所以,最好设有一气流区域隔断157,它按照墙面和方向把气流区域150分割成四个气流子区域150a,150b,150c和150d。在气流区域150被分割成四个方向,即东气流子区域150b,西气流子区域150d,南气流子区域150c和北气流子区域150a时,如果主要是南墙面接受热能,只需把南气流子区域150c中被加热的空气排到外面,这样就达到了隔热效果。为了使空气流通,通过在外墙110上制作通风口,在气流区域150的每个子区域的上部和下部形成了通风口。在某一气流子区域150a,150b,150c或150d中被加热的空气经由形成在其上部的空气出(通风)口153排出,同时,比气流子区域中的空气温度更低的外部空气经由形成在子区域下部的空气入(通风)口151流入。为了加快空气流通,最好在空气出口153或空气入口151处安装一电风扇155。图4表示在建筑物外部温度高时,通过防止外部的热能传递到内部而增强建筑物内部的隔热效果,一个气流区域排出空气的状况。图5表示在建筑物外部温度低时,通过防止建筑物内部的热能被带走而增强建筑物内部的隔热效果,把气流区域中建筑物外墙处太阳能加热后的空气蓄积并封闭在其内的状况。图6示例了一个通过开关功能来进行循环及阻挡气流区域中气流的装置(如一个电动容积调节挡板)。图7为一个通风口,其中,图6中所示装置安装在空气入口/空气出口处;图8为安装在空气入口/空气出口处的电风扇155。本专利技术的隔热系统比现有技术中的隔热系统更加有效,因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隔热系统中形成了多个气流子区域,人为控制这些气流子区域可以使得那些敞开的子区域有效地防止建筑物外部的热能传递到其内部空间中。并且,关闭某些子区域,使其中的空气温度保持不变并不下降,从而使保留在这些子区域中的空气可以用作一个空气层,保持建筑物的内部热能,防止这些内部热能传递到外面去。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物的隔热系统,包括围绕建筑物内部空间的内墙;与所述内墙隔开一定距离建造在内墙外的外墙;一个由所述内墙和外墙之间的空间构成的气流区域;以及把所述气流区域分割成多个气流子区域的气流区域隔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的隔热系统,还包括设在所述气流子区域的上部和下部的通风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的隔热系统,还包括设在所述内墙表面和外墙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隔热材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的隔热系统,还包括用于上、下气流通风口的开关系统。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的隔热系统,特别是根据环境需要可以人为改变的建筑物的隔热系统。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利用围绕建筑物的空气层来增强建筑物的隔热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使内墙与外墙隔开一定距离建造而在外墙和内墙之间形成一气流区域来提供一种建筑物的隔热系统,同时提供一个根据建筑物的朝向和墙面而把所述气流区域分割成柱空间的气流区域隔断。文档编号F24J2/04GK1272578SQ0010618公开日2000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30日专利技术者沈相权 申请人:希姆森·艾斯科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物的隔热系统,包括:围绕建筑物内部空间的内墙;与所述内墙隔开一定距离建造在内墙外的外墙;一个由所述内墙和外墙之间的空间构成的气流区域;以及把所述气流区域分割成多个气流子区域的气流区域隔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相权
申请(专利权)人:希姆森艾斯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